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数据,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5%,涨幅虽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宏观调控预期目标,消费市场供需基本平稳。
从CPI“篮子”商品价格变化情况看,10月份,占CPI较大权重的猪肉价格同比下降44.0%,降幅比上月收窄2.9个百分点;鲜菜价格由上月下降2.5%转为上涨15.9%;工业消费品价格涨幅扩大1.0个百分点,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32.2%和35.7%。
“分结构看,鲜菜、能源价格上涨是推动CPI涨幅有所回升的主要原因。”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郭丽岩说。
专家分析,部分食品和工业消费品价格涨幅扩大,显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正向部分终端消费品传导。据统计,受国际输入性因素叠加国内主要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偏紧影响,10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13.5%,涨幅比上月扩大2.8个百分点。
一个关系居民生活成本,一个关系企业生产成本,10月份CPI与PPI涨幅均有所扩大,表明保供稳价还需持续努力。记者了解到,各地区各部门正采取针对性措施保障重要民生商品及大宗商品供应充足和市场平稳运行。
针对蔬菜价格上涨过快,国家发展改革委迅速部署,指导各地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各地有关部门积极行动,加强蔬菜产销衔接,降低流通成本。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各地保供稳价措施的落实,蔬菜批发和零售价格已有所回落。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风起云涌的媒体大变局下,新京报不知倦怠,继续奔跑,奋楫踏浪,逐梦未来。时间无影无形,却记录了所有。转眼之间,新京报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