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龙舞龙队在表演。
本报记者王克础通讯员陈献吉文/图
富川“稻草龙”手工制作工艺是自治区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源于明朝洪武年间。该县莲山镇上莲塘村退伍军人陈初敏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人。
据村支书陈彬介绍,数十年前,稻草龙扎制技术曾经面临失传的境地,如今在陈初敏的带领下,打破“传子不传女,传家人不传外人”的陈规陋习,不断发展壮大。
“我从6岁开始,就跟着爷爷和父亲一起学做稻草龙。”陈初敏说,他今年33岁,2014年开始独立制作稻草龙,在保留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成为村里新一代扎制稻草龙传承人。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稻草作为原材料卖出去,不值钱,制成稻草龙之后,就是工艺品了,价格在1万元以上。”如今,上莲塘村不仅把稻草变废为宝,还带动当地和周边村10多户脱贫户一起扎稻草龙,为30多个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
据悉,这个团队每年扎“龙”20多条,年收入达20万元。村里还组建一支20多人稻草龙舞龙队伍,每逢节假日,到湖南江华、岳阳和广东四会等地参加活动,表演稻草龙舞龙节目。
新闻推荐
立陶宛批准所谓“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中国外交部表示 立方公然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将自食其果
综合新华社11月18日电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8日就立陶宛批准台湾当局设立所谓“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发表谈话。发言人说,立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