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抖音测试短剧付费模式的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大众关注。长短视频平台围堵,网络电影、传统影视公司加速涌入,市场和制作方爱甜宠、悬疑、也爱IP……这些都使得冉冉升起的微短剧实现了“表面繁荣”,但题材同质化、内容套路化等问题也已显现,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不少。
微短剧正“受宠”,编剧被迫进行改变
编剧婷婷带着一部长剧去提案,但一见面,对方忍不住问了一句,“你手里有没有微短剧剧本?”
这让婷婷觉得有点纳闷,因为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了,一些做长剧的资深影视公司、头部网络电影公司都在问,且频次越来越高,“微短剧是新形式,但也不至于所有人都要抢吧?”这让婷婷很不理解,因为此刻婷婷也接到了老板下发的任务,被迫接受把一部IP改编成微短剧。她告诉记者,微短剧对编剧来说不太友好。
婷婷改编的是一部甜宠向的微短剧,第一次去见甲方,对方就告诉她这个剧本不需要太多逻辑,婷婷迷惑了,问“那我们需要啥?”“要快乐。”甲方的回答一下让婷婷愣住,“不要逻辑要快乐,但逻辑不通,编剧怎么能写下去?”婷婷一边觉得甲方不懂内容,一边又不得不默默修改。每次沟通甲方都和婷婷强调,“你这个节奏太慢了,要快起来。”这也是婷婷最怕听到的一句话。“这个东西真不好写,一集10多分钟就5场戏,每一场都要有一个侧重点,但两分钟的内容,我怎么能每场都有重点。”但再次改完后甲方还是觉得慢,又提出让婷婷按照美剧节奏修改,于是婷婷用平行蒙太奇,两个场景同时进行,但甲方却说,“看不懂,还不如上一版。”
做长剧习惯了的编剧初涉微短剧,感觉被“甲方折磨疯了”,但也有扎根进这个赛道,感觉如鱼得水的团队。编剧洋洋的工作室最近剧本特别畅销,都是5分钟—10分钟的微短剧,基本上还没完本就卖掉了,而且合作方也十分稳定。最开始洋洋和团队主要专注于网剧,直到今年6、7月份和朋友聊天才开始尝试微短剧,没想到销路这么好。
大量影视机构进入,各平台热情高涨
今年获得B站投资的兔狲文化算得上是微短剧行业中的佼佼者,打造出的悬疑微短剧“不思异系列”名噪一时,其CEO邱其虎告诉记者,这一年来,各行各业的朋友都过来聊天,大家都很好奇,“微短剧与平台的合作模式是什么?”
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微短剧这里寻找新增量,而且不似早期MCN公司热情高涨,现在反倒是影视机构居多。邱其虎觉得这可能与平台需求驱使有很大关系,这些影视公司都在为平台提供内容,如果视频平台有新的需要,大家肯定会加大这部分投入,加上网络电影市场增量见顶、内容单一、投资体量加大,相比于网剧、网络电影,微短剧备案时间又相对较短。
内外促使下,一部分长剧制作公司、网络电影公司都在奔向这块蛋糕。从业者感受到了平台空前高涨的热情,“长视频平台中的腾讯视频、芒果TV现在热情很高,短视频平台中,快手此刻更是热情高涨。”
不过平台的内容需求都有各自的章法,要根据各自的生态而定,所以几大平台对微短剧的要求还存在差别。腾讯视频的微短剧类型较为丰富,品质要求是精品漫改,芒果TV偏爱情感悬疑向,而B站喜欢脑洞、悬疑、搞笑三大方向,至于快手,则是涵盖各个类型,追求精品化。这些是邱其虎感知到的平台区别。
诸多问题显现,题材同质内容套路化
当然,在微短剧“繁荣”的背后,很多问题也已经显现。
微短剧偏爱甜宠,且以IP改编居多。微短剧虽然成本不高,但并不意味着大家愿意承担更多风险,因此片方选片子的品位和长剧是相同的,IP改编比原创更受欢迎。一位从业者表示,大部分平台都会要求他们复制自己过往的成功作品或者受市场欢迎的类型,这也是当下微短剧题材同质化、内容套路化的主要原因。一位制片人向记者控诉,虽然各大平台都在鼓励创新类型,但最终都会被打回原形。“一旦你拿出一个新东西放到平台评估流程中,最终在加入各方意见后,它还是会变成了你最熟悉做的、或者平台近期播放的类型,更多的创新还是在广告植入上。”
更加焦虑的是内容不仅要新,也要符合相应平台的受众需求,同时平台对于这一新品类的内容考核标准是什么,目前也并不统一。不少资深团队也产生了疑惑。“对于微短剧这一新品类,不同平台观众的偏好在哪里,消费习惯是怎样的,这需要通过一部部剧集上线来去探索并迭代。另外,一个剧集目标是内容建设,还是偏向流量累积,也有着不同的创作方向。这需要内容方和平台方通力合作。”邱其虎表示,这是他们目前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
本报综合报道
新闻推荐
龙山,巍巍莽莽,高低起伏,绵亘百里。其上奇峰怪石,交错陈杂;茂树繁花,漫山遍野,是旅游的好去处。世人游龙山,或惊异它的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