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吉狄马加:城市与诗歌 “诗人永远在房间的之外、之里寻找精神上的移动”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8-10-14 03:07   https://www.yybnet.net/

“诗人永远在房间的之外、之里寻找精神上的移动” 法国诗人勒芒(右)与中国翻译家树才在朗诵会现场。

吉狄马加在“致敬杜甫”诗歌朗诵会上致辞。

看本文视频扫二维码

诗歌如何表达城市?中外诗人头脑风暴“诗”思成都与巴黎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钟雨恒摄影报道

吉狄马加:“住在房间里,想象房间里没有看到的,就是诗”

诗人吉狄马加在开场发言中,首先阐述了“城市”这个概念,“不论是中方还是西方,它是人类最早形成的雏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既是一种物质存在,也是一种精神存在。城市的生长和人类精神史的生长是联系在一起。”

吉狄马加论述道,千百年来,人类不断地经历城市化进程,形成集中居住,寻求城市给的安全感、可靠性。也在不断逃离,逃离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封闭。“但不管如何,人类伴随历史发展,从来没有离开过共同居住环境,这种‘环境\’如果就叫作城市,它也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寄所。今天我们讨论这个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数千年来,写诗的人,实际上和城市发生着奇特的一种关系。”

他进而提到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在他很多的诗篇里,实际上将城市的呈现变成了他诗歌的结构。他将城市隐秘的精神联系和他的诗歌所呈现的精神生活相结合。法国诗人波德莱尔,他的《巴黎的忧郁》书写的是他对城市精神的理解。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城市好比一间巨大的房间,我们在这里度过春夏秋冬一半以上的时间。可是同时,我们不可能永远待在房间里,它无法提供足够的阳光空气,和大自然的接触。之所以诗人要写诗,就像住在房间里,想象没有在房间里看到的,那些没有看到的,就是诗。劳累了一天,回到房间里休息,房间可以提供另外一种想象,就像一个隐秘通道,或许这是获取诗歌想象空间的一种方式。诗人永远在房间的之外、之里寻找精神上的移动,这种移动可能是永远的。”

诗人语录:

“一座城市的气质,很大程度取决于它的精神分量”

在吉狄马加精彩阐述城市与诗意关系之后,霍俊明、耿占春、张清华、杨晓渡、戴潍娜、罗振亚、徐爽、王家新、沈苇、杨克、大解等中国著名诗人、批评家先后进行了各自的分享。

来自北京的诗人、翻译家王家新认为,城市对于写作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可以从很多优秀诗里得到启示。比如他曾经翻译过诗人阿赫玛托娃的一首诗,只有三句:在那座吊桥上/在如今已经成为纪念日的那一天/我的青春结束。“吊桥是俄罗斯彼得堡最常见的一种景象,诗人不经意间发现了这个意象,获得了难忘的影响和如此丰富的含义。对我来说,从此以后,吊桥和阿赫玛托娃联系在了一起。”他还提到另外一位“彼得堡诗人”曼德尔施塔姆,“他多次写到“海军部”。我曾经访问过彼得堡,一看到海军部的尖顶,我就会想到曼德尔施塔姆,仿佛可以听见他的声音。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张清华则具体分析了巴黎和成都诗歌传统的相通之处,“巴黎的不少诗人,开创了现代诗的起点。不仅是波德莱尔,还有他开创的一种形态,对世界诗歌走向有重要的影响。成都,以及扩大到整个四川,壮丽的山水,已经成为一种凝聚的文化象征。唐代以来,很多伟大诗人生于四川或在四川度过很重要的时光。杜甫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知识的文化人格象征:忧国忧民、心怀天下。”

来自新疆的诗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沈苇则在发言中提到,“一座城市的气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精神分量,这种精神分量通常来自于诗人的精神底色。巴黎如此,成都也如此。同样的,没有诗歌和诗人的城市是虚度的。”他同时还提到,有诗歌周、诗歌节,“可能还需要诗歌教堂、诗歌医院、诗歌殡仪馆。现代人容易充满焦虑和抑郁。在我看来,诗歌仍然保有抚慰、祝福等类似宗教的古老功能。写一首诗,就仿佛放下了负担。在新疆有一句民谣,你看着我,就是治疗我。一个人的人生再乏味,当生命走到尽头仍然可以用诗歌送别。”

城市与诗歌的关系,是如此深刻,来自河南、定居成都的诗人尚仲敏体验很深,“一个诗人所居住的城市对他诗歌创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在成都生活30多年了,至今还有异乡感。但我的诗离不开成都,我的诗有这座城市的影子。”

中国诗人的思考深入,国外诗人的体验分享也非常诗意。奥地利诗人路德维希·哈廷格,来自伦敦的诗人艾弗·格林,法国诗人塞尔日·佩里、伊冯·勒芒,巴拿马诗人露西·克里斯提娜等多位外国诗人也在发言演讲中,以各自的体验,分享了城市与诗歌的关系。法国诗人佩里的发言很有诗意:“最好的城市诗歌,就好像中国人用毛笔和墨水写字一样。在路上就写下诗,等它消失在白天里。诗歌是一次经过,是和死亡伟大的一次对话。”露西·克里斯提娜在分享自己的写诗经验时,重点提到这次来到成都,参加国际诗歌周给她带来的诗意感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钟雨恒

吉狄马加:

让诗歌回到当下现实本身

10月13日,2018第二届成都国际诗歌周,“致敬杜甫”诗歌朗诵会在杜甫草堂举行。诗人们在这一诗歌圣地,以诗人的方式致敬杜甫。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做了精彩的开场致辞。

古木幽幽,琴声曼妙,在杜甫1200多年前的居住地,古韵犹存,诗意甚浓。吉狄马加提到,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曾在杜甫草堂差不多生活了三年零九个月,写下了200多首诗篇,堪称唐诗中的经典,影响深远。“这些诗歌穿越了历史时空,至今还影响着我们中国人的心理结构、生活和价值体现,是我们今天共有的精神财富。”

参加诗歌周的海外诗人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讲着不同的语言,却对中国诗人杜甫有着相同的情怀。吉狄马加认为,从某种意义而言,所有诗歌,尤其是经典诗歌,都具有当代性,海内外诗人同聚一堂,致敬杜甫,极重要的一点是探究如何让诗歌回到当下现实本身,“任何一部当代史、诗歌史,都要求所有诗人具有对时代的见证力。杜甫,他一生的诗作,可以说是现实主义诗歌史诗般的总和。”

吉狄马加也谈到,杜甫留下的精神财富,尤其是他的人本主义思想,对我们今天的诗人仍然尤为重要。“这种重要性,在于如何将个体的生命体验,与生活的时代结合,反射出诗歌的本身。”

最后,吉狄马加表示,今天国际之间的诗歌交流,穿越了1200多年的时空,既是在座每位诗人之间的对话,也是在和杜甫对话。“我相信,杜甫可能就‘站\’在这里,也可能就在他的草堂旁边,聆听我们的对话。我们来到杜甫草堂,共商诗歌,为促进人类和平,通过诗歌来进一步增进每一个民族不同文明间的沟通和交往,这是我们今天致敬杜甫的一个重要内容。”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钟雨恒

/中 外 诗 人 相 聚 杜 甫 草 堂/法国诗人勒芒“表白”:15岁就爱上了杜甫

人类历史长河孕育了无数诗人与伟大的诗篇。杜甫,作为中国诗坛的先贤,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10月13日,参加2018第二届成都国际诗歌周的100多名中外诗人来到成都杜甫草堂,举行了诗歌朗诵会。

“什么是人民,就是每天在大街上行色匆忙而面部各异的男人和女人/……”诗歌会以李震巽朗诵吉狄马加的诗篇《叫不出名字的人》开始,随后大解、谷禾、张执浩、柏桦等中国诗人分别上台朗诵了自己的诗《北风》《坐一辆拖拉机去耶路撒冷》《答枕边人兼致新年》《一种相遇》。沈苇《林中》、林莽《夏末十四行·玫瑰》、娜夜《在这苍茫的人世上》、臧棣《我的蚂蚁兄弟》等诗作也被一一朗诵。

外国诗人奥斯卡·萨维德拉·比利亚罗埃尔,带来一首《照片》,达格塔金朗诵《脱离天空的色彩(节选)》,迈尔勒朗诵《红色软帽》,伊昂·艾·博普朗诵了《一九九二年十月十二日》,费利佩·洛佩斯朗诵《我是一场伴随蜗牛壳尖啸的旅行》,许俐雅朗诵自己的诗《山羊》。

法国诗人伊冯·勒芒是十足的“杜甫迷”。这是他第二次参加成都国际诗歌周,2017年他就来过杜甫草堂,还专门为杜甫草堂写过一首诗。这次再来,他现场朗诵了这首诗,并当场“表白”:“我15岁就开始爱上杜甫。为什么?因为他有爱心去处理人生最重要的两个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一生中经历了很多困难,我们又是如何度过的?”

诗人们的精彩朗诵、富有想象力的语句,以及朗诵中间穿插点缀的欧式宫廷舞、中式古典舞蹈“浣花溪月”,让人更直观感受到艺术和城市的美好。现场精彩的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欣赏,让大家生动领略到诗的非凡魅力。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新闻推荐

儿童酱油未必优于普通酱油

据新华社电江苏省消保委日前发布的酱油产品比较试验报告显示,“儿童酱油”营养品质未必都优于普通酱油,部分进口酱油在品质...

相关新闻:
我可爱的家乡2018-10-14 01:54
猜你喜欢:
评论:(吉狄马加:城市与诗歌 “诗人永远在房间的之外、之里寻找精神上的移动”)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