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5月,省检察院办理的毒品案件数量相当于去年同类案件的总数,其中涉及合成毒品的案件占到半数以上——
6月25日,记者从省检察院获悉,今年1至5月,省检察院办理的毒品案件数量相当于去年同类案件的总数,其中,涉及合成毒品的案件占半数以上,禁毒形势不容乐观。如何遏制日益泛滥的新型合成毒品?6月24日25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本报记者 任鸿
[现状]
合成毒品滥用蔓延较快
昨日,省检察院依法对王兴(化名)等贩毒、制造新型毒品案件提起二审公诉。作为四川省近年来破获的现场缴获合成毒品及涉案财物数量极大的毒品案件,该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2010年8月,王兴将制作好的9袋合成毒品“冰毒”交给同伙保管贩卖。随后同伙被警察抓获,现场查获冰毒7公斤多。侥幸逃脱的王兴4个月后在成都市成华区进行一次巨额毒品交易时被当场抓获。警方查获合成毒品40余公斤,毒资200多万元。王兴一审被判死刑。
合成毒品滥用蔓延较快,已成为四川省毒品犯罪的一大特征。统计显示,近年来,四川省缴获的合成毒品数量居全国前三,制贩对象以“K粉”为主转以“冰毒”为主。据省公安厅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已登记的吸毒人员有151914名,其中滥用合成毒品70422人,年均增幅55.7%。滥用人员已从社会闲散人员、社会地位较低人群,向企业员工、个体老板、演艺人员、公务员等阶层蔓延;滥用场所则向宾馆、公寓、出租房等更隐蔽的地方转移。
省检察院近期开展的一项调研显示,目前,四川省凉山、攀枝花、宜宾是境外毒品进川的一条重要通道,成都及周边的资阳、遂宁、绵阳等地制贩合成毒品犯罪严重,“境外传统毒品持续渗透,省内制造毒品犯罪日益严重,四川省当前毒品犯罪总体形势仍很严峻。”省检察院公诉三处处长王小兰说。
[析因]
合成毒品迷惑性大
“如今合成毒品已成为一些娱乐场所的‘特供品\’。”王小兰介绍,由于吸食几次不会像海洛因那样很快出现严重的成瘾症状,因此很多吸食者都会将吸食合成毒品当成一种时尚,认为是地位和权势的象征。
合成毒品是以化学合成为主的一类精神药品,它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和致幻作用,还有中枢抑制作用。近年来,合成毒品不断更新“成分”与“身份”,除了逐渐被人们熟知的“冰毒”、“K粉”外,还有“神仙水”、“浴盐”等,这些合成毒品带有很大的迷惑性,致使很多吸食者难以确定其是否是毒品,或者不能全面认识该类毒品的危害性。
“部分吸食者甚至认为,合成毒品有减压或减肥等药用功效,从而误食成瘾。”王小兰说,合成毒品成本低、利润巨大、制作简单,也是其迅速蔓延的原因。
[建议]
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监管
近年来,省检察院先后多次就遏制毒品犯罪撰写专题调研报告,通过总结毒品特点,分析毒品犯罪形势,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催生了国家加强对“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监管,要求对含“麻黄碱”的感冒药实名制购买、处方制销售。“该措施对遏制制造合成毒品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目前仍存在从省外购入麻黄草,加工制销合成毒品的情况。”四川致高守民律师事务所律师成安建议,相关部门应协同合作,在“专业禁毒”上与时俱进,强化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监管。
省检察院近日成立了禁毒工作领导小组,公诉三处成立了毒品重案公诉组,加强对重大疑难新型合成毒品案件的办理和指导。“我们将配合监督公安机关及时固定完善证据,尽快出台与公安部门协作的具体工作意见,比如如何更好地将毒品案件技术侦查材料转化为证据材料,如何实现对重大毒品案件讯问的同步录音录像等。”王小兰说。
新闻推荐
7月下旬,四川旅游新产品——大九寨精品旅游环线将登陆宝岛台湾。这是今年四川省旅游产品第3次到访台湾,全新的线路概念势必引爆台湾地区暑期旅游市场。今年3月,借第十六届海峡两岸旅行业联谊会在台...
资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