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新闻 兰州市 嘉峪关 金昌市 白银市 天水市 酒泉市 张掖市 武威市 定西市 陇南市 平凉市 庆阳市 临夏州 甘南市
地方网 > 甘肃 > 甘肃新闻 > 正文

“全副武装”好过冬 看看古人御寒的必备服饰

来源:西安晚报 2018-11-18 04:55   https://www.yybnet.net/

清晚期刺绣排穗雪帽清早期明黄地冬朝袍明清时期绣诗文暖耳

冬天来暖气是一大乐事,我国古代也有暖气,但不是谁都能享受得到。古人到冬天也会想办法御寒,其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古时冬季人们服饰品种繁多,保暖的同时又非常美观,一些在今天看来仍很时尚。

妇女的贴心小棉袄

说到冬装自然少不了棉袄,棉袄在古代通常被写作“绵袄”,这是因为夹层里的填充物不同,并非是现代常用的棉絮,而是蚕丝质地的绵絮,多是缫丝的下脚料,这种充绒轻薄而保暖。

棉袄最早被称作“襦”。襦的长度一般至腰间,故有“腰襦”之称。东汉训诂学家刘熙在《释名·释衣服》中称:“襦,暖也,言温暖也”,因穿起来温暖柔软,这种棉衣又称“温襦”。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中曾出土一件汉代“複襦”,此衣大襟、窄袖,用浅蓝色绢做成,内外两层,层间填上丝绵,所有者为一妇女。这种複襦已很接近现代的棉袄了。

“袄”的叫法唐代开始出现。白居易在《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一诗中写道:“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在唐代,袄成为冬季专用的棉衣,而且当时已有了“绵袄”之称。明清时棉袄成为过冬御寒的主要服装,社会上各阶层都喜欢穿棉袄,尤其是贵族妇女。《红楼梦》第六回中,刚进荣国府的刘姥姥就看见王熙凤“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真可谓派头十足。清代棉袄的存世量较大,近年来在各大拍卖会上时常出现,但价格被低估,其中品相较好的成交价一般也只有几万元。比如2017年12月中贸圣佳上拍的一件清蓝地刺绣二十四孝团花女袄,成交价4.6万元。该袄为圆领,大襟右衽,平袖,以蓝色缎为地,其上用各色绣线绣出戏曲人物故事八团,前胸、后背、两肩各一,衣身下摆处前后各二。团纹内为二十四孝故事,衣身可见的有鹿乳奉亲、刻木事亲、拾葚异器、郭巨埋儿、卧冰求鲤、扼虎救父等。团纹之间绣出各式花卉、蝴蝶及杂宝。领上缀白缎绣人物纹云肩,挽袖及领缘、下摆缘饰均以白缎绣人物纹嵌条装饰。

棉袄因为比较短,所以下身还常配有棉裤。清代小说家李汝珍在《镜花缘》第六十回中写道:“身穿紫绸短袄,下穿紫绸绵裤,头上束著紫绸渔婆巾”,这就是当时冬天的流行装束:上穿棉袄,下着棉裤。1982年发掘的湖北荆州马山一号楚墓中,出土了一大批战国时期的丝织品,其中就有一条棉裤。这条棉裤是穿在女主人的裙子里面的,裤管以红棕色绢为面料,上绣凤鸟花卉图纹;衬里是深黄色绢,层间填以丝绵。

然而丝质棉袄、棉裤不是普通老百姓能穿得起的,穷人棉衣都用葛、麻这些植物粗纤维来做,一直到御寒上品棉花的大量种植才改变。

当作保暖内衣的棉袍

现代人多以为袍是外穿的,事实上古代袍一般是内穿的,外面还要套上罩衣、马褂等,正如《礼记·丧大记》中所言“袍必有表”。

袍的本意就是一种御寒内衣,东汉训诂学家刘熙在《释名·释衣服》中写道:“袍,苞也;苞,内衣也”。袍是上衣和下裳连成一体的长衣,是在古代“深衣”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如同将“棉袄”写作“绵袄”一样,古人将“棉袍”也写作“绵袍”。袍有内外两层,夹层里放入柔软的御寒填充物,就成了棉袍。通常情况下,古人一入冬就要穿棉袍,而且要穿上好几层才能起到御寒的效果。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夫人辛追身上穿裹了20层衣物,其中就有棉袍11件、夹袍1件。

棉袍也有高档与低档之分。如果夹层里所填的是“纩”,即新鲜的高级天然蚕丝絮,就称为“茧”;一般百姓根本用不起这种高档货,他们的棉袍里通常填充的是“缊”,即絮头、细碎枲麻这些粗劣、陈旧的下脚料。

古代棉袍常与外罩合为一套衣物,比如清代皇帝冬天穿的龙袍外面要配上皮衣和端罩,皮衣多用貂皮、狐皮、羊皮、银鼠皮等为内衬或镶边,柔软保暖;端罩则是一种圆领、对襟、平袖、长及膝、左右垂带的翻毛外褂。

花样较多的头部小护件

现代人冬天往往忽视头部保暖,而古人则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很扎实。古人头部最常见的保暖物件被称为“抹额”,它与现代的头带、发箍十分相似,妇女将其包于头上,或束在额前,一般多饰以刺绣或珠玉。抹额早在汉代就已出现,起初为男子所佩戴。当时的抹额为裁成长条、内絮丝绵的帛巾,扎在额间,用作冬季保暖。到了元代,抹额开始在贵族妇女间流行起来,这种风俗一直持续到近代。

现代女性在冬天很注重鞋子的选择,而古代妇女则痴迷于帽子。著名的“昭君套”就是一种冬帽,这是一种用动物皮毛做的女式帽子,但没有顶,要露出发髻,严格上说应该是帽套。“昭君套”在明代亦称“卧兔儿”,用海獭皮制作的就叫作“海獭卧兔儿”,用貂鼠皮做的就称“貂鼠卧兔儿”。清代小说家褚人获在《坚瓠集》中描写晚明吴中女子妆饰时云:“满面胭脂粉黛奇,飘飘两鬓拂纱衣,裙镶五采遮红袴,绰板脚跟着象棋。貂鼠围头镶锦裪,妙常巾带下垂尻,寒回犹着新皮袄,只欠一双野雉毛。”文中提到的“貂鼠围头”指的就是“貂鼠卧兔儿”。

明代还有另一种比较严实的冬帽叫“风领”。在记录明朝著名权臣严嵩被抄家的单子中,就有“五条貂鼠风领”。风领与“昭君套”不同之处是,它是两侧合围的帽圈,而且在脑后的部分很长,像披巾似的罩住了脖子,当时的人们通常会把“昭君套”和风领一同使用。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代画师焦秉贞绘《仕女图册》中,就有头上套着皮草风领的女子,看上去别有一番风韵。古代还有一种妇女冬季常戴的帽子叫作雪帽,雪帽为两片式,有些款式在前额会有异色的折角帽檐,两侧有绳带,可以反向系于颔下,这种雪帽一直使用到了近代。

冬天耳朵也是不能忽略的保暖重点。在明代版画《御世仁风》中,官员不仅在官帽外戴了额护,还戴了暖耳。明代的暖耳看上去就是皮草制的耳罩,这种东西据说唐代就已出现,当时称为“耳衣”。民间多有近代心形暖耳存世,上面的刺绣装饰有图案,也有诗句,比如有一对明清时期的暖耳上绣着两句诗:“轻风耳边过,难冷套内物”,十分诙谐风趣。(宗合)

新闻推荐

城关区开展爱心永恒基金阳光助学活动

11月17日上午,城关区慈善协会、区民政局在野谷艺韵艺术馆举行“2018爱心永恒基金·阳光助学活动”,助力区内39名学生完成学...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全副武装”好过冬 看看古人御寒的必备服饰)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