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5%,涨幅扩大0.8个百分点,创下近一年新高;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13.5%,继续刷新历史新高。
CPI上涨因“特殊天气、部分商品供需矛盾及成本上涨”
10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1.5%,比9月份的0.7%,涨幅扩大0.8个百分点。
今年三季度以来,CPI涨幅因猪肉价格回落持续走低,10月份反弹,创下了近一年新高。
国家统计局提到,10月份CPI上涨的原因是:受特殊天气、部分商品供需矛盾及成本上涨等因素综合影响。其中,鲜菜价格由上月下降2.5%转为上涨15.9%;淡水鱼、鸡蛋和食用植物油价格分别上涨18.6%、14.3%和9.3%。非食品中,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3.8%,涨幅扩大1.0个百分点,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32.2%和35.7%。
此外,此前跌跌不休的猪肉价格,在10月份同比下降44%,降幅收窄了2.9个百分点。在第二轮中央储备猪肉收储工作有序开展后,猪肉价格自10月中旬起略有回升。
面对CPI出现反弹的情况,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在冬季来临、消费旺季及能源消费增加的情况下,年末CPI可能仍会处在高位,但目前消费仍偏向疲软,预计CPI同比涨幅不会过大,且涨幅可能已接近顶部。
PPI同比上涨13.5%,与CPI剪刀差继续扩大
10月份,受国际输入性因素叠加国内主要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偏紧影响,PPI涨幅有所扩大。统计显示,当月PPI同比上涨13.5%,刷新有记录以来新高。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上涨的有36个,与9月相同。主要行业里,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涨幅扩大,上述8个行业合计影响PPI上涨约11.38个百分点,超过总涨幅的八成。
由此,10月份PPI、CPI的“剪刀差”扩大到12个百分点,也是有数据以来新高。这反映出,上游原料上涨生产成本增加的影响,需要引起进一步重视。
中信建投证券一位分析师称,目前上游原料价格变化向消费端缓慢传导,主要还是体现在汽、柴油及纸类、建材等产品上。尽管输入性通胀压力仍存,但考虑到工业、房地产和基建的动能弱化,加上保供稳价政策的推进,预计PPI后续将企稳并逐渐回落。华商报记者 李程
新闻推荐
敏捷集团在中山翠亨新区深耕13年,打造敏捷·锦绣海湾城。企业供图广东中山敏捷·锦绣海湾城是敏捷集团打造的集商务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