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游苏州盘门伍子胥庙,都感慨万千、思绪难平!
古语有云:人才者,国之干也。得人才则兴,失人才则崩。大到一国、小到一地,凡有作为领导人,莫不劳心致力于寻找人才、用好人才。然而,“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前车之覆”,后车不鉴;前人之败,后人继之……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继往开来”。正所谓“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又所谓“善始者未必善终,善作者未必善成”;“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吴王阖闾得伍子胥而复仇越国,称霸一时;其子夫差杀伍子胥而身死国灭,至死方悔。伍子胥忠心耿耿,才能卓绝,夫差为太子时,眼亲见、身亲历,何以“本性暴露”,而“误听”太宰嚭谗言?所谓“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夫差少时,理应熟读《春秋》,何以不听伍子胥的逆耳忠言?仍然是“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利令智昏,自毁长城,赐死伍子胥……而伍子胥的祖国——楚国,楚平王不仅继续着“楚才晋用”的“佳话”,甚至听信谗言、杀戮忠臣,心狠手辣、残忍决绝,杀伍子胥父兄,逼伍子胥远走,埋下祸根……
贪恋越国贿赂的太宰嚭,理应也是“饱读诗书”之人,理应明白一个道理:凡卖国求荣者,结局都十分悲惨。然而,当越国的贿赂到来时,完全是无底线、无良知地笑纳之、索要之……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难道是千古人性的悲剧吗?人性悲剧的背后,又是什么在影响和主导?
吴国百姓,感伍子胥的耿耿忠心,哀伍子胥的结局凄惨,乃自发修建伍子胥庙用来祭祀。然而,两千多年来,游盘门凭吊“伍子胥庙”者,上至皇帝、下至贩夫走卒、寻常百姓,几人于此警醒?几人于此觉悟?世人纷纷,多是“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所谓“苦口婆心,不敌珠宝金银;清心寡欲,败于功名利禄”。或许,人性大概就是如此吧。所以,历史总是盛极而衰、否极泰来、循环往复!
(太湖新城纪工委选送)
新闻推荐
▲丰收的大地——宋峤▲城市的秋意——蒋苏平▲一叶知秋——万程鹏▲黎里湾——孙耀▲美丽的苏州湾——王宾▲窗外——吴建平▲长虹卧波——钱薇▲清秋盛泽——阮忠▲夕照如意桥——张隆平▲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