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wenjuan.com),对1149名未成年人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0.7%的受访家长平时在家庭教育上困惑很多,94.7%的受访家长期待家庭教育促进法能帮助自己缓解教育焦虑。
参与此次调查的受访家长中,77.5%有一名未成年子女,21.1%有两名未成年子女,1.5%有3名及以上未成年子女。
80.7%受访家长在家庭教育上困惑很多
曾在北京一家教育机构工作的张女士感觉,虽然现在家长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了,也都更重视孩子教育,但在家庭教育上有困惑的家长反而更多了。“我们小时候,父母好像并没有太在意教育,我们也都自然而然健康长大了。现在,家长们看书、听讲座、找人咨询,在家庭教育上花费了很多心力,困惑却更多了。经常听到家长说,养孩子感觉如履薄冰,尤其是孩子青春期出现问题时,说轻了怕不管用,说重了怕伤自尊,尺度特别不好拿捏。”
调查发现,57.0%的受访家长感觉平时在家庭教育上的困惑比较多,23.7%的受访家长感觉非常多,合计80.7%。明确表示困惑不多或不太多的受访家长仅占2.8%。
天津的李淑鹃目前全职在家,现在最困扰她的就是孩子的手机使用问题。孩子班上50个人有近40个带手机去学校。李淑鹃也知道,现在很多事情都离不开手机,不带手机确实很不方便,但她更担心的是,孩子处于成长期,很容易受到网上的不良影响。虽然孩子很听话,同意不带手机去学校,但她也说不好这是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李淑鹃平时会自己琢磨教育方式,感觉挺有用。有时她也会求助于网络。前段时间,临近中考,孩子焦虑,她也觉得很焦虑,就上网找了一系列以中考、高中生、青春期为主题的教育讲座看。“我就想取取经,听听别人怎么说怎么做。”
调查显示,当在家庭教育中遇到难题时,58.2%的受访者会选择在网上搜索方案,51.5%的受访者会找教育相关书籍看,50.7%的受访者会向朋友同事讨教。
湖北十堰的刘惠俊有两个女儿,大女儿上小学三年级,小女儿上幼儿园。遇到家庭教育问题时,刘惠俊跟其他家长交流比较多。她感觉,现在学校会建家长群,家长之间也互相有联系,想沟通很方便。而且在她看来,孩子同学情况差不多,跟同学家长沟通,效果往往比较好。“比如孩子写作业到很晚,我一问,家家孩子都差不多,那这就不是孩子自己的问题。”
调查中,遇到家庭教育问题,47.6%的受访家长会自己摸索着处理,44.5%的受访家长会向专业人士咨询,41.5%的受访家长会与家人商量解决。
91.1%的受访家长关注家庭教育促进法
调查显示,91.1%的受访家长关注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立法进程。
家在湖北襄阳的顾庆刚,儿子已经上大学,他感觉,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体现了国家引导教育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决心。“这说明国家看到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开始着手解决,国家承担起了这个责任。”顾庆刚期待,这部法律会对家长的行为起到指导和约束的作用,因为不是每个家长都懂得如何教育孩子。
“这个立法是站在更高的高度上,大方向肯定是对的。”李淑鹃对于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审议通过非常关注,也希望这部法律能真正给家长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和指导。
调查中,94.7%的受访家长期待此法能够帮助家长减少教育中的焦虑,92.8%的受访者认为现在对家庭教育进行立法势在必行。
顾庆刚对家庭教育促进法缓解家长的各种教育焦虑很有信心。在他看来,关于落实“双减”的要求,至少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他赞同国家从根源上整治培训班,不过这么大的变动,可能会让一些家长压力变大。但他相信,如果国家能尽快建立起替代课外培训班的有效渠道,或者从教育资源入手,鼓励优质教师资源在学校间、城市间流动,这种焦虑应该不会长久。
(据《中国青年报》)
新闻推荐
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馆首日,今年首次设立的文物艺术品专区即实现“丰收”。佳士得、苏富比、合旎等6家展商有7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