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制服装备正式亮相。在首钢园的发布仪式上,在被红色灯光点亮的工业遗址三高炉的映衬下,拥有霞光红、天霁蓝等冬奥色彩的冬奥制服格外亮眼。这些制服将是冬奥工作人员、技术官员和志愿者的专属身份标识,将在冬奥赛场形成一道流动的风景线,也将成为今冬流行穿搭的参照物。
水墨轻岚天人合一
制服的外观设计,展现了中国“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将冬奥核心图形拓展到服装上,运用具有中国水墨画韵味的笔触,描绘了京张地区山形、长城形态等。将传统美学和冰雪运动巧妙融合。
在色彩选择上,沉稳的墨色和跃动的霞光红展现了工作人员的实干和热情,中性的长城灰彰显技术官员的客观公正,明亮的天霁蓝展示志愿者的青春活力,纯洁的瑞雪白作为调和色象征着“瑞雪兆丰年”。
万里挑一双奥传承
2019年以来,北京冬奥组委成立了制服装备专家委员会,向全球公开征集了视觉外观设计方案,累计收到来自国内外的602套、1万余件作品。并在此基础上,委托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组织召开3次评审会,确定2套候选方案。最终形成了一套特点鲜明、内涵丰富的设计方案。
最终方案的设计师、来自北京服装学院的贺阳,也恰巧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制服设计师。从夏奥到冬奥,奥运制服在外观、内涵上一脉相承,也依据冬季项目的特点做出了突破革新。
“首先要传达举办国的文化特征,第二要考虑时尚与功能。制服应该具有独特性,保证制服醒目、易识别的功能,避免淹没在环境中。”贺阳说。
科技创新注重细节
在版型设计上,制服面对的是约3万名身材体型、穿衣习惯都不尽相同的穿着者。北京冬奥组委进行了多轮的版型优化,基于冬季运动专业装备穿搭和人体工程学原理,采用功能性面料和立体剪裁方法,兼顾动静状态下室内外多场景作业需求,实现全方位防护和辅助支持。
在材料使用上,通过科学的材料选择和穿搭组合来达到一种平衡,最大限度满足所有需求。比如,选择多层结构的新型保暖絮片作为填充絮料,并改良以满足寒冷环境的保暖需求。
在细节考虑上,功能外套增加了夜间反光安全设计,袖口、领口、拉链、肩部增加防水、防滑、透气等设计,此外还配有对讲机挂袢、求生哨、隐藏触控笔及眼镜布、隐形拉链口袋等;手套设置了防滑、签名及触屏功能;鞋靴统一使用旋钮闭合系统配合强韧金属丝,摁旋收紧,一键松开,便于户外单手操作。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10月27日,模特展示技术官员制服装备(左)、志愿者制服装备(中)、工作人员制服装备。当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制服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