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亚平
云岗老师的中篇小说集《雪落大地》共收集了他近几年创作的中篇小说10篇,其中乡土题材作品5篇,当代城市题材的作品5篇。每篇小说都关注当下社会生活的焦点、堵点、痛点问题,读完让人久久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阅读过程中,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作者对小人物的关注和悲悯情怀,这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最可贵的人性。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无奈和可怜,当然更有他们人性中的软弱和悲哀,但我不喜欢对他们冷嘲热讽的文字,他们需要救赎。文字背后,我深切感受到云岗老师在深情地将他们呼唤,更在努力警示人们要纠正那些扭曲的公序良俗。
小说《对面面那个圪梁梁上》,扶贫干部刘辉包抓的扶贫对象孟兰花,让刘辉想起了下乡时认识的村姑烂女,烂女一心想通过嫁个好人家改变自己穷苦的命运。在作品中,孟兰花和烂女不是同一个人,而孟兰花也是想通过嫁个好人家让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其实在作者心里,她们就是一个人,更是农村年轻女子的代表。孟兰花、烂女时时变换在刘辉脑中出现,虚虚实实,虚中有实。孟兰花的不幸命运让读者唏嘘,在客观冷静的叙述背后,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对孟兰花抑或烂女的同情和恨铁不成钢的愤怒。
小说《雪落大地》叙述了一个父亲被无赖打了,“我”多次冲动地想替父亲报仇、却一次次放弃的城市小公务员形象。小说还写了一位卖白菜的“父亲”被扇耳光,一位坐公交车的“父亲”被辱骂的细节,文字背后,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作者对“父亲”被人欺侮后的愤怒。
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这些小人物在平日的工作生活中一味忍受、逃避,谨小慎微没有为他们换来尊重,反被别人越发肆无忌惮地欺负。如何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怎样才能过上真正幸福的生活,作者没有给出答案,答案明明就在其中。
《净红苕》中我一味忍受,赵飞却变本加厉,最后,我“冷冷地看了一眼手里的?头,然后高高地举起来。向前冲了几步,狠狠地向赵飞背上抡去”。
《对面面那个山圪梁梁上》的孟兰花失踪了,也许自生自灭,也许跳出生活固有的藩篱,两个儿子因此用劳动换取新的生活也未可知。
小说结构匠心独运,悬念迭生,故事发展符合逻辑,又在意料之外。生活远比小说精彩,精彩的生活如何呈现在小说中,云岗老师精巧的艺术构思让我叫绝。小说中的人物、场景总是在眼前晃悠,像可爱的故乡、脚下喧嚣的城市,如此熟悉,又如此遥远。那些人物似乎都生活在我们周围,影影绰绰中,似乎又有自己、他人的影子。
《请神容易送神难》一开始,“苟社教急得想跳楼”,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急切阅读,自然引出回家“请神”,引出对老支书、申老师一心为农业社发展积极贡献,表达出那个时期干部正直干净担当的优秀品格,又自然揭示苟国宝当下贿选村主任的不良风气。曾经淳朴善良的村民,在社会大潮的冲击下,也变得见钱眼开。“请神”是为了让“神”护佑,真心“请神”的人却几乎没有。“请神”中吹唢呐的锁娃一家、三伯等,都是为了赚钱,甚至烧香先后都要看拿钱多少……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作者一层层剥开人性中扭曲变异的部分让读者看,一步步揭示人性的阴暗丑陋。“请神”鼓乐喧天,“送神”冷冷清清。乡村的精神文化如何构筑?村民的信仰怎样建立?这是作者通过“请神”提出的当下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油菜花盛开的村庄》中叙述四贵老汉从城里回来后开地,被红娃告,后又将开的几块地送给红娃耕种。他开地到底是为了什么?他一个人又吃不了那么多。一层层剥开,最后开的地做了占补平衡。他一直就在为儿子着想,他已经精疲力尽了,却还在想着开地。四贵老汉不缺吃喝却孤独落寞、长有妈有两个儿子却没人赡养,他们互相关照怜惜,却不被理解,长有妈自杀离世了,像他们一样的城乡老人养老问题到底该怎样解决?作者抽丝剥茧般的结构,一步步将读者引入到“油菜花盛开的村庄”,却满心苍凉。
细节描写逼真细腻,幽默生动,人物、环境可触性极强。柳青说,艺术的永恒是细节的永恒。能够生动呈现生活中的细节,这需要作者敏锐的感知力、过硬的语言功力和精心的选材能力。作者似乎在客观、冷静地呈现生活细节,但又有情感指向,读者有时忍俊不禁,有时窝火憋屈,有时又静观其变。作者用带有人物特定视角的描写,反映周围世界,推进情节,人物的心理和情绪跃然纸上,这样的人物立体生动。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通过细节揭示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又试图通过细节构建正确的价值取向。
《本能》通过主人公罗一鸣的视角,真实生动再现了现实生活中为官至上的人物形象。小说通过罗一鸣的心理描写逐步将情节推向高潮。罗一鸣在单位不如意,回到家老婆事事给他挑刺,做了顿洛阳豆腐汤,老婆一称赞,得意忘形了,扔垃圾时候“飘飘然”,不想却被神经病吓得摔了一跤。朱飞宇、季菲菲对他的无视甚至讽刺挖苦,他恨极了,为了升官,他不敢还嘴。后来还被设计陷害,最后精神似乎都不太正常了。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入木三分的心理描写,塑造了丧失“本能”的懦弱、察言观色、一心求官、泯灭个性的小公务员形象,警醒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保有真善美的本性,不要为了金钱、权力丢掉了人性。
阅读云岗老师的作品,我的头脑中常常冒出人民作家柳青的形象。我觉得,云岗老师对自己每一部作品一字一句地精心打磨,像极了柳青对《创业史》一字一句地潜心推敲,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新闻推荐
大学毕业生重返黄河源头做牧民 计划打造生态牧场,做“零废弃”家庭
计划打造生态牧场,做“零废弃”家庭回到牧场的索南义西。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三江源特别报道组离开草原近15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