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洋夺冠后手举国旗(资料图片)
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发生了两件对中国冬奥史影响深远的大事:叶乔波赢得中国首枚冬奥奖牌,短道速滑成为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那一年,在与这座法国城市几乎同纬度的长春,周洋还不满1岁。没有人会想到,中国在未来26年夺得的13枚冬奥金牌中,有10枚与短道速滑有关,有3枚与这位襁褓中的女婴有关。
与往届赛会同期相比,目前30岁的周洋虽不再有备战比赛的紧张,却依然在为推广冰雪运动而忙碌。正滑向“新赛道”的周洋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期待中国冰雪健儿能在家门口发挥最大优势,实现为国争光的梦想。
夜幕降临,长春市滑冰馆灯火通明。一群六七岁的学员穿好冰刀,被家长扶到冰面上。场边,周洋不时提醒着动作。虽然自己创办的俱乐部仍处筹备阶段,但这些年她手把手指导的孩子已不计其数。
长春市滑冰馆看台墙壁上,一幅巨大照片格外醒目,它摄于2010年2月20日。那一天,18岁的周洋在温哥华冬奥会夺得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冠军。之后,温哥华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冠军、索契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卫冕,累计三金入账,使周洋成为中国冬奥史上夺得金牌数量第二多的运动员。
就在那张照片拍摄的4年前,周洋第一次入选国家队,是当时队里年龄最小的运动员。“当时出国比赛,国外选手都不认识我。就是努力做好自己。”她说。4年后,冬奥赛场这张“生面孔”让人记住了。
“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奥运冠军,我太期待那场比赛了。”周洋谈起首次冬奥之旅仍激动不已,忆及接下来的两届冬奥经历也充满感慨。温哥华连夺两金后,伤病折磨和心理压力一度让周洋的竞技状态跌入低谷。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踏入索契冰场,最终上演教科书式“逆袭”完成卫冕。在平昌虽然没能完成1500米三连冠,但成为中国冬奥史上第二位开幕式女旗手的她坦言“就像夺得金牌一样高兴”。
北京冬奥会日益临近,“三金王”虽已无缘赛场,却仍在努力滑向“新赛道”——担任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和国际滑联运动员委员会委员,继续在吉林省“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中担任公益教练,创办自己的滑冰俱乐部,到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任教……角色不少,但助推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主线不变。
“完全是一个大转变。从小生活在运动队,除了训练不用想其他的事情。但现在发现,很多事情以前没做过,需要重新学习、四处请教。好在我有一颗大心脏!”她说。
对这位冬奥“三朝元老”来讲,最近一次冬奥记忆最难忘的时刻就是以旗手身份进入开幕式现场。她祝愿,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中国旗手能带着为国争光的使命,举起国旗一展中国体育代表团风采。
·新华社记者 王昊飞 王帆 周万鹏 许畅·(据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日前,北京市冬奥示范助残社会组织的50多名代表受邀在国家体育馆举行了冬残奥会倒计时100天快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