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锦祥
我萌生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念头由来已久,但真正付诸实施是在退休之后。这原本是平常之举,但电视台拍片播出后引起了一些朋友和熟人的关注。许多人投来了敬佩和鼓励的目光,但也有一些人含蓄地笑笑,不以为然。女儿就直截了当了,口吻中不无揶揄:“爸,现在贫困山区很缺中小学教师,你为什么不去支教呢?”我知道她是在刺激我,但我仍然认真想了下,老老实实地回告:“我做不到。”我说了做不到的理由,并且强调“我只能做自己能做的、做得到的事”。
其实这个世界有很多“心向往之”却未必能做到的事。比如,有个陌生的外地人落水,我会去拉一把,也会拨打救护电话,但将那个遇难的人送到自己家里照顾和养护,就难以做到了。
前不久看到一个短片。一个老人手持无座票寻找空位,却发现座位上都坐满了人。他从这头走到那头,座位上的乘客均视而不见。正在愁眉难堪之时,一个姑娘站了起来,招呼老人说,这里有一个无座空位。老人谢过姑娘,舒心安然地坐了下去。须臾,列车员查票,到姑娘这里时发现她的票是有座的,而座位上坐的正是老人。列车员刚要发问,姑娘用手在嘴上作了一个制止的动作。列车员非常感动,说:后面有一个列车员专用休息座位,您到后面去吧!姑娘顺手拿起边上的残疾人拐杖,一瘸一瘸地走向列车后面。周围乘客的眼里满是诧异、惊愕和羞愧。
我想,在那个场合,我能做到姑娘那样吗?结论是否定的。自己是一个肢残人,本身需要照顾,倘若边上有老人,我会挪出一点空间让老人挤一下,或者让列车员为老人找一个歇脚的地方。但我不会将自己的座位让出去。尤其令我动容的是,姑娘制止列车员声张的动作——做了好事还不愿意让受助方造成心理负担。这就是大善。
这个世界,能行大善的人不多,但我想,行不了大善就做小善吧。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善本质上是一致的,大善是从小善起的。
实际上,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从善的愿望、热情和动力,只不过是表现方式和程度不同罢了。有的人帮助孤寡老人,有的人收养流浪猫狗,有的人多次义务献血,有的人上街维护交通……即便是举手之劳带走垃圾,或公共场所之门扶一把方便后面人,都是人内心深处善良之光的体现。
不能因为行不了大善就不愿意做小善,或不屑于做小善,甚至不相信有大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只要心中向善,不妨先从身边能做的小善做起。 (摘自《人民日报》)
新闻推荐
近年来,医疗美容行业乱象频出,一方面部分无资质的从业者违法经营导致医疗事故,另一方面违规广告宣传误导消费者增加事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