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短道速滑项目女子500米决赛,冠军意大利选手阿里安娜·方塔纳(中)与亚军、季军选手在赛后拥抱。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2月6日,单板滑雪项目女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新西兰选手佐伊·萨多夫斯基·辛诺特(下)在比赛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吴壮 摄
2月7日,单板滑雪项目男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获得亚军的中国选手苏翊鸣(左)和获得冠军、季军的选手在赛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2月8日,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国选手谷爱凌(右)在赛后拥抱法国选手泰丝·勒德。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2月5日,速度滑冰女子3000米决赛,中国选手阿合娜尔·阿达克(左)与德国选手克劳迪娅·佩希施泰因在比赛后相互致意。新华社记者 丁旭 摄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各国运动员在赛场上顽强拼搏的同时,赛场下一幕幕相互鼓励、彼此祝贺的温暖画面也频上热搜,为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做出了最美诠释。
2月5日,在冬奥会冰壶项目混双循环赛中,中国队最后遗憾负于美国队。比赛后,范苏圆和凌智送给了对手克里斯托弗·普利斯和维多利亚·珀辛格一人一盒奥运纪念徽章。这让美国组合喜出望外,直呼“socool!”赛后采访中,美国队员兴奋地表示:“我还没收到过这样的礼物呢,这会让我今后一直记得这次的比赛经历!”
这个细节,一时间让比赛排名不再那么重要,更值得记住的是每一位“奥运会参赛运动员”,记住他们突破自我、挑战更高、更快的运动精神;记住他们“友谊第一”的参赛理念。
在2月7日的滑雪女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中,新西兰选手佐伊·萨多夫斯基·辛诺特在最后一轮以92.88的全场最高分夺得金牌。在辛诺特完成超高难度动作后,她的两位对手特别兴奋,欢呼着冲上赛场,扑向还未起身的辛诺特,一同为她庆祝。三人紧紧相拥,场边所有参加决赛的12名运动员也都冲了上来,紧紧抱在一起。虽然她们彼此互为对手,但是同样也会为对方完成了超高难度的动作而开心。
在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赛中,苏翊鸣获得了第二名。另外两名加拿大选手马克斯·帕罗特和马克·麦克莫里斯分别获得金牌和铜牌。颁发冬奥吉祥物“金墩墩”环节,苏翊鸣非常兴奋能够和自己的偶像同台,共享获奖时刻。走下颁奖台,马克·麦克莫里斯对苏翊鸣上演了“摸头杀”。这个定格时刻,让场上的运动员们不再是对手,而是朝着滑雪顶峰并肩前进的朋友。
2月8日,备受瞩目的羽生结弦因“一个常见的不幸运”起步失误导致排名落后。他后来接受采访时说:“最后的成绩确实有些无可奈何,但我是在自信满满的状态下表演的,也很享受比赛的氛围。”
何金博作为中国首位入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大跳台比赛的男子运动员,在7日的资格赛中完成了个人最高难度动作。但遗憾的是,排名第27的他就此止步。“这是我完成质量最好的一次。”17岁的何金博赛后说,“我是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来的,我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这是我的起点。”
运动员们享受着比赛,享受着奥林匹克的运动精神。夺冠、名次并不是唯一的追求,所有运动员更享受比赛过程,更享受“奥运会参赛运动员”这一称号。
新京报记者陶冉实习生张湘涓
新闻推荐
扫码观看视频随着冬奥会的进行,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迅速走红。冬奥特许商店门前也总是排起长龙。新京报记者走进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