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王力先生:
在这寒冷的夜晚,我又一次静静地翻开《王力传》这本书。在您的成长故事中,我触摸到了一位寒门子弟炽热的向学心、爱国情,您的成功,是用一生的光阴,去追求“实实在在的东西”,是对中华民族千秋万代都有益的东西。我不由得提起笔,想向您倾诉我的感受,虽然我知道,这是一封无法寄出的信,但我深信,您的在天之灵,一定能“接收”到如我一样的中华学子的心声。
您小时候,因为家里贫困辍学在家,但这土瓦房又怎能困得住您对读书的渴望?夜里无油点灯,每到月高云淡,您总不会放过一丝丝月光,捧着借来的书本,乘着清辉,独坐在屋檐下看书。故乡的晚风总有些许微凉,拂过树梢,沙沙作响,这是家乡为您读书时播放的清纯交响乐。或而一个哆嗦,微冷,待风定,手中书本的“热”,又没过肌肤上的“寒”。您的苦学精神,正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真实写照。您能在苦寒中静心学习,我更应该发愤图强。每当我松懈懒怠的时候,总能想到您在寒舍中一心读书的样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继续努力呢?熬得过年少的艰苦,必定能成就未来的辉煌,您炽热的求学心,警醒着我无论何时都要保持学习的热情。
1926年,您去巴黎留学,自力更生;1930年,您学成归来,就着手整理中国文法;1935年,您呼吁政府制定一部标准文法,希冀站在最前沿,引领中国文法的发展。尽管您知道这是一件艰难的工作,“此之依傍西洋语法者,多费百般的踌躇”。但当时动荡的时代不能让您如愿。新中国成立后,您才可以着手开始这个浩大的工程。即使是在十年浩劫艰苦的环境中,您仍不忘初心。一被允许重新工作,便是您最激动的时候,回到家中,还未擦去书台椅上的积灰,就奋笔疾书。人定鸦歇,昏黄的灯光下,三尺书台,文稿堆起座座小山,老旧的木椅时而发出呀呀声在房间里回响,窗外的几点疏星在夜空中展示着自己的孤傲,余光撒落在桌角那只印花水杯上,泛起点点酥黄。在夜的寒风中,一位花甲老人,一支开岔的钢笔,构成一个孤独而炽热的身影!您仿佛要以这样的夜以继日,追回那被耽误的研究时间。
磨难毁灭不了您对文法探求的热情。《中国文法学初探》《中国现代语法》《汉语词汇史》等书籍的问世,预示着一座座关乎中国文法的大厦,在华夏大地上拔地而起。
稻谷有根,深扎泥土。您也有根,深扎在中华文化的沃土中。您著作的经典流芳百世,您寒门苦学的精神及苦难无法磨灭的报国赤诚,将一直砥砺我成长。
感谢有您!
后学:纸飞芯 遥叩
新闻推荐
■然玉结婚登记是人生的重要时刻,人们总会挑选一个良辰吉日,为今后的美满婚姻讨个好意头。今年2月22日被网友称作最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