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奖牌的人很多,但创造纪录的终归是少数。
从一无所知 到首战即创纪录
1982年出生于辽宁营口的顾原,11岁就开始了体育生涯,最初在业余体校练铅球、铁饼和标枪,由于身高的原因,她在投掷运动员里并不占优势。1995年冬天,顾原来到陕西,投奔陕西著名链球教练欧喜元门下。
那时的顾原对链球并不熟悉,连手套要戴到哪只手都不清楚。虽然是从零开始,但顾原很快就掌握到技术要领,对于链球旋转的感觉和加速的能力都比较好。
1998年开始,女子链球正式列入比赛项目,顾原开始出征各类比赛。1998年4月,女子链球全国大奖赛上海站,她代表陕西出战获得冠军,还创造了中国女子链球的全国纪录。
因为成绩好,当年6月,顾原又参加了在河南新乡举办的全国青年锦标赛,打破女子链球亚洲纪录。那是她第一次破亚洲纪录,之后一发不可收拾,破了十多次亚洲纪录,正式比赛中的个人最好成绩是72.36米,训练时曾投掷到75米多。
“我是第一代链球女子运动员,我们那一代都是这样,后来成绩越来越好,拼成了国际田径的优势项目。”顾原说。
全运夺金 亚运会创纪录
2001年,顾原参加了在广州举办的第九届全运会,以66.97米的成绩斩获金牌,并打破了亚洲纪录。
2002年是顾原体育生涯上最重要的一年,她在釜山参加了第十四届亚运会。这是顾原首次参加亚运会,也是女子链球项目首次进入亚运会。顾原拿到了亚运会上女子链球项目的第一块金牌,创造了亚运会上女子链球项目纪录,“再一次创造纪录,让我感慨万千。”
2002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的第九届田径世界杯上,顾原得到了金牌,是亚洲运动员当届比赛唯一一块金牌,顾原也收获了亚洲唯一一个“女子链球世界冠军”的称号,“希望中国以后的岁月里,能够出更多的世界冠军,这样我们的链球项目才能一直保持优势。”
退役后虽国外执教但心系祖国
由于遗传的低血压,顾原在2006年被迫退役,但她未离开体育行业。2011年冬天,顾原远赴泰国,成为泰国国家田径队的链球教练。2013年4月至今,她在马来西亚国家田径队做链球教练。
顾原带领的马来西亚国家队,拿到过东南亚运动会链球项目男、女子冠军。虽然在国外执教,但她仍热爱、关注着国内的链球事业。
她时常和国内的老前辈、领导、师兄沟通,一直关注着中国链球队的发展,关注阶梯队的形成和阶梯队员的培养,“我肯定会回国的,如果有机会,我想回陕西,很想念西安的泡馍、面食,想去回民街转悠。”顾原说。
第十四届全运会就要在陕西举办,顾原十分激动,“陕西培养了我,今天所拥有的,都离不开陕西的帮助和培养,希望所有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更希望陕西运动员取得理想的成绩。”
翻越秦岭苦练功夫
九运会上为陕西赢得殊荣
陈龙笑着说,刚一开始翻越秦岭,到西安练武术散打,只是想着回去把架打赢。
到省城学习武术散打 3年没回家
1980年,陈龙出生于安康,从小就喜欢武术,先是自己在家里练习,后来进了业余班,一周练两三次。13岁那年,他姑姑的朋友、西安一个专业足球运动员到他家里去,看见他强壮的体格以及家里摆放着的沙袋,就介绍他到省城的武术散打队去。
“身边有些人我还不是对手,想着再回去能把架打赢,我就同意了,翻越秦岭,坐了几十个小时的大巴车到达西安。”陈龙回忆,在专业队训练了2个多月,因为勤奋,得到了教练的认可。
训练辛苦而孤独。
陈龙最初在老家训练时,每天晚10时许才结束,父亲就站在山头等着他,回家睡几个小时,清晨5时许又要起来去训练。
1995年到1998年三年时间,陈龙都没有回过安康老家,期间仅父亲坐车来西安看了他一次,“我这一路走来,尤其要感谢父母默默的支持和鼓励。”
付出终有回报。1999年,陈龙代表陕西武术散打队拿了三个冠军,分别是全国散打48公斤级锦标赛、冠军赛和第五届世界武术散打48公斤级的冠军,这是陕西武术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
2001年,在第九届全运会上,陈龙代表陕西和广东队合作,获得了武术散打48公斤、52公斤级小团体冠军。这是陕西武术散打历史上第一个全运会冠军。2005年,他又参加了第十届全运会,获得武术散打50公斤级个人第二名。
为了减重 曾被送到医院抢救
2006年,陈龙退役后留在陕西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任教练。前几年,为了给武术散打爱好者提供平台,更好地推广武术,也试图为陕西武术后备人才做发掘和储备,他在西安市南二环西段成立了一个运动中心,教习成人、少儿散打、搏击、拳击等项目。
陈龙清点自己身上的伤痕,“额头是打九运会预赛时碰伤的,缝了8针;眉骨开裂,腿部平时青一块紫一块的,太正常了。”陈龙说。
为了练武术散打,陈龙曾被送到医院抢救。“我的身高参加48公斤级的比较好,但我此前的体重是58公斤。2005年,为了降体重,我在38℃的天气里穿上密封的降体服捂汗跑步跑到脱水,送到医院抢救,最后才成功将体重降了下来。”陈龙说,这只是他在练习武术散打中经历的一部分,实际上专业运动员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才行。
组织冠军进校园进社区交流宣传
陈龙坦言,体育改变了他的命运,体育也是他毕生的追求。
“摆拳、直拳、边腿、侧踹……动作要连贯,力度要大。”在训练馆里,陈龙不厌其烦地对学员们进行指导。他说,武术起源于中国,是国粹之一。练习武术除了强身健体之外,还能锻炼意志。
提到陕西的武术散打水平,陈龙说,陕西的整体水平很高,在全国前三的序列没问题,每次全运会都能拿到奖牌,中国国家散打队的基地也在西安。
“武术散打还没进奥运会是最大的遗憾,这也是每一名武术散打人的梦想。”陈龙说,现在,除了教练工作之外,他潜心做武术散打的推广,经常组织冠军进校园、进社区、进警营进行交流,宣传武术散打,为陕西的武术散打做贡献,“9月21日,十四运的武术散打项目决赛在安康进行,我要回去观赛,为陕西运动员加油助威。”本版稿件由实习记者 姚冰玖 华商报记者 卿荣波 采写
新闻推荐
小德输给梅德韦杰夫,似乎意味着时代的更迭。本报讯在北京时间昨天清晨举行的美国网球公开赛男子单打决赛中,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