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两次辍学终结留学梦 成为上海滩最红的作家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20-10-19 02:32   https://www.yybnet.net/

1937年,圣玛利亚女校高三毕业班合影。图/徐如林《凤栖于梧:张爱玲的中学时代》

上世纪30年代,正在上中学的张爱玲和姑姑张茂渊。 图/《对照记》

前言:2020年,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这个变化的世界,让每个人都体会到大时代的冲击,更能理解生于1920年的张爱玲以及她的作品,因为她大半生都在被时代“惘惘地威胁”着:她的家族从她童年时期开始,加速没落;她的母亲受到新时代感召离家出走,离她远去;她的学业因战乱反复中断,不能完成……最后,为生活所迫,开始卖文为生。她书写的上海传奇、香港传奇已成为经典,她自己的人生传奇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938年,张爱玲逃出张宅,在母亲的资助下,开始为留学做准备。

但想要出国学习,张爱玲需要比以往付出更多努力。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为了节约外汇,收紧留学政策,甚至一度限制留学生出国,只有考上国外大学奖学金或者补助,无须购外汇的学生才被允许出国。

母亲黄素琼为此也下了极大的功夫。黄素琼是个理想远大但身无所长的世家少奶奶,维持自己在国外的生活全靠变卖嫁妆。张爱玲逃家后,她又要负担张爱玲的生活和教育费用。但为女儿的学业,黄素琼不惜高薪延请外籍老师,给张爱玲补习较差的理科。

在香港靠奖学金节俭度日

倔强的张爱玲不负母亲的厚望。1939年,她以远东地区第一名的成绩拿到伦敦大学的入学资格。

然而战争的阴云已经覆盖欧洲大陆。她要上的伦敦大学的校舍被军队征用,老师和学生也被疏散。

张爱玲留学英国的计划又泡汤了。而且此时中国沿海地方的重点大学、优秀教授等等教育资源也随着抗战爆发,迁入内地。张爱玲只好改道香港。1939年8月29日,张爱玲进入香港大学文学院,选修英文和中文。

她后来对弟弟张子静说,港大告诉她,成绩优秀者可以保送英国的牛津大学。香港大学文学院教授杨玉峰感觉,“张爱玲不太喜欢香港大学,尤其是她不太喜欢中文……我的感觉是她本身就是想到英国去留学的,不希望留在香港。”

张爱玲在香港3年,彻底告别了大小姐的生活,过上拮据的苦日子。母亲黄素琼财力有限,只能支付张爱玲在香港的一些基本费用。张爱玲深刻体会到钱的压力,节省一切不必要的开销。她为了省十几块的船费,拒绝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闹得全院沸沸扬扬。

“她在港大发奋读书,拿了两个奖学金。母亲当时也不宽裕,她靠奖学金节俭生活,尽量不动用母亲那笔钱。”

“她后来那么重视金钱,生活力求简朴,就是‘香港经验’如影随形带给她的‘惘惘的威胁’。”

这段时间张爱玲只顾发奋读书中止了写作。只是在刚进入港大的时候,张爱玲为了赚钱,才参加上海《西风》杂志的征文比赛。凭借着锋芒毕露的《天才梦》,她获得了名誉奖第三名。但这个结果,张爱玲很不满意。

两次辍学终结留学梦

1940年1月,女作家张廼莹为躲避重庆的轰炸,来到香港,获得短暂的安稳得以创作。张廼莹的笔名萧红,当年秋她开始在香港《星岛日报》上连载《呼兰河传》。

然而枪炮如梦魇般尾随而至。1941年底,日军进攻九龙,香港沦陷。萧红在病中辗转于香港岛上各家医院。1942年的1月22日,萧红病重不治,在香港圣士提反女校的临时救护站合上了双眼,年仅30岁。她去世前曾留遗言,“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此时,在距圣士提反女校不到两公里的香港大学里,22岁的张爱玲冷眼看着周围发生的一切。她刚刚拿了两个奖学金,眼看来年就要毕业,战争却再次截断了她的去路。

1941底香港大学停课,张爱玲学业从此中断。半年后,张爱玲好不容易抢到回乡的船票,但因与父亲反目,她有家不能回。母亲黄素琼又在国外失联,只好去和姑姑张茂渊同住。但不巧的是张茂渊也被公司裁员了,经济一下子困顿起来。

但张爱玲还是想完成最后半年的学业,“至少拿张毕业文凭”,无奈之下,硬着头皮回张宅找父亲张志沂。

这是张爱玲和父亲此生最后一次见面,总共不到10分钟。张志沂答应提供学费。随后,张爱玲参加了上海圣约翰大学的转校考试。

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张爱玲的国文课没有及格,只能降级读国文初级班。

两个月后,张爱玲再次从圣约翰大学辍学,成为职业作家。

一跃成为上海最红的作家

张子静说,姐姐一直被一股“惘惘的威胁”追逼着:

被迫逃离“封建家庭”,两度辍学,无法实现的留学梦,还有“和胡兰成缥缈的情缘……从她青春时代开始,每一阶段的理想追求,几乎都是‘未完成’。”

据张子静的回忆,张爱玲辍学原因是多方面的。缺钱是一方面,张爱玲学习生活费用一直是母亲在承担。但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张爱玲就与母亲失去了联系。

另外一方面就是沦陷的上海,教育水准大跌,“没有几位好教授,引不起她上学的兴趣。”

1942年春末,张爱玲回到上海,寄居在姑姑家。此时姑姑不仅失业,投资也失败了。加之1941年以后,上海物价飞涨。为了生活,张爱玲在回沪后,很快开始给英文报纸写稿,赚取稿费。

据王云五《战时出版界的环境适应》的叙述,当时中国出版业85%以上都在上海,是全国书刊出版事业的中心。此外在上海“孤岛”时期,大批有名望的作家不是出走就是韬光养晦,给初出茅庐的张爱玲留了一片空白的舞台。

1943年1月,23岁的张爱玲为综合性英文月刊《二十世纪》撰写的特稿“Chineses Life and Fashions”和12幅插图出版后,吸引到出版界的目光。这篇特稿后被张爱玲改写为散文《更衣记》。

4个月后,张爱玲创作的中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受到著名编辑周瘦鹃赏识,并发表在他所编的流行刊物《紫罗兰》上。在随后的两年中,张爱玲迅速攀上个人写作生涯的高峰,成为上海滩最红的作家,实践了她“出名要趁早”的诺言。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香港大学复课,张爱玲的奖学金还在,还可以回校继续学业。但她没有回香港,觉得港大说毕业后送牛津进修“不过是当初的一句话”。即便留学成功,去了一个尚处在战后困境中的国家,意思也不大。“结果我放弃了没回去,使我母亲非常失望。”

封面新闻记者何晞宇

(本文参考《张爱玲年谱》《我的姐姐张爱玲》《重读张爱玲》《一九四九以后当代文学六十年》等书籍)

新闻推荐

青海开展“四送”活动稳就业

本报讯(记者邢生祥)记者日前从青海省人社厅获悉,在全省组织开展稳就业“送政策、送岗位、送补贴、送培训”专项行动后,就业形...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两次辍学终结留学梦 成为上海滩最红的作家)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