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揭露“人乳交易乱象”的新闻在网络上引发了非常多的讨论,新闻曝光了一些自称宝妈的人利用社交平台,买卖冷冻人乳来谋取私利。
其实,在很多一站式综合性的信息平台和论坛上,求购母乳的情况也不少见。
明明知道母乳是宝宝最好的口粮,但是却由于奶水不足、工作原因、妈妈的身体状况等种种原因,无法自己给宝宝提供母乳,“母乳交易”成了这些父母们的一条出路。
但是对于“缺奶”的孩子来说,用别人的母乳来喂养,真的可以吗?
自己的奶不够宝宝能不能喝别人的奶
国际上很多权威机构都有“母乳喂养应该持续更久”的建议,在这种背景下,很多自身母乳不足的新手父母就会考虑:跟“缺奶”相比,让宝宝吃“别人的奶”是不是更好一点呢?
单纯从喂养角度来说,当然没什么不可以,但“别人的母乳”一定是通过正规途径获取到的、健康的母乳。
遗憾的是,我国目前正规的母乳库数量还非常少,愿意捐赠母乳的妈妈也很少,难以很好地支持所有“缺奶家庭”的需求。
自己无法母乳喂养,又希望宝宝能喝到母乳,无奈之下,很多家长就想到了“求购母乳”这样的方式。
网购母乳既不正规 也不靠谱
事实上,在 2000年,我国就发布了《卫生部法监司关于人体母乳不能作为商品经营的批复》,规定了人体母乳不能作为商品进行生产经营。
在缺乏监管和规范的情况下,人体母乳交易陷入了长期的非正规、无序的状态中。
简单粗暴的“地下产业链”式交易,势必会存在诸多风险。
风险首先来自乳母的身体状况,由于没有专业机构的把关,购买者根本无从得知母乳提供者的身体状况,有没有传染性疾病?有没有在服用药物?有没有嗜酒、吸烟等不良嗜好?这些都会影响乳汁的健康。
就算乳母的身体没有任何问题,也没有其他不良嗜好,仍然有可能因为饮食习惯,导致其他宝宝吃了奶之后发生过敏、肠胃不适等情况。
不明不白的母乳给宝宝吃了,如果真的感染了疾病,谁来负责呢?
其次,乳汁成分不明也是风险因素之一,对于卖家来说,既然是交易,就会有利可图,如何保证母乳纯度,也是普通买家无法自行判断的。
即便在母乳交易相对成熟的欧美国家,在母乳中掺入牛奶的情况也是无法完全避免的——
美国《儿科》医学杂志曾刊登过一项研究显示,在购买的102瓶网络销售的母乳中,发现有10瓶被掺进了10%的牛奶。
如果只是掺入牛奶还算是良心,要是掺入其他东西,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还有的风险来自运输过程,新鲜母乳在没有受污染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冷藏、冷冻等方式,延长储存时间,但是储存环境一定要干净卫生,并且保持恒温。
否则母乳变质、滋生细菌,宝宝吃了后有可能出现消化不良,甚至会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但是通过新闻的曝光我们看到,由于人乳交易不被认可,很多卖家都是打着其他需要冰鲜储存食品的旗号来进行寄送的。
所谓的冰鲜储存也只是在快递箱中放上几包小小的冰袋,这种运输方式,根本无法保证母乳的储存环境。
至于在运输前,是否还存在反复冻融的情况就更是无从得知了。
网购母乳作为一种不合规的“地下产业”,在收集、运输、储存交易过程中,完全没有卫生保障。
母乳喂养医学会 (Academy of Breastfeeding Medicine ,ABM) 对于私下母乳共享明确提到:
绝不能接受匿名者捐献的乳汁,因为无法评估疾病和用药情况。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要在网上购买别的妈妈的乳汁,来源、储存和运输都难以控制。
那可能有人会想,既然网购不靠谱,那和附近的宝妈“借奶”是不是也可以呢?
熟人的母乳未必适合自己的宝宝
有一些产妇的母乳不足,而正好有朋友也处于哺乳期并且母乳过剩,也可能“借”或者“送”一些母乳给缺奶的孩子喝。
比起“没有母乳”,这或许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但即便大家彼此都很熟悉,也了解对方的身体状况,“别人的母乳”还是会面临一些问题:
母乳除了营养丰富,还有一个无法替代的优势就是它的成分并非一成不变的,妈妈的乳汁成分会根据宝宝需求进行营养定制——
在宝宝刚出生几天时,妈妈会分泌富含免疫因子的黄金初乳;
等宝宝到了长身体的时候,母乳就会自动增加其中的脂肪、乳糖含量;
等到宝宝慢慢长大,母乳又会减少脂肪的含量。
这种“量身定做、动态调整”的特性,跟婴儿的发育阶段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对于婴儿来说,喝“别人的母乳”,可能会出现新生儿喝了产后8个月妈妈的母乳,其营养和需求并不是很匹配。
如果你的宝宝是早产儿或者低体重出生儿,可以采用正规母乳库的捐赠母乳,如果当地没有母乳库,也一定要在咨询医生后谨慎作出选择。
确实需要和熟人共享母乳时,泌乳专家也给大家提供了三点建议:
1.找到你足够信任和熟悉的妈妈,确保她身体健康,没有服用药物。
2.保证吸奶过程和储存条件足够卫生。
3.最好选择同月龄的妈妈借奶。虽然比起配方奶粉来说,别人的母乳是一个更优的选择,但绝对不要为了母乳喂养,冒险选择不靠谱的方式,尤其是网购人奶,其中的风险难以把控。
为了追求“最好”,结果反而损害了宝宝的健康,才真是得不偿失。 (刘心点)
新闻推荐
工信部出手禁止“屏蔽链接”,腾讯阿里等纷纷表态将认真落实平台“拆墙”网友表示“终于盼来了”
■本报记者陈雨禾跨平台分享链接被屏蔽?“种草”要复制各种口令?本周过后,这些麻烦或许将从社交软件中消失!近日,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