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杜金城
自北京和张家口于2015年7月31日获得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权以来,从会徽“冬梦”、“飞跃”发布,到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问世,从火炬“飞扬”的美好愿景,到口号“一起向未来”的真诚呼吁,再到赛事奖牌“同心”惊艳亮相。在过去6年多的时间里,赛事各项筹办工作一直稳步推进。目前,北京冬奥会、残冬奥会的相关竞赛场馆都已竣工,防疫、交通、住宿等相关政策都已落实到位。中国可以自信地向世界展示筹备成果。
场馆展现“中国之美”
北京冬奥会的筹备工作没有受到疫情太多影响。比如在场馆建设方面,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将在年内全部按时交付。这不仅保证了测试赛与正赛的顺利举行,更为全球抗疫增添了更多信心。
赛事场馆建设素来在奥运筹备阶段中备受瞩目。根据赛事规程,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共使用39个场馆,包括竞赛场馆12个、训练场馆3个、非竞赛场馆24个。按照计划,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将在年内全部按时交付。包括国家速滑馆、首钢滑雪大跳台、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等新建场馆在内,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的所有竞赛场馆已于去年底竣工,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完成。
作为北京赛区首个完工的新建比赛场馆,首钢滑雪大跳台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例永久性保留的滑雪大跳台,被称作“水晶鞋”的它也成为新地标与“网红”打卡地。伴随着22条迎风飘舞的“冰丝带”,拥有亚洲最大全冰面设计的国家速滑馆显露出美丽身姿。不仅外观造型精美,“内外兼修”的国家速滑馆已率先接受了国际测试赛的考验,广受中外运动员好评。与“冰丝带”相呼应,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摇身一变“冰立方”,成为世界首个实现“水冰转换”的场馆。设计灵感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形象“如意”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摘下神秘面纱,“雪如意”牵手“冰玉环”,在展现中国之美的同时创下多项世界之最,前沿科技为北京冬奥会添足了马力。
“闭环”管理全力防疫
10月25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简称《防疫手册》)第一版正式发布。它被视为确保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顺利举办的关键。根据《防疫手册》,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时将实行闭环管理政策,涵盖抵离、交通、住宿、餐饮、竞赛、开闭幕式等所有涉冬奥场所。
人员防疫方面,《防疫手册》鼓励和提倡所有运动员接种疫苗。接种疫苗的运动员、少数通过医学豁免的运动员和随队官员可在入境后直接进入闭环。其他人员执行“二选一”政策,即来华前14天完成全程疫苗接种者,入境后进行21天集中隔离观察。
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张建东在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中国未来将严格执行相关处罚规定。对于赛事期间不遵守《防疫手册》规定的相关人员,可能会处以警告、临时或永久撤销注册资格、临时或永久取消参赛资格、逐出比赛、取消相关资格等比较严重的后果。
气象电力交通保障有力
目前,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除了所有竞赛场馆已完工外,气象、电力、交通、医疗保障也基本落实到位。今年10月,北京赛区和延庆赛区气象保障服务启动,气象服务团队陆续进驻相应机构、场馆开展服务。10月26日,国家电网公司冬奥电力保障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北京冬奥电力运行保障指挥平台同步上线运行,实现奥运史上首次电力业务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全景监视,全面支撑冬奥测试赛及正式比赛供电保障。
交通领域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冬奥村东等5处临时交通场站基本完工,将为赛会服务车辆提供驻车保障。同时,交通设施无障碍升级改造也将在年底前完成,各项赛会交通保障方案、应急预案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和完善中。京张高铁、京礼高速全线通车。
■链接
火炬传递日期敲定
第一棒火炬手是谁?
□半岛全媒体记者潘立超
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种已于近日抵达北京,工作人员用引火棒从火种灯引火,点燃北京冬奥会第一支火炬!这标志着冬奥会正式进入北京时间!接下来的火炬展示和火炬接力计划也在27日确定,冬奥圣火的行程和火炬手人选备受关注。
按照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公布的计划,将进行火种展示、传统火炬传递和网络传递三部分活动。最受关注的传统火炬传递,将在2022年2月2日至4日进行,届时将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开展传统的火炬传递活动,共有约1200名火炬手参与传递。传递路线立足冰雪文化、历史文化、长城文化,呈现沿途的自然风光、人文特色和城市风貌。
对于明年2月2日举行的火炬传递,虽然人选还没有最终敲定,但是从各方面的声音来看已经锁定了几个人选。为中国拿下奥运首金的短道速滑名将大杨扬呼声最高,目前已经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的她,是北京冬奥会中国境内首棒火炬手的最大热门人选。另外,包括申雪、赵宏博、王濛、李琰等众多为中国冰雪运动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也都有很高的呼声。
新闻推荐
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奖牌发布10月26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奖牌在北京发布。这是北京冬奥会奖牌(背面)。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