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些人听过零首付买房,没想到还有网络宣传“零首付”买保险。近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关于防范保险诱导销售的风险提示。有专家表示,消费者要加强识别,避免出现纠纷。
“免费”往往是诱导
极有可能暗藏陷阱和风险
以前一些买房人听过零首付买房,没想到现在还有“零首付”买保险。记者查询了一些网页发现,在一些网络场景中,时有“首月0元”“零首付”“免费保障”“抽奖获取”等互联网保险产品广告页面出现,有的消费者在未清楚了解保险内容、保费缴纳等情况下,便被“免费”诱导而投保。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表示,这种营销引流模式存在诱导营销、信息披露不当等问题,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易引发消费纠纷或投诉。为此,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1年第5期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要清晰地认识到“免费”是诱导,极有可能暗藏陷阱和风险。
从保险产品本身看,一些“首月0元”“免费保障”等宣传未全面展示保费缴纳整体情况,实际上是将保费分摊至后期,消费者并未真正享受到保费优惠。从监管要求看,保险险种的条款和费率,应当报监督管理机构备案或批准。“首月0元”类的销售宣传行为,存在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的问题。从营销方式看,营销片面强调“首月0元”,却未对保费缴纳整体情况、保险责任等重要内容充分提示,易使消费者忽视产品重要信息。加之一些广告界面设置不规范,故意诱导消费者勾选“购买”“领取”“自动续费”等选项,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财经评论人士肖磊分析,如今有图文、语音、直播、画面等,营销推广方式多样,有的具有一定迷惑性,消费者需要加强识别。
因需购买保险
不盲目跟风冲动消费
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防范诱导销售等风险,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消费者在选购保险产品时注意相关事项,做到明明白白买保险,清清楚楚享保障。
因需购买保险产品,不被“免费”迷惑。知悉保险合同内容,了解条款信息再签约。消费者如确有投保需求,应认真阅读保险合同,对于未能明确展示保险合同条款等重要内容的销售页面,不随意点击确认。着重了解保险责任、除外责任、保险期间、保险金额、保费缴纳、风险提示、客户告知、投保须知、续保条件、保险金赔偿或给付、犹豫期和退保损失等影响投保决策的重要事项。不盲目跟风冲动消费,尤其是线上签约投保时千万不要图方便就“一勾到底”。此外,履行如实告知义务。
北京市中高盛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滨表示,消费者购买保险应根据自身风险保障需求和消费能力,与保险公司订立相应保险合同。按照合同约定,投保人支付保费,保险公司在发生合同约定事故时承担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义务。不被“免费”诱导,以防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华商报记者 黄涛
新闻推荐
开张百日,全国碳市场“稳步走” 新华社记者 王默玲 陈云富 徐海波 田中全
10月23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满一百天。自今年7月16日开张以来,截至10月22日,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超8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