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百态社会 > 正文

“有机”农产品正本清源须完善治理机制

来源:市场星报 2021-11-08 00:54   https://www.yybnet.net/

在消费升级力量的推动下,加之全民健康安全意识的增强,有机产品应运而生。特别是为保障消费者舌尖安全的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到公众喜爱。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种从生产、加工到餐桌和舌尖全程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用添加剂的有机农产品,很多消费者并不买账。有人说太贵,买不起;有人说真假难辨,不敢买;还有人说是噱头,炒概念。(11月7日《经济日报》)

销售混杂、以假乱真、产地溯源不实、使用违禁化肥……当消费者来到超市购买有机蔬菜时,想的是花上一倍甚至数倍的价格,便可以吃得放心吃得安全。然而事实上,超市售卖的有机蔬菜套路重重,各种“李鬼”蔬菜让人防不胜防,部分“有机产品”还被检测出禁用农药残留。

眼下,贴着“有机”标签的农产品已经成为假冒伪劣的代名词。一些有机农产品“沦落”如此,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更侵害了消费者权益。大量假冒有机产品的出现,不仅加重了人们对有机产品的误解,也成为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究其根源,除了生产经营企业的见利忘义,缺乏道德血液,很大程度上还在于“重认证、轻管理”的畸形发展。一些认证机构只是忙于收钱发证,疏于后期的跟踪检查,例行的检测也多为走过场,甚至有意为违规企业签字背书。

有机证书花钱就能办、产品检测环节存在漏洞、伪有机挤压真有机……有机食品市场真假难辨、乱象纷纷,让消费者花的是“有机”的价钱,吃的却是非有机的食品。而要使有机食品不变成“投机食品”,必须建立相关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认证本身不变成商品。更为重要的是,从源头把好认证关,是维护有机食品市场秩序、强化源头防范与常态化监管、建立严格细化的惩罚机制,避免不良商贩借用“有机”名头忽悠消费者。同时,对市场上各种打着“有机”概念的食品加大查验力度,对假冒有机食品的违法经营者坚决予以严惩,提高其造假成本,为有机产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来提高消费信任、保障食品安全。

新闻推荐

每点一次“震惊体”他们赚3毛钱:揭秘虚假推文的“生意经”

“震惊!”“速看!”“万分危急!”当你点开一篇“震惊体”网文时,也许有人正在收割利益。记者近日跟踪一起制作“标题党”虚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有机”农产品正本清源须完善治理机制)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