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没有故乡呢!我是不是大惊小怪,居然不知不觉写下几百万字苏州,好像前世欠它的债,这世偿还。”这是著名画家、诗人、散文家车前子写在随笔集《苏州慢》序言中的句子。
把故乡比喻成“债主”,我是第一次听说。然而,当我闭上眼睛细细揣摩,觉得这比喻还真是挺有道理的。生于斯,长于斯,故乡给予我生命,濡染我品性,这样的感情债犹如藤蔓缠绕在心里,是无论如何也理不清,还不了的。
翻开《苏州慢》,车前子直接描写苏州园林的笔墨不多。“苏州真正的美丽并不在园林,它在河,它在桥,它在小巷,它在临河的木结构酒楼,它在茅草顶茶馆……一言以蔽之,在日常生活。”在车前子的笔下,苏州犹如一幅既不失高雅风韵,又饱含烟火气息的画卷,在你的眼前缓缓铺展开来。若不是与苏州三十多年的朝夕相处,怎么会有如此深刻细致的体验呢?
苏州与我所生活的城市一江之隔,去苏州是极为方便的事情。然而每次去苏州,说实话,漫步在繁华的观前街,流连于别致的苏州园林,走马观花的我并不感觉到苏州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也许,仅仅从一个过客视角来看,这座城市与我并没有息息相关的情感。但对于车前子来说,苏州却是不一样的依恋所在。
“苏州是我故乡,而已而已,而已吧。要说不爱,有点困难;要说爱,也不那么容易。”车前子用这句话表达了自己与故乡苏州复杂而又真实的感情。
车前子笔下的苏州,是一个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有着绝美的风景名胜的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有这样一个“天堂”故乡,不能不说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在《苏州慢》里,车前子用大量的笔触来回忆曾经在故乡苏州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平凡而又难忘的记忆表达难以割舍的故土情怀。
故乡之于我们,尤其是对于那些还未到落叶归根年纪的“青年”来讲,是常常想着要离开,但离开之后却又时时想念的地方。
我的故乡是洞庭湖西岸的一座小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和几乎所有“有出息”的小伙伴们义无反顾地抛弃了它。我们看不起它肮脏的街道,看不起它闭塞的交通,看不起它前途无望的未来。当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城市的大学后,便发誓再也不回那个“鬼地方”了。“出去一火车,回来一卡车。”于是,我高中毕业的那所知名中学就享有了这样的“坏名声”。
然而,当我在异乡的街头漂泊了二十多年后,遍布马尾松的关山,清波柔柔的澧水河,香得让人流口水的小巷牛肉粉,共同度过快乐童年的小伙伴,竟然还常常出现在我的梦里。其实,我从来就没有彻底地将故乡抛弃掉。
而我的故乡既没有绝美的风景,也没有深厚的文化,但为什么它会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呢?我想,每一个人都是欠着故乡感情债的人,尤其离乡的游子,那沉重的感情债始终像一根藤蔓,紧紧地缠绕在了心里。
合上《苏州慢》,故乡的山水,街巷,故人犹如电影画片,一幕幕清晰地在眼前铺开。偿还故乡感情债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一个声音在脑海里响起:“回去看看吧,故乡想你了!”
新闻推荐
11月18日,广州城区上空的彩虹(手机照片)。当日清晨,一道彩虹横跨碧空,为广州增添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