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须虫
大型户外广告缺乏安全认证,成为悬在头顶上的“定时炸弹”;门店招牌只用胶水粘住,“飞来横祸”不时降临;户外广告招牌长期处于无主状态,“僵尸招牌”隐患突出……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部分城市户外广告招牌安全事故频发,广告招牌设置乱象已成为城市公共安全顽疾。业内人士建议,破解广告招牌安全治理难题,应尽快完善相关管理规范和专项规划,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共同守护人们“头顶上的安全”。(11月17日《半月谈》)
户外广告安全隐患丛生,究其原因,恐怕还是广告招牌“一架了之”、广告管理“一审了之”,缺乏对广告安装及存留全周期的维护管理。广告招牌只管架,不管日常维护以及及时拆除,风险日积月累,最终成为悬在头顶上的“定时炸弹”。
毫无疑问,治理户外广告安全的核心是补上过程安全管理的短板,然而关键是谁来管、如何管,这才是亟待破解的难题。从责任上讲,广告牌谁审批谁负责是常理,但仅立足于此,并不足以倒逼管理责任落实,不仅在于设置广告牌的主体众多,容易掉入法难责众的窠臼,而且这种户户点火、家家冒烟式的管理,也会导致成本高昂,难以持续。而从监管上讲,强化监管的责任,自然必要,但监管终究无法替代具体广告牌安全的实务管理,且容易陷于运动式治理的窠臼。
事实上,谁对广告牌安全负责并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如何给负责找到可行可靠的方式。某种程度来说,广告牌的安装、维护与拆除等,是一种安全服务,这也意味着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来尽好安全管理责任。因此,治理户外广告安全也可以引入市场化思路,通过提供广告牌安装、日常维护与周期后拆除的全过程管理,来保证广告牌的安全。
对此,不妨借鉴与参考电梯安全管理的方式,实行户外广告安装管理的专业化、市场化。广告制作企业承接广告制作后交由专业企业安装与后续管理,并支付相应的费用,户外广告安装与安全管理专业企业承担户外广告的安全责任。在此基础上,完善户外广告安全标准、细化户外广告设置规范,如设置广告牌的有效期等等;建立户外广告安装与安全管理企业资质准入制度,明确其法律责任,如因管理不善发生伤亡,适用于安全生产事故法律法规,相应承担行政处罚、侵权赔偿乃至刑事责任。如此,让监管牵住牛鼻子,才会事半功倍。
新闻推荐
单位新来了一位大学生,因住宿条件有限,住在拥挤的集体宿舍,别人都抱怨条件差,他却整天乐呵呵的。当别人问他原因时,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