资阳以企业为主体建园区、招商,目的更明确、成功几率更大——
□本报记者 刘宏顺
3月初,资阳生物医药产业园招商团远赴西欧,招商门槛从之前单纯的贸易合作伙伴,转向拥有全球专利或新药产品的一流药企。与之前在国内招到的12家药企一样,所到之处,商家们对园区“企业主导,以企建园、以园招商”的建设模式产生了兴趣。
现在,不少地方搞园区都是政府主导。而企业主导,能不能搞好?放了权的政府是不是就当甩手掌柜了?
两种烦恼:园区定位不清 产业选址不科学
资阳生物医药产业园并不是当地第一个产业园。“我们第一个工业园区,是以前搞企业进园区时的产物,当时未能顾忌产业之间的关联性。”雁江区副区长李毅介绍,“以那时的侯家坪工业集中发展区为例,1.2平方公里内聚集了43户企业,有铸造锻压机械加工的、有建材加工的,有针织制作的,有生产甲烷、工业酒精的,甚至还有加工饲料的。”
无序的企业扎堆,不利于产业集约集聚集群发展。
2009年资阳启动城东新区建设,着眼于调整全市经济结构,提出建3000余亩产业园,集中力量打造生物医药产业。
恰在此时,资阳制药龙头——禾邦药业也在寻求技改突破。“快速的城镇化,让原本位于城郊的禾邦厂区已成为城市中心地带,周边日益增多的居民对中成药熬制过程中散发气味投诉不断。同时,工艺落后、产能不足等问题也让企业头疼。”禾邦药业副总裁李德进说,企业急盼异地技改扩能。
一方面是地方政府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另一面是市场倒逼压力下企业的技改冲动,建园区,企业与政府找到了共振点。
以企招商:企业把握市场风向更敏锐
根据雁江区刚出台的“产业倍增”计划,到2017年,当地医药产业产值计划超过150亿元,其中,资阳生物医药产业园产值要超过100亿元。
当地政府希望以超常规的改革来实现超常规的突破,并提出,以企业为主导建园区,并下放包括招商、规划在内的诸多权力。资阳市经信委主任曹汉卿认为:“企业从市场摸爬滚打中壮大,对市场风向的洞悉天然比政府更有发言权。以企业为主体的招商,目的更明确,成功几率也更大。”政府主导,很多时候不专业,建医药产业园,医药领域哪些企业最权威,企业自己最清楚,以龙头企业来主导建园,可以更好地形成产业链。“在招商上,园区只瞄准三种企业。”李德进介绍,目前入驻园区的企业,一类是包括禾邦药业在内的资阳本地药企,二类是与资阳本地药企配套的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企业,三类则是海外有新药产品或生产专利的国际一流药企。“目前入驻企业已达到12家,除合作伙伴外,还包括北京章光101、江西汪氏蜂业集团、韩国大元制药等国内外大牌制药企业。”
企业蜂拥入驻,看重的除有针对性的招商政策外,更重要的是园区与众不同的布局。“同类企业积聚,我们就必须考虑如何才能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园区负责人介绍,目前园区内所有企业所需的供能、污水处理、中药提取、第三方物流,甚至质检中心,都由园区集中提供,“仅此一项,不仅腾出了一半的用地空间,而且为企业节约建设成本1/3以上。”
政府归位:关键时候要服务要协调
尽管资阳生物医药产业园建园主体是企业,但建设过程中,政府那只“看不见的手”依然在所有关键环节把控方向。
李德进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园区严格的规划——“制订规划的权力虽然下放给了企业,但最终通过却要经过三次集中会审”。单就园区的污水处理厂项目,规划就被否了两次。
“规划是一个很专业的问题,不仅要考虑园区内部结构,顺风、顺水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都必须一并考虑进去,但这些又恰恰是企业自己容易忽略的问题,因此在规划上我们的程序要多些。”李毅介绍,政府的作为还远不止体现在审核规划上,“在招商对象上我们同样要把关,凡是不符合园区定位的企业,即使谈妥了,同样可以一票否决。”
除了监管,无形的手更多时候是服务和协调。“企业建园只建园区内部,园区外的水、电、气、讯、路等基础设施我们会无条件地建到园区门口,目前仅这方面的投入就在6亿元左右。此外,园区工地上,随时可以看见我们派出的环保方面的工程师和药监局干部,有事现场就可以办公解决。”李毅透露。
曹汉卿介绍,除生物医药产业园,资阳以企建园的园区还有南骏汽车产业园、资阳机车产业园、海大橡胶产业园、四海食品产业园、浙粤节能产业园,与这些园区相对应,市上都专门成立了相关的项目推进办公室,一对一解决问题。
新闻推荐
四川省将新增东南向出川大通道本报讯(记者李梦媛)4月9日,记者从省交通运输厅和重庆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四川省在建的两条东南向出川大通道——成安渝高速(也称成渝高速复线)、泸渝高速将分别于...
资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