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分别有两个话题上了微博热搜,第一个话题是“原生家庭很幸福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第二个话题是“原生家庭很糟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一直觉得原生家庭幸福对于一个人而言是一生中最大的幸运,没有什么幸运的事可以和拥有一个幸福的原生家庭相比。因为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正能量与负能量都是一辈子的,且无限循环。
网易云在前年给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做过一个采访,在这个采访视频里董卿说,在她小时候,她的父亲不要她照镜子,不让妈妈给她买新衣服,不能有任何的文体活动。而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她现在还会出现自卑情绪,她觉得她要比别人做得好很多很多心里才会觉得踏实。孩子就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孩子的调色盘,想把孩子画成什么样孩子就会是什么样。不可否认的是,两个人之间只要存在接触,特别是长期的接触时,就会产生影响和被影响。而这种影响就类似于原生家庭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里有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现在的社会中,不幸福的原生家庭大概分为七种:完美主义式家庭、严厉式家庭、过度溺爱式家庭、保护过度式家庭、严格惩罚式家庭、太忙碌家庭、争吵频繁家庭。
七种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影响我总结成了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影响生活的态度。电影《无声告白》里有一段关于家庭的描写:家庭,有时候会是一个以爱的名义设置的牢笼,其恐怖在于,门上无锁,你却不敢推门而出。只能咆哮地接受一切爱的安排,直到最后溺亡其中,或是被时间所离散。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总是潜移默化的,等我们意识到的时候,那些影响早已经深入骨髓。也许很多人都曾这样想过,如果当年能被更温柔地对待,如果性格里张扬肆意的东西能被保留住一些,如果面对生活能够更有个性和想法,现在是不是会活得更洒脱?好像自己特别想要逃离他们的控制和思路,却又惊恐地发现自己跟他们越来越像。不喜欢妈妈总是为了婚姻和家庭隐忍,天天劝她“过得不好不要忍”,可有一天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也在忍;不喜欢爸爸总是为了一点小事发怒,总是告诉他“不要发脾气”,可有一天突然被告知,原来自己脾气也很大。要知道,几十年的耳濡目染,是比任何东西都要强大的力量。它就像雨滴,一滴一滴落在我们身上,开始时总是难以发觉,但发现时,衣服已经全部淋湿。“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运”,不管我们想不想承认,基因就像是刻在灵魂深处的烙印。先是影响性格,继而影响生活态度,到最后可能就影响了整个人生。
第二个方面是影响人生格局。如果父母展现给孩子的,是温柔的世界,美丽的星空,善良的人群,那等他长大的时候,就有足够的胸怀忍受各种无趣的生活。如果父母展现给孩子的,是世俗的生活,灰暗的黑夜,残忍的同伴,那等他长大的时候,就会选择性忽视掉世界的美与善。
第三个方面是影响对爱和婚姻的看法。电影《念念》的女主人公育美有一个不幸福的家庭,妈妈总是和爸爸发生争执,还会遭到爸爸家暴,好不容易改嫁遇到对的人,却因为难产而死。受到父母亲的影响,育美一方面极度渴望拥有自己的家庭,一方面又总是担心男朋友会不爱自己,每天都在纠结和痛苦中徘徊。父母的相处模式,是我们最开始接触和了解爱情与婚姻的入口。像育美一样的孩子,在凑合的夫妻关系下长大,见过了争吵、暴虐和残酷,对爱情失望,对婚姻厌恶。他们不敢恋爱,不会结婚,更不愿意生孩子,因为害怕成为妈妈那样的女人,结婚后变得歇斯底里;更怕遇到爸爸那样的男人,婚前的誓言变成婚后的破口大骂和动手动脚。因为不知道什么是好的,所以要花很多力气踢开那些糟糕的,要碰壁很多年才知道哪条路是对的。可在幸福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是不一样的。他们见过好的感情是什么样的,拥有对健康的爱的敏锐嗅觉,很容易就往正确的方向跑。他们相信自己会拥有像父母一样长久又幸福的爱情。所以哪怕受过伤,也始终满怀着对爱情和婚姻的期待;哪怕还孤单一人,也相信对的人正在来的路上。对于一个女孩来说,如果在她成长的过程中不缺爱,长大以后就不会对很普通甚至很垃圾的关系难以割舍。以前总以为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仅仅存在于前半生,比如性格,比如思想。等长大了才知道,原生家庭也影响了我们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影响了我们表达和接受爱的能力。正因为如此,原生家庭也影响了我们后半生的选择,比如如何爱一个人,如何经营婚姻,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
其实比起整日都在想“原生家庭如何影响了我”,倒不如好好想想“我怎么做才能超越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这种超越,既不是复制原生家庭的模式,也不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模式,而是让童年的错不再延续。我们无法决定自己来自哪里,但我们可以决定自己将要去哪,怎么去。如果开始时不够美好,就学着与过去和解,把那些在自己看来不够正确的生活态度当成一面镜子,来督促自己;去读更多的书,走更远的路,看更美的风景,努力形成自己的格局;试着敞开心扉,试着学会爱与被爱。我们终此一生不过是摆脱那些不好,再去遇见一些美好,直到找到真正的自己。
□周同茼
新闻推荐
我外交部回应美军核潜艇撞到不知名海底山说法 再次敦促美方详细说明 停止四处滋事挑衅
11月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美国海军发布调查报告称,上个月一艘美国海军核潜艇在南海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