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百态社会 > 正文

理性看待“超八成大学生自认社恐”

来源:济南日报 2021-11-25 11:14   https://www.yybnet.net/

黎青 作

□王 琦

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0.22%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存在轻微“社恐”;6.90%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有比较严重的“社恐”;0.64%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有严重的“社恐”,被医学上确诊为社交恐惧症。(11月23日《中国青年报》)

“超八成受访大学生认为自己社恐”,这一调查结果着实吸引眼球。“社交恐惧症”是恐惧症的一种亚型,是神经症的一种,而实际上,现实中自称“社恐”的大多数人尚达不到疾病的程度,只是借由“社恐”来自嘲和躲避社交以及自己对社交的抵触心理。

网络带来了便利,能打电话就不见面,能微信就不打电话,然而社交的用途也逐渐被替代。年轻人依赖网络交流而躲避现实交流,其实内核是对自己的“不自信”。自己的个人形象、社会地位、他人评价等等各种问题都让“社恐”心累、焦虑。长期、反复的社交受挫让他们更畏惧社交,害怕自己未来再次碰壁的办法就是躲避。但人类是群体性生物,交往是人类的本能天性,因此很多人热衷网络社交。

事实上,只要是社交就必付出感情,必有负担,必须有社交能力的体现,网络并不能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因此,要想告别社恐要走出自我欺骗,撕掉自己贴上的“内向社恐”标签。同时,内向只是性格的一种。内向性格本身其实对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影响不大,不必为此过于纠结不自信。喜欢独处也很好,但人要能够享受独处,也能融入社交,这才是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状态。

当然,对于越来越多人出现“社恐”倾向,社会也应给予更多关注和反思。各阶段学校应更多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和社交能力的培养,鼓励孩子们勇敢交往,勇于说话,让孩子能交流、会交往,这是非常关键的生活技能。可开展相关情商教育和社会交往课程,尤其是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们,各项情商礼仪教育应提上课程,用情商教育转社恐“被动免疫”为“主动免疫”,给社恐打上一剂预防针。

新闻推荐

网上“找老伴儿” 多留个心眼儿

说到相亲,往往被视作年轻人的“专利”,而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老龄人口超过2.64亿,丧偶老人近5000万。种种因...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理性看待“超八成大学生自认社恐”)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