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成都西村大院项目获三联人文城市奖公共空间奖 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奖在蓉揭晓

来源:成都日报 2021-04-09 01:26   https://www.yybnet.net/

昨日,“城市与我们:重建联结”三联人文城市论坛暨三联人文城市奖颁奖盛典在成都举行,成都西村大院项目获得三联人文城市奖公共空间奖,同日还发布了人文城市《成都宣言》。此外,连州摄影博物馆获得建筑设计奖,上海社区花园系列公众参与公共空间更新实验获得社区营造奖,“绿之丘”上海烟草公司机修仓库更新改造获得生态贡献奖,常德老西门棚户区城市更新获得城市创新奖。

西村大院

为中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打开了崭新的想象维度

第一届三联人文城市奖“公共空间”子奖项由成都西村大院项目获得。西村大院位于成都青羊区,是一座“业态混搭”的微型城市:商铺、餐饮、酒店、办公、运动、休闲、文化,林林总总汇合其中。建筑设计一反常见的中心集合式城市综合体的空间模式,采用外环内空的布局,环绕街区沿边修建,围合出一个公园般的超大院落,一个容纳纷繁杂陈公共生活的“绿色盆地”。大院外高内低,层层相套的空间实现了公共活动范围的最大化。

评委们评价,作为一个植根于本土人文精神和集体记忆的城市级建筑设计作品,西村大院为中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打开了崭新的想象维度。超级体量和超级院落的大尺度恢宏写意,与多样化城市内容、多层次公共场域、多线程社会生活的细致经营形成复杂的对比、交织,创造出“围合中包含开放性、统一中蕴藏丰富性、规整中伴随灵动性”的新型城市空间秩序,完美诠释了本奖项“人文、创新、公共、美学”并重的核心价值观。

作为该项目的设计师,在获奖后,刘家琨发表感言:“一个建筑是社会综合力量的体现,这不是给我一个人的奖。我很感谢这个奖在成都颁发,又把奖颁给了西村大院。西村大院就是一个小小的四川盆地和一个大大的成都火锅,贯穿的核心是包容,这是成都的精神。这个状态其实自古以来就在成都人的心中,西村大院通过一个建筑的形式把这样一个状态表达出来。”

三联人文城市奖是由《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首次发起主办的建筑/城市评奖。去年6月,三联人文城市奖组委会邀请到由28位城市、建筑及人文领域权威人士组成的提名团,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常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王建国等10位建筑界权威专家组成的评审天团,以及7位建筑及文化界权威专家组成的终审团,共同开启人文城市奖的评选。历经提名、入围、初评、实地考察及终评,产生了每个子奖项的5个、共计26个入围项目。

蓉城论道

探讨美好的城市生活和城市体验应该如何实现

以揭晓三联人文城市奖的名义,4月7日-8日,来自人文、建筑、传媒领域的重量级嘉宾聚首成都,探讨美好的城市生活和城市体验应该如何实现,何为真正以人为尺度的理想城市。

“成都是一个强调生活的城市,从容、优雅,依然具备创造活力。”三联生活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说,人文城市奖论坛和颁奖盛典落地成都,正是因为成都宜人的生活气息,这种生活气息就是一种人文属性。

在同样担任终审评委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周榕眼中,成都是美好的、人性化的,他认为评选人文城市的目标,是让城市营造的诸多结构,足以配得上人性最基本的多样、复杂、琐细与深邃。“成都是很好的例子,洋溢在这座城市中有浓厚的人文气息,不光是几大人文设施建造,还有多元化的文化生活供大家选择,这才是我们需要的。”

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合伙人王辉认为,茶馆文化是成都最有意思的文化现象之一,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日常生活。

时代表达

“三城三都”给了理想人文城市生动注脚

近年来,成都将“三城三都”作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时代表达,给何为理想人文城市提供了一个生动注脚:人是城市的尺度,而文化是城市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持久竞争优势。

正如三联人文城市奖拍摄的主题纪录片《成都,联结每一种生活》中提到的,在中国大城市中,成都是最有“日常感”的。当你踏出春熙路炫目的商业圈,再走上两分钟,就可以拐入属于市民的市井街巷,遇见那些因为“一市居民半茶客”而摆满龙门阵的茶馆、藏在街头巷尾的正宗川味小馆子,或是持证上岗的街头艺人,定义着“成都式”的安适和日常。

最新统计显示,成都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及质量、实体书店和阅读空间均居全国第一,对人的关切细致入微到了关注每一个人“上班的路”“回家的路”,重视人们行走、站立、坐下、观看、倾听及交谈的维度,重视街头巷尾、公共空间,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足见成都是一个坚持有感发展、“懂生活”的城市,重视人们的认知与情感、安全与归属、需求与价值等人文类因素的深层满足。正如杰出的丹麦城市设计师扬·盖尔所说,“一个好的城市就像是一个好的派对,人们在此停留的时间比原本必要的还长,因为他们感到快乐。”

本报记者 王嘉

新闻推荐

青海持续推动农民工转移就业

本报讯(记者邢生祥)“我们这几年都到西藏拉萨、日喀则去打工,钱挣得多,我和媳妇一个月能挣1万多元,去年共挣了8万元,今年我们早...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成都西村大院项目获三联人文城市奖公共空间奖 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奖在蓉揭晓)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