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诵芬院士 新华社发(中国航天工业集团供图)
蓝天寄深情为国铸“战鹰”
新华社记者
11月3日,两院院士,歼8、歼8Ⅱ飞机总设计师顾诵芬作为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过沉甸甸的奖章。目光再次聚焦到了这位享有盛誉的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身上。
从小种下航空梦:
让中国的飞机设计拥有自己的灵魂
熟悉顾诵芬的人都说,他心无旁骛,拥有的是从童年培养起来的专精、执着的爱好——对飞机设计制造发自内心的向往和着迷。
在战争年代,空袭和轰炸,更让年幼的顾诵芬在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他曾暗暗发誓:“一定要搞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飞机!”
1951年,21岁的顾诵芬便将自己的一生与祖国的航空事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1956年,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机构——沈阳飞机设计室成立,顾诵芬作为首批核心成员,担任气动组组长。顾诵芬参加工作后接受的第一项挑战,就是我国首型喷气式飞机——歼教1的气动力设计。他潜心学习研究国外资料,最终提出了亚音速飞机气动参数设计准则和气动力特性工程计算方法,出色完成了歼教1飞机的设计工作。
拼命解决设计难题:
三上蓝天给飞机“找毛病”
1964年,我国开始研制歼8飞机,这是我国自行设计的首型高空高速歼击机。顾诵芬作为副总设计师负责歼8飞机气动设计,后全面主持该机研制工作。
1969年7月5日,歼8飞机实现首飞,但飞机出现强烈振动。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顾诵芬决定亲自乘坐歼教6飞机上天,直接跟在试验飞机后面观察振动情况!
经过三次蓝天之上的近距离观察,顾诵芬和团队最终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后期技术改进,成功解决了歼8跨音速飞行时的抖振问题。
逐梦蓝天寄深情:
心无旁骛坚持干好一件事
在家人眼中,顾诵芬无疑是一位“工作狂”;在同事和学生们眼中,他又是那个总能济困解危的“大先生”。
如今的顾诵芬,身体患有疾病,经过两次手术的折磨,仍不断思考着中国航空工业的未来。
一生,顾诵芬就坚持干好研制飞机这一件事。
“顾诵芬参加工作之时,恰逢新中国航空工业创立,他是我国航空工业近70年进程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他始终践行着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践行着航空报国精神,担当着航空强国使命,他把一切都献给了祖国的蓝天,献给了党。”航空工业集团新闻发言人周国强说。
(记者胡喆)(据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
新闻推荐
高毅到党建联系点调研督导党建和校园安全工作 2021年11月04日A02版文章字数:418朗读:
本报讯(记者李阳)11月3日,副市长高毅带领市公安局、市教育局等单位负责同志深入党建联系点市朝阳实验小学调研党建和校园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