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推动四川省发展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
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上,“创新”被反复提及,内陆盆地对创新的渴望袒露无遗。“创新”不是新鲜的词汇,却时刻充满新鲜的魔力。
作为“三大发展战略”之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转型发展、跨越提升新动力,成为热议焦点。
四川已进入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过渡的发展阶段,主动融入世界创新链和价值链,成为共识。
发展观念创新是前提
创新驱动,基本前提是发展观念创新。
“转型才能更好发展”,要调结构转方式,不以牺牲资源环境、损害社会和谐为代价求得快速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要高端切入谋跨越,努力实现后发赶超。“危机也是发展契机”,要利用资源、环境、市场约束形成的倒逼机制,在转型和创新上寻找新出路。
与会代表认为,创新驱动是动力,实施“三大发展战略”,要尽量多用改革创新的方法,少用行政干预的手段。
作为消费类电子产品制造者,长虹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勇对创新颇有体会:“创新是艰苦的,也是有风险的。”拿长虹来说,8年前开始做集成电路,8年连续投入超过2个亿,今年才实现量产。“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锻炼了队伍和人才,摸清了产业发展规律。所以,真正的创新转型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赵勇建议,要在全社会营造宽容失败、勇于创新的氛围。
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认为,“三大发展战略”的提出本身就是创新,对四川来说属于战略性、基础性、宏观层面的创新。“创新包括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中观主要指体制、路径等创新,微观主要指产品、技术等创新。”李后强说,中国文化中有一些不利于创新的元素,比如“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要营造一个创新的文化氛围,就要包容怪异和偏执。
省经信委主任王海林持类似观点:创新驱动很重要,但也很困难,需要时间,需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越大越难的项目,达产见效的过程就越长,因此在支持和考核工业创新、技改项目上必须多些考虑。
科技支撑引领是动力
创新驱动,核心动力是科技支撑引领。
占全省工业总产值1/5强的高新技术产业,已成工业领域增长最快、效益最好的板块。高新技术产业今年一季度表现抢眼,对工业增长的贡献为37.5%。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四川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提升了全省经济“含金量”。“先行一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就是为明天奠定基础。”省科技厅厅长彭宇行认为,创新驱动至少可以做好三篇文章。首先是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其次是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三是通过产学研用结合、协同创新等多种手段,加快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能力建设。他透露,“十二五”期间,全省将在10多个国家级或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
四川移动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简勤称,中国移动去年在四川的收入增长为12%左右,快于东部6%的水平,其中60%—70%的收入增长来自互联网和流量的收入。简勤透露,今年一季度,成都三环内4G网络已实现全覆盖,今年底四川所有城市都有4G网络,与东部沿海地区齐头并进。
让与会代表津津乐道的是:华为成都研究所已聚集了8000人,建成后将达1万人。华为在中国建有几个研究中心,支撑其在全球2000多亿元的销售额。再看国外,王海林援引数据说:“美国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左右,而我国仅占全球的3%,也就是说美国以超过中国10倍的资金投入科技创新。”他表示,要提高产业竞争力,应在推动企业成为创新主体、降低要素成本、促进区域市场一体化等方面下功夫。
结构调整升级是方向
创新驱动,主攻方向是结构调整升级。
四川发展面临的结构性矛盾要靠创新加以突破,通过转型发展从根本上进行化解。
关于结构调整,五粮液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唐桥有危机感:“有人说过去十年是白酒行业的‘黄金十年\’,由于白酒价格不断攀升,各方面都想在白酒行业分一杯羹,各地都提出本地白酒的振兴计划。客观地说,这些目标已远远超出了市场需求。”他认为,白酒行业需要转型和创新,打造中档白酒“腰部力量”,多元化发展也要进行调整。省商务厅厅长谢开华梳理了创新和开放的关系:“开放绝不仅是解决资金问题,壮大产业规模,还包括引进管理、人才、科技,从而实现结构调整。”他说,为提升“四川造”产品在全球的竞争力,商务与科技部门联合确立了一批科技兴贸基地。
调整要提高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工行四川省分行行长官学清表示,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用金融创新支撑结构调整。未来不仅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更要提供综合化、全球化的金融解决方案。
聚焦
四川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有独立研发机构的不到10%,与会者热议——
企业如何成为创新主体?
在全会第八组分组讨论中,省商务厅厅长谢开华跟大家分享了一家民营企业的故事。
故事主角是本土企业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其生产的石油钻机9成出口,在俄罗斯、美国、巴西、阿联酋设有基地。全球市场低迷,宏华今年进出口却预计将超过10亿美元。“为什么宏华很牛?因为它是一家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的企业。”
“宏华我们很熟悉!”话音未落,西南石油大学校长杜志敏接着补充,“这家企业已拿出两个300万元,支持我们学校进行科研项目攻关。”主动与科研院所合作,她看到川企观念在转变。
转变,基于内忧外患的双重倒逼。
历经十年黄金发展期,“五粮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董事长唐桥认为,转型才能发展,“五粮液历经四次调整,每次调整过后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转变,需要以创新为动力。谁是创新主体?“企业最贴近市场,最了解市场需求。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市场自然会为创新导航。”与会者一致作答。
然而,省科技厅厅长彭宇行给出一组数据:目前,四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不到10%建立了独立的研发机构,“川企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不及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四川省研发投入中,企业研发投入仅占46.1%,而广东为87.7%,浙江为88.1%,江苏82.8%。
为什么企业不愿意在创新上花钱?长虹集团公司董事长赵勇现身说法:长虹8年前就开始做集成电路研发,累计投入超过2亿元,今年才实现量产;2009年,PDP显示屏实现量产,去年现金流才转正,今年底可能盈利。由此可见,创新不仅需要激情,还需要耐得住寂寞和考验,甚至是试错。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政府能做什么?彭宇行透露,四川省将全面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努力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比如:分类指导、分层次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在一批大中型企业布局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引导一批新型中小微企业,自建或联建企业研发机构,推动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应用的主体。
更有细心者注意到,在这次全会上,曾经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所取代,多一个“用”字,体现出决策者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决心。
延伸
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创新研发产业功能区
到2020年,三大功能区聚集200家以上国内外科研机构,形成中国西部“硅谷”
四川省将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创新研发产业功能区(以下简称“功能区”),以此作为四川创新驱动的窗口。5月14日,省科技厅厅长彭宇行在全会分组讨论中透露,占地超过50平方公里的功能区计划建于成都,同时可视实际情况,将资阳、眉山等地创新单元纳入园区或在当地建设分园区。
功能区将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重点打造创新研发、孵化及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三大功能,建设成为西部科技创新驱动高地核心区,打造中国西部“硅谷”。
目标:
建成西部科技创新驱动高地核心区
功能区将建成世界一流的国际化创新中心、世界创新资源聚集的现代化新城区。在具体规划设计中,“世界级”被细化为一系列数字——
力争到2020年,聚集50家以上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研究部门、重点实验室以及50家以上国内外著名科研院所,100家以上国内外知名企业研发机构;引进500个以上国内外领先的创新研发团队;形成100项以上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年发明专利申请数达到600件以上;吸引5万人以上的科技创新人员等。
到2030年,形成研究与开发、实验与检测、设计及创意、现代服务、创新孵化、教育培训等同步推进的良好发展格局;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形成若干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培养和聚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成为西部科技创新驱动高地核心区和全国重点科技创新中心。
布局:
三大功能区构建创新研发全产业链
围绕创新研发全产业链,功能区将打造创新研发、孵化及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三大功能,分门别类转化一批科技成果项目,孵化一批创新性企业。
创新研发方面,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独立引进或联合设立研发中心等多种形式吸引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入驻,引进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
孵化及成果转化方面,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中试孵化为重点,集中布局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优质科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
科技服务方面,将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实现科技信息、分析测试、技术咨询、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科技租赁、技术交易、科技博览、科技培训、国际交流、教育、培训、商贸、居住等功能。
声音
追求量、造成产能过剩,这些都是发展中带来的问题。我们要把产业升级放在未来发展的重要地位,在追求“量”的同时提升“质”的水平,从追求覆盖面到追求高品位和追求高端产业、产业高端。
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引进成熟技术的渠道已经越来越狭窄了,所以我们现在要集中力量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提升自己的创新驱动能力上。
——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王计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讲到了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我注意到,很多是软实力、软创新,而不是传统印象中的硬实力和生产力上的创新,这当中,也包括法律制度的完善健全问题,比如通过法治政府建设推动管理创新的实现。
——省法制办主任 张渝田
一个企业究竟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还是在两端,这尤为重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就是为了让产业往两端走,而两端的效益是最高的。
——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刘国强
会外
让民营企业开阔视野做大做强
□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郑树全
我关注会议提出的“三大发展战略”和“两个跨越”,也关注发展的科学性、质量和效益。这其中,非公经济、民营经济的发展问题至关重要。
有关资料统计,四川非公经济增加值2007年超过5000亿元、占GDP比重首次超过50%,占了半壁河山;至2012年,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接近6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接近70%。可见,非公经济已成为推动四川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四川省的民营经济发展与浙江、江苏等发达省份还有相当的差距,不仅是经济总量、企业群体、规模与结构、高端先进程度等的差距,还有我们的发展环境、企业家的视野素质与民营经济组织的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等方面的差距。这应当引起各方高度重视,给予更多引导、扶持和帮助,帮助民营企业开阔视野、提升战略意识和前瞻意识、增强市场经济驾驭能力。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李秋怡 曾小清 李梦媛本版制图 龚武
新闻推荐
从对震后伤残人士的身心帮扶,到基层医院硬件设施的建设——5月13日上午,在省医院川港康复中心里,29名来自芦山地震灾区的伤员全部安装上由假肢矫形师为他们量身定做的矫形器,为进一步康复提供了帮助...
资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资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