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莱芜
地方网 > 山东 > 莱芜市 > 今日莱芜 > 正文

产业助增收 脱贫有门路莱芜区多措并举深入推进产业扶贫

来源:济南日报 2019-06-20 11:31   https://www.yybnet.net/

莱芜区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长期稳定脱贫的根本途径,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依托特色优势资源和现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实施“内源式”“链条式”“红利式”“开发式”扶贫,探索具有莱芜特色的产业扶贫新路径。

“内源式”扶贫变“输血”为“造血”

“农忙不误事,农闲有活干,早晚能顾家”,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莱芜区的手工艺扶贫开展情况。

激发贫困群众自身“造血”功能,是莱芜区脱贫攻坚工作的一大亮点。

对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莱芜区坚持引进和挖潜相结合,积极发展塑编、铁艺、桔梗、中国结、木棉花加工为支撑的手工艺扶贫,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像塑编扶贫,全区共设立佩豪公司、古辰村一级加工点2处、二级加工点63处,主要进行户外家具、工艺品、遮阳用品、塑料制品的生产加工,辐射带动200多个村,培训并安排从业人员2000多人、贫困人口600多人,贫困人口月均增收1200元-1500元。

以高庄街道、苗山镇为中心组团,开展中国结、木棉花加工扶贫,通过“扶贫车间+农户”订单式规模经营,公司负责原料、设计、技术指导,采取集中学习分散操作的方式赚取加工费,带动贫困人口38人,贫困群众每月获得1500元左右的收入,80多岁的老太太每天也能获得三四十元的收入。

莱芜区立足部分贫困群众外出不便但有创业意向的实际,充分发挥特色种养优势,推广“政府+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以贫困户院里院外、房前屋后为创业基地,筛选有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帮扶主体,发展蒜黄、蘑菇、肉兔特色种养殖,700多户贫困户零点起步,当前都有了一份当家产业和稳定收入。

羊里镇隆运蔬菜合作社吸纳玄王石等12个村的贫困户,建设庭院式蒜黄种植大棚103个,每茬净收益500元左右,每年可种植7茬。大王庄镇鑫汇食用菌合作社,带动了8个村、101户贫困户,利用闲置院落发展蘑菇、木耳立体种植,人均增收3000元。

通过开展内源式扶贫,贫困户拥有一份当家产业,掌握了一门致富技能,获得了一份稳定收入。

“链条式”扶贫延伸扶贫产业链

依托特色农产品,莱芜区在贫困村、镇(街道)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宽增收渠道。

高庄街道东汶南村立足汶南贡姜特色产业优势,探索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扶贫模式,由村集体和5户种植大户共同出资,吸纳全村贫困人口入股,合作社统一技术、统一姜种、统一销售,年销售收入400万元,纯利润40万元,贫困人口成功转型为“社员”“股民”,合作社将年底盈利资金的20%-30%用于贫困户分红,每名贫困人口可获得300元-1800元左右的收益。

省级贫困村牛泉镇东王庄村素有小米种植的传统,大学生村官韩梦娇到来之后,扎根基层、发挥优势,通过网上售卖、订单生产等方式,年销售小米3万多斤、销售额15万元,带动了周边小米种植的不断扩大,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小米姑娘”。“红利式”扶贫坚持互利共赢

近日,在莱芜区牛泉镇的万邦食品公司,电商部的几名大学生员工正在交接着淘宝、京东等网站的订单。这家坐落在山沟里的企业,已经成长为全国知名的“山楂干大王”。

万邦食品以“带资入社”“保底分红”的模式吸收全镇扶贫资金373.85万元,用于山楂干产品加工,贫困户每年享受不低于10%的保底利润分红,每年发放分红资金近40万元。

莱芜区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能人大户+农户”“家庭农场+农户”等方式参股合作,逐步形成以合作制、混合所有制为主导的产业化经营体制。选取希格斯新能源、隆运蔬菜等16家龙头企业作为帮扶主体,由帮扶主体代为实施产业项目,贫困户每年收益率10%,保证产业扶持资金的保值增值,为贫困户提供长期稳定收益。

“红利式”扶贫模式的开展,既拓宽了贫困人口长期稳定的增收渠道,又为新型经营主体注入发展资金,实现了贫困户、帮扶主体的“双赢”。“开发式”扶贫注重产业融合

莱芜区雪野镇王老村,几年时间便由一个闭塞落后的小山村,嬗变为有着靓丽风景的旅游热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王老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进行旅游开发,摘掉了“穷帽子”。在距王老村2公里外的富家庄村,建成了富家庄园农业旅游项目。随着雪野镇乐喜谷、金谷山庄等旅游扶贫项目建成投产,形成了一批观光、采摘、垂钓、餐饮、娱乐等绿色园林项目,带动周边20多个村、1000多户依托旅游实现脱贫。

莱芜区坚持产业融合发展思路,推进实施“旅游+、互联网+”等扶贫行动,构建一二三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开发式”产业发展格局。

在牛泉镇西凤阳村,村里立足丰富的花椒资源成立花椒合作社,建设扶贫车间300平方米、优质花椒育苗基地2.2亩,培育花椒种苗5万棵,无偿提供给贫困户。村民栽植花椒3万余棵,2018年加工花椒10吨,吸纳入社务工贫困户40人,实现花椒产业项目分红3万元。不仅贫困群众迅速摆脱贫困,还实现了合作社快速良性发展。

(本报记者 鹿振林)

新闻推荐

艾山街道开展安全生产月专题教育

本报6月16日讯(记者朱虹通讯员蔺相虹赵圣燕)今年6月是全国第18个“安全生产月”。本月起,钢城区艾山街道在全域范围内开...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产业助增收 脱贫有门路莱芜区多措并举深入推进产业扶贫)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