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最高法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四类案件”监督管理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深化人民法院司法责任体系改革和建设,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确保审判质量、效率和司法公信力有效提升。
《意见》结合审判工作实际,坚持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改革方向不动摇,优化完善了2015年印发的《关于完善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第二十四条确定的“四类案件”范围,重申了组织化行权、全过程留痕原则。同时,《意见》结合司法实践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规范了“四类案件”的识别流程、分案要求、监督模式、平台建设和考核机制,明确了责任主体和问责机制,并与最高法此前印发的关于专业法官会议制度、审判委员会制度、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等改革文件内容协同配套,确保各项改革举措系统集成、形成合力。同时,《意见》在对共性问题作出统一规范基础上,要求各地法院充分考虑地域和审级差异,围绕审判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建设实际需要,结合本院人员、案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客观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或者修改实施细则,确保“四类案件”监督管理在各级法院落地见效。
据介绍,《意见》所称“四类案件”,是指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案件:重大、疑难、复杂、敏感的;涉及群体性纠纷或者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与本院或者上级人民法院的类案裁判可能发生冲突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反映法官有违法审判行为的。
据法治日报
新闻推荐
玻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再常见不过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玻璃越做越大,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什么夹层玻璃、防爆玻璃、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