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兰
风载着秋阳,掀动黄澄澄的田园。
收割机开走后,留在地上的一排排整齐的玉米秸秆,伸手一摸,温温的,那金黄色的秸秆带着成熟的温度,完成了它供应玉米成长的使命。
自9月中下旬以来,玉米便进入了收割期,在乡间田野中走一走,李腰村的风景便像极了荷兰印象派画家梵高的《田野》油画组图。褐色、金黄色、翠绿色、天蓝色,各种色彩构成了一幅气氛浓郁、构图饱满的丰收主题油画。遥望那片金色的玉米地,仰面深吸一口满含谷香的空气,顿觉神清气爽。
不得不说,如今的农民真的是享了农业科技化的福。一辆辆玉米收获机忙碌地活跃在玉米田中,横平竖直地开过之后,一个个脱皮后的金色玉米棒儿便被自动精准地投入机器后面的铁箱之中。统一收割后,打捆机再进行规范式操作,把矗立在田野中的玉米秸秆打成“秸秆磙子”。放眼望去,一个个、一堆堆金灿灿、胖乎乎的“秸秆磙子”憨厚可爱。它们不再被随意拉回家当做烧地锅的柴火,或者用来铺垫家禽圈,而是被整齐地打成磙子之后,统一输送到工艺厂,编织成水果篮儿、托盘、坐垫、床垫、座椅等工艺品、家用品;或者是用于生产秸秆生物饲料、秸秆有机肥;还有的利用秸秆发电、秸秆造纸,或者是将秸秆用作高档家具、高档包装等基础材料,压成秸秆无甲醛系列秸板等等……
收割后的玉米棒儿被堆放在平坦开阔的广场上接受秋阳的照射。看到两位农家大嫂熟练的挥舞着工具,在广场上翻摊着玉米棒儿,那架势似乎很轻便,姿态亦是灵巧,这勾起我跃跃欲试的想法。一位大嫂微笑着递给了我一个木锨,我接过木锨,把它伸到玉米堆中,使足力气,连铲带脱的铲出了五六个玉米棒儿,摊到身后的空地处。那位大嫂偷笑着瞄了我一眼说,从玉米堆上面往下扒,那样轻省一些,把棒子铺开晾晒就行了。大嫂言之有理,我听从那位大嫂的建议,将木锨翻过来搭到玉米堆上,从上往下扒开玉米堆,这样效率就高多了。
一阵忙碌后,伴随着空气中弥漫着的骄阳炙烤玉米粒的香味儿,我感到双手被木锨摩擦得灼热,摊开手掌一看,双手已经被磨得通红。直起腰板儿,脸上的汗珠也顺势而下,那叫一个通透!晒透的玉米棒儿被装在自家门廊下,一个个铁丝围成的圆柱网里,被固定后的“玉米柱”四面透风,闷不着也淋不着,现在的农民真的是很智慧。
玉米脱粒机的工作也是相当神奇,一个个玉米棒儿被扔到脱粒机中,“咚咚咚咚”的一阵作响之后,蹦出来的就是一粒粒金灿灿的“黄金子”。饱满的子粒点亮庄户人家的希望,让那一个个古铜色的脊背浸透黄土地的汗水,凝结成一张张回荡在乡野内外的喜悦笑脸。
新闻推荐
欧洲国家联赛当地时间10月10日结束,法国队在一场跌宕起伏的冠军决赛中以2∶1逆转西班牙队夺得冠军。意大利队以相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