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数字人民币消费券、花数字人民币骑共享单车……数字人民币正日渐融入百姓生活。不过,对于这种新鲜的支付方式,不少人心中仍有部分疑问,那就听听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权威回应吧。
数字人民币发行规模多
我国数字人民币试点已经形成“10+1”格局,包括10个试点地区及北京冬奥会场景。截至10月8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350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包1.23亿个,交易金额约560亿元。
“我们始终强调,央行数字货币的使用应遵循市场化的原则。也就是说老百姓需要兑换多少,我们就发行多少。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在芬兰央行新兴经济体研究院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视频演讲中,给出了明确答案。
数字人民币与实物人民币并行发行。有人担心:如果要多少有多少,会不会引起“货币超发”问题?不用担心。易纲表示,消费者使用数字人民币时所接触的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只是“中介”,为公众进行数字人民币兑换并提供支付服务。人民银行在数字人民币投放过程中仍处于中心地位。同时,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不计付利息,老百姓自然不会把大量存款兑换为数字人民币。此外,设置数字钱包余额上限、交易金额上限等举措,能有效降低挤兑等风险。
现金还会存在多久
有人认为,随着数字人民币的普惠性和可得性不断提升,会逐渐替代现金。
“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区域发展差异大,这些因素以及居民的支付习惯决定了在可预见的将来,现金仍将长期存在。 ”易纲明确表示,只要存在对现金的需求,人民银行就不会停止现金供应或以行政命令对其进行替换。
当前,老年人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数字鸿沟”窘境不可忽视,相当一部分老年人难以享受数字人民币的高效便捷。与此同时,在一些相对偏远或贫困地区,电子支付机具的布设也很难达到全覆盖。因此,不少人对使用人民币现金仍有需求,应该尊重他们的支付选择。
可见,实物人民币具有其他支付手段不可替代的特性,实物人民币将与数字人民币长期并存。吴雨 新华社发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据中国手球协会11日消息,中国和俄罗斯两国手球协会日前在线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合作将包括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