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 桂平新闻 平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贵港市 > 贵港新闻 > 正文

东津好细米

来源:贵港日报 2018-08-19 00:00   https://www.yybnet.net/

资料图片梁运义

“贵县大辘藕,东津好细米,龙山好妹子,桥圩好契弟。”这是旧时贵县民间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民谣,本土地域风情浓郁,押韵自然,朗朗上口,很有意思。四句民谣,分言旧时贵县西、东、北、南四大方位(大辘藕以覃塘为最,故此句所言当为“西”),东西有米、藕等食材,这是贵县物产的典型代表,犹言丰衣足食;南北有桥圩商界才俊、龙山漂亮妹子,风流倜傥,这是贵县人文的典型代表;地理上涵盖了整个旧贵县,内容上包括物和人。一言蔽之,贵县物华人杰。

生在东津细米原产地、吃东津细米长大的笔者,想跟大家聊一聊东津细米的话题。

东津镇地处浔郁平原中部、郁江南岸,大抵包含以东津码头为中点的上下十公里左右的滨水区域,面积107平方公里,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境内主要有三条水系自南而北注入郁江,最大最长流域最广的是画眉江,其次是思冲江和冲口江等。上世纪六十年代,人们修了武思江水库,又修了引水渠,武思江水几乎可以灌溉东津全境。这些河流水渠常年水淌不息,滋养着东津这片土地,哺育了勤劳智慧的东津人,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由于水系发达、水量充足,境内水田众多,农业以水稻农耕为主。土壤质地复杂多样,主要有沙质土、红壤土和俗称的“大土泥”等。所谓“大土泥”,颜色较黑,肥力充足,黏性较强,不板结,类似池塘中的黑淤泥,是在当地土壤条件下长期耕种后形成的“熟土”。在殿僚村的主要水稻耕作区,水田的土壤就是这种典型的“大土泥”。这种土壤特别适宜种水稻,一般情况,适量施以农家肥即可,很容易“成禾”,禾杆粗壮如筷子头,谷头沉甸甸的,如坠铅块。关于“大土泥”,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呢。我的一个远房堂兄,家境很一般,好不容易结交了一个桂北山区的女朋友。女朋友的父亲不放心,亲自上门来考察未来的女婿。这位父亲坐班车来到我们村,一下车,什么也不做,就走到田垌中间,抠起田里的一块泥土,仔细察看。大家不明就里,但见他看后连连点头,说:“这是作吃的地方。”后来,这考察就顺利过关了,堂兄终于娶回了一个山妹子。没想到,家乡的“大土泥”成就了一桩美满姻缘呢。看来,东津细米出生在这样的土壤环境中,想不出名都难哩。

东津细米,米粒小,如水性笔笔芯头,长形,两头尖细,中部均匀滚圆,洁白晶莹如玉,手感温润爽滑。做成米饭,香气浓郁,饭粒柔软,口感丝甜。别说在过去求饱的年代里,就是现在讲究味道的年代,“无菜也能来三碗”亦并非吹牛。在早些年的记忆中,家里就种有一种叫“马坝”的细米,煮的饭特别香,特别好吃。昨晚剩的旧饭,今早吃,柔软依旧,饭味还在,鲜若新煮。不像别的细米旧饭,冷硬寡淡,饭气全无。“马坝”细米旧饭,不用佐菜,也可饱餐一顿。

东津细米的品种,随时间推移而不断更新换代。记得早先是“包选二”,到后来有“文香粘”“七家粘”“七桂早”等,近年兴“马坝”,现在最有名的就数“百香”了。

东津圩上,有一家叫江南饭店的,做的细米饭很出色,最具东津细米的味道。据说,做饭的细米是有经验的店主精挑细选的,绝对是地道上好的东津细米。做法也有讲究,至于如何讲究,实在不得而知。一次,我寻根问底,老板娘却笑而不答。也难怪,天机岂可泄露?只知道用的是高压锅,水量比寻常略少。外地的老熟客也经常回头,寻一碗江南饭店的东津细米饭。有时候,吃到锅底朝天,连锅巴都不剩。你还别说,在这里,连锅巴都是“抢手货”呢。闲来无事,约上三五好友,慕名而来,点上几碟家常菜,小酌一杯,吃一碗东津细米饭,再喝两碗玉米粥,神仙也不过如此了。

近年来,东津的美食渐多,田螺和狗肉声名鹊起,几乎与东津细米齐名,三者谓之“东津三宝”。做田螺和狗肉生意的,可谓风生水起。如果你晚上到东津来,可以同时享用“东津三宝”(田螺是晚上宵夜摊才有)。吮几枚田螺,啃两块狗肉,吃一碗东津细米饭,这时候,恐怕神仙你都不愿做了。

细米饭,大米粥。精明的东津人往往就是这样安排主食食材的。东津有一种大米叫“838”,较之细米,其粒倍大而短半,呈不规则圆形,乳白色,专用于煮粥,也是出了名的。粥煮熟后再熬一阵,就可得到油状似的粥水,俗称“粥油”,清清的,黏黏的,爽滑可口。一碗粥下肚,肠胃舒舒服服,人也惬意无比,即使烦恼缠身,也会融于粥油,随粥下肚,化于无形。此时,你心里想着的,不再是烦恼,而是再来第二碗。

东津细米,因东津码头而出名。

明代,东津码头置东津驿。嘉靖年间,浙江慈溪人夏美任贵县知县,离任时坐船经东津驿站,留下一首著名的《东津驿》:“雨霁东津日未晡,洗添新绿岸头芦。而今归买西湖棹,不向浔江听鹧鸪。”优美的诗句告诉后人,夏美对东津情有独钟,想必是任上常吃东津细米而对东津念念不忘吧。或许归船之上,就有一两袋东津细米,作为贵县土特产带回家乡呢。

清代顺治年间,东津驿裁撤。而东津渡则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大型圩市。民国《贵县志》记载:“东津埠,在郭南四里,今津安乡,地势旷衍,东通东岭圩,南通钟村圩,而入郁林境,西南通桥圩。郁江当前,汽船所经,并有帆船往来,各埠运输称便。主要商业为谷米、药材、杂货,最著名者米,郭南、郭东、思笼诸里,谷米产量颇巨,以此为集散地。清光绪间,商业甚繁盛,有米埠之称。光绪贵县志载各圩均三日为期,惟东津则日日成市,今则与昔迥异,米出口量亦累减。郁林、兴业、桂平毗连边境,客货出入以此为门户。”

清朝年间,东津是贵县谷米集散地,誉为“贵县米埠”。“郭南、郭东、思笼诸里”,即现在的东津、桥圩、木格一带,所贩运之谷米,皆自东津米埠出口。光绪《贵县志》记载:“东津各乡民收谷后,均碾米运至此埠,沽于商家,载往东路,每日不下数十万斤。”且时贵县五十圩,各圩均三日为期,“惟东津则日日成市”。东津渡,从明代的驿站,到清代的商埠,完成了华丽转身。东津细米也因此声誉鹊起,名扬粤港澳,获得了人们世代相传的口碑。

传说东津成为“贵县米埠”之后,郁江上过往的米贩商船,至东津渡口,须停靠码头,上岸买些东津细米,覆盖于船中米仓。如此,可保船中谷米久不变质结霉,不生蛆,远运至粤港澳也能卖个好价钱。东津细米的神奇,印证的恰恰是其响亮的名声。

东津细米从东津码头上走出去,闯荡世界,创出了自己的码头,成就了“东津好细米”。在东津,民间流传着一句古谚:“家无浪荡子,何处得官来。”古谚说得好,把东津细米的创业史说白了。“浪荡”,并非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而是闯荡、创业、创造财富、创造生活。由此,我想起了东津码头的另一个传说。不知从何时起,东津人就世代口耳相传,说东津码头埋藏着一条金扁担。但是多年来,东津码头数次翻修,从未听说找到了金扁担。不过,在了解了东津码头的历史后,我坚定地相信,金扁担就在码头上!读者诸君,请细思量:清朝道光年间,广东商人在东津渡修建了粤东会馆,方便生意往来,从广东沿水路输入日用百货,从东津输出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一出一入,尽在码头间;清朝光绪年间,东津圩日日成市贸易;从东津米埠出口的谷米,“每日不下数十万斤”,“载往东路”。看看这些事实,想想这些事实背后的数字,一个码头的一天,该创造多少财富,养活多少挑夫、贩夫、船夫,养肥多少商家、船家、店家甚至是玩家啊。这样一想,你看见那条金灿灿的扁担了吧?如今粤东会馆闲置在江岸上,斑驳沧桑,容颜衰老。建筑无言,但是,如果你懂哑语,会馆墙头上的那些雕龙画凤会告诉你,金扁担究竟在那儿。如果说,东津细米闯荡世界,是“敢干”,那么,码头上的金扁担代表的则是“实干”。“实干”是东津人的魂,“敢干”是东津人的根;“敢干”和“实干”筑就了东津码头辉煌的历史。

2013年,东津细米的头上又多了一顶皇冠: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东津细米从远古而来,舞蹈于世人的饭碗之上,如今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不知不觉,聊了这许多,大家的肚子早饿了吧。民以食为天,好吧,请大家上座,尝一碗东津细米饭。

人生在世,日求三餐,夜眠一宿,足矣。出生在盛产好细米的东津,居有其所,每日三餐都有两碗香米饭下肚,日子虽然平淡,却是有滋有味,滋润如春,夫复何求?

新闻推荐

港北区依法拆除达开水库非法养殖网箱

本报讯(记者徐智坚通讯员陆宏夏)今年以来,港北区认真开展达开水库非法渔业网箱整治行动,截至7月20日已依法拆除非法...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望江南(四章)2018-08-19 11:31
猜你喜欢:
评论:(东津好细米)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