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国际 今日美国 今日韩国 今日日本 今日俄罗斯 今日加拿大 今日澳洲 今日意大利 今日英国 今日法国 今日德国 巴基斯坦 今日新加坡 今日大马 今日菲律宾 今日越南 今日泰国 今日柬埔寨 今日印尼 今日缅甸 今日印度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际 > 多彩国际 > 正文

潘杰希尔:反塔武装的最后堡垒

来源:当代生活报 2021-08-30 12:58   https://www.yybnet.net/

外号“潘杰希尔之狮”的马苏德(左三)和武装人员在一起。 塔利班士兵在喀布尔街头巡逻。 新华社发 反塔利班武装人员在潘杰希尔峡谷。 黄线环绕区域为潘杰希尔峡谷所在地。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据《新民晚报》

当国际社会开始面对阿富汗塔利班控制全国这一事实之际,距首都喀布尔不远的潘杰希尔山谷却响起代表“不”的枪声。塔利班拿下喀布尔、总统加尼出走后,副总统阿姆鲁拉·萨利赫表示,自己留在潘杰希尔,与当地武装领袖艾哈迈德·马苏德携手抵抗塔利班。

潘杰希尔是阿富汗最早燃起战火的地方,却要最后熄灭战火,这究竟是一种宿命,还是一种无奈?

1

反塔联军坚持抵抗双方展开持续激战

早在8月初,眼见塔利班攻势席卷全国各地,一些政府军和地方武装便有组织地向潘杰希尔谷地集中,萨利赫手里约四个营的特种部队退入潘杰希尔省的古尔巴哈镇,他们武器精良,受到过美军“手把手”的训练,曾在战场上打败塔利班,自然不会轻易放下武器。而艾哈迈德一派对副总统持“谨慎欢迎”的态度,安排“武装流亡者”在控制区边缘留驻,但不允许他们进入山谷的战略高地奥纳巴,双方形成“抱团取暖”的局面。

艾哈迈德是前塔吉克族将领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的小儿子。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1975年以反对阿富汗第一任共和国总统达乌德起家,历经反抗苏联入侵、军阀混战、对抗塔利班等漫长烽火岁月,强时问鼎喀布尔,弱时退守潘杰希尔,直到2001年9月9日被效忠塔利班的自杀式袭击者炸死,余部拥立年仅13岁的艾哈迈德为领袖,加入美国主导的阿富汗战争,将塔利班赶进南部的深山里。如今“城头变幻大王旗”,艾哈迈德及麾下武装再度面临艰难时刻,保住潘杰希尔老家成为生存底线。

从目前态势看,萨利赫-艾哈迈德联军约有2.6万人,8月17日突袭夺回帕尔万省会恰里卡尔,旋即遭到塔利班反击,双方围绕连接喀布尔与北部最大城市马扎里沙里夫的战略公路展开持续激战。

不过,由于塔利班具备明显优势,当前残余政府军能指望的并非西方军援,而是尽早到来的大雪。阿富汗北部多山,海拔较高,地理和气候都决定了秋冬季不适宜作战。

目前,萨利赫的特种部队主要在帕尔万省首府恰里卡尔以及喀布尔以北约73公里的战略重镇杰贝勒希腊季活动,希望保住自己的“容身之处”古尔巴哈镇,而艾哈迈德的塔吉克武装攻占塔哈尔省首府塔卢坎以西的班吉,保持从潘杰希尔通往邻国塔吉克斯坦的补给线。塔利班目前从喀布尔和昆都士两个方向压向潘杰希尔,尤其是重新占领塔哈尔省,实现对潘杰希尔的合围。

2

“五狮之谷”兵家必争“传奇将领”被炸身亡

在普什图语里,“潘杰希尔”意为“五头狮子”。世界上最大的山系之一兴都库什山由东北向西南横贯阿富汗,而位于山南的潘杰希尔是风景如画的谷地,它从帕尔万省北部沿着兴都库什山脉向西南伸展,长约100公里,宽在5至10公里,由15个小山谷组成,人口约10万,多为塔吉克族和乌兹别克族。相传潘杰希尔河的源头有五座山峰,像五只雄踞的狮子,又说河的上游有五条支流,水势汹涌犹如五狮出山,“五狮之谷”因此得名。

潘杰希尔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整整十年的侵阿战争中,苏联共损失600架飞机和2000多辆坦克和装甲车,死伤5万余人。其中近五分之一是消耗在潘杰希尔山谷,终究还是奈何不了人称“潘杰希尔之狮”的马苏德。

苏军1989年2月撤走后,马苏德又把潘杰希尔变成逐鹿中原的近水楼台。1992年初,眼见旧政权摇摇欲坠,政府军内部人心思变,其中尤以掌握两万乌兹别克族官兵的杜斯塔姆将军最为关键。马苏德获得杜斯塔姆的保证,带领自己的队伍进入喀布尔,把政治盟友拉巴尼推上总统宝座,自己出任国防部长。后来,阿富汗各派发生内讧,杜斯塔姆也与马苏德闹翻,1993年春,马苏德部队攻下杜斯塔姆的老巢——喀布尔达鲁拉曼王宫。

然而,塔利班趁着军阀混战异军突起。1996年9月,马苏德被迫保护拉巴尼离开喀布尔,回到潘杰希尔。之后几年,塔利班与马苏德武装激战。塔利班只要进入谷地,就会毫不留情地执行“焦土政策”。作为报复,马苏德则多次命令驻喀布尔以北30公里的前线部队向首都发射火箭弹,让塔利班没有一刻安宁。2000年7月,塔利班动员10万兵马,向仅有3万人的马苏德部队发起总攻。经验丰富的马苏德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在有限抵抗后把主力撤入山谷腹地,塔利班害怕大雪封山影响后勤,不计后果地往山谷里猛冲,马苏德等他们钻进“口袋”,然后命人推下巨石,把塔利班大批人员连同坦克都消灭了。

这次较量后,塔利班及盟友对马苏德敬畏三分,不得不寻找别的策略。2001年9月9日,两名电视台记者来到马苏德营地要求采访,马苏德的战友达什蒂回忆:“马苏德对他们表示欢迎,随后一人开始提问,另一个寻找拍摄角度。问到最后一个问题时,突然一声巨响,整个房间火光四起,我也失去了知觉。”

警卫阿利姆说:“我冲进屋里,发现一个所谓记者的躯体只剩下两条腿,这才意识到是自杀性爆炸事件。”马苏德躺在房间一角,周围都是被炸飞的肢体。两天后,塔利班发动了对马苏德武装的最后攻势。

一个月后,由于美国参战,马苏德武装反败为胜打到喀布尔。马苏德之子艾哈迈德曾迷茫地问身边这些扛枪的叔叔大爷们:“我还能去上学吗?我喜欢读书。”20年过去了,曾想当一名律师或外交官的艾哈迈德和父亲一样,带着突击步枪登上潘杰希尔谷地的制高点,眺望云雾缭绕的远方。

3

战火不烧活命之水中国援助造福民众

经久不息的阿富汗战火,让潘杰希尔声名大噪,但它不仅是战争的象征,同样也蕴含着和平的渴望,最典型的莫过于山谷附近的帕尔万水利灌溉工程。

潘杰希尔河发端于兴都库什山雪峰,在喀布尔城东与喀布尔河汇合,最后注入滔滔印度河。潘杰希尔河水清澈而甘甜,当地人自豪地说,潘杰希尔河是阿富汗最好的水源。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在河流上游的帕尔万盆地援建水利工程,巨坝拔地而起,横卧在潘杰希尔山谷出口,在古老的荒漠中生成人工湖泊,灌溉约2.5万公顷土地,其中近万公顷原本是只长骆驼刺的荒地,先后有上千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在这里度过14个春秋。

工程完工时,阿富汗内战已起,最后一批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怀着忐忑的心情离开。历史证明,这项工程是成功的,几十万阿富汗百姓都把水渠看作命根子,把那流淌的滚滚清水看作活命之水。战争一开始,当地人就推举长老同冲突各方达成协议:不管是哪派武装,都不得破坏灌溉设施。

千万株葡萄把帕尔万盆地染得碧绿,这里是阿富汗主要农业区。首都喀布尔在连年战争后仍能保证有一定数量水果和蔬菜,也是这个灌溉工程之功。正因为如此,历次阿富汗战争,帕尔万省总是率先实现停火的地方。

水利设施需要维修保养,渠道需要清淤,有些零部件也需要更换。1991年,联合国把该工程列入援助计划,有的国家想要承包这个项目,但帕尔万人只认中国。阿富汗政府和中国使馆联系,恳切地说:“这是人民的愿望,请中国朋友看在阿富汗人民的面上,派专家来。”1991年7月,中国驻阿大使馆商务处官员乘坐装甲车来到帕尔万,省长亲自接待,当地长老说:“终于把你们盼来了。中国人尽管大胆来,我保证让各派签订书面协议,决不许伤害中国人。”2001年12月,阿富汗临时政府成立后,中国允诺提供资金援助,其中一部分就用于修缮帕尔万水渠。

2012年,中国驻阿富汗大使徐飞洪赴帕尔万省出席中方援建水利增项工程移交剪彩仪式。当地民众拉着他的手说:“在帕尔万省,有人不知道阿富汗总统是谁,但绝对没人不知道中国。中国援建工程造福一方百姓,值得世代铭记。”

据《新民晚报》

新闻推荐

撇下千人 英国最后一架撤离平民专机飞离阿富汗

8月24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伦敦主持七国集团领导人视频峰会。本次会议重点讨论阿富汗局势,联合国秘书长和北约秘书...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潘杰希尔:反塔武装的最后堡垒)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