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临沂 今日蒙阴 今日莒南 今日平邑 今日费县 今日兰陵 今日沂水 今日郯城 今日沂南 今日临沭
地方网 > 山东 > 临沂市 > 今日临沭 > 正文

郭沫若纪念“济南二安”珍翰考论

来源:济南时报 2020-04-06 14:01   https://www.yybnet.net/

位于趵突泉公园内的李清照纪念堂。

新时报记者黄中明 摄辛稼轩纪念祠 天下第一泉景区提供

□周长风

1959年3月济南市博物馆成立,办公地点设在趵突泉公园。公园里有清代尚志书院,院内有丁公祠,祭祀清代名宦、曾任山东巡抚的丁宝桢。市博物馆刚成立即施展大手笔,准备借此创设李清照纪念堂,几百年来,济南一直传说这里曾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故居之所在;同时准备将大明湖南岸祭祀晚清重臣李鸿章的李公祠改建成辛弃疾纪念祠,辛弃疾也是济南籍的宋代著名词人。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清代济南府新城县人、康熙年间文坛领袖王士禛(号渔洋山人)在《花草蒙拾》中说:“张南湖(明代张綖,号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清末著名学者、浙江嘉兴人沈曾植《菌阁琐谈》言:“渔洋称易安、幼安为济南二安,难乎为继。易安为婉约主,幼安为豪放主。此论非明代诸公所及。”“济南二安”一语从此传遍天下,尤令济南人引以为傲。

这年8月初郭沫若先生来到济南,当地人士对他讲,济南城内有李清照故居,准备扩建成纪念堂,同时还准备为辛弃疾建纪念祠,请求为之各撰一副对联。郭沫若应允,后为李清照纪念堂和辛弃疾纪念祠分别撰并书联语云: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彩有后主遗风。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同年9月2日,郭沫若在光明日报发表《对联两付》一文,记述其为准备建设的李清照纪念堂和辛弃疾纪念祠撰写楹联一事之始末,以及楹联的内容和涉及的历史背景。但是他只说“8月初在济南”应地方之请,而没有讲撰写的具体时间。郭沫若不可能也没必要赶在9月1日一天内连撰两副楹联,又写《对联两付》一文,并送光明日报编发付印,赶在第二天一早见报。因此,两副对联应均撰于8月间。那么究竟是在济时还是离济后呢?笔者所见的数十种研究和介绍郭沫若的著作和文章,要么说撰于济南,要么含糊其词。

至今还悬挂于李清照纪念堂正堂门柱两侧的郭沫若手书楹联,落款时间为“一九五九年九月”;悬挂于辛稼轩纪念祠正堂门柱两侧的郭沫若手书楹联,落款时间为“一九五九年秋”。可知俱书写于离开济南之后。时郭沫若已结束在北戴河的休养,回到北京。假如郭沫若撰毕联语于在济之时,他或许会当即写就,而不至于延宕一个月,再予寄送。由此可想见,联语当拟定于离济之后,写就《对联两付》之前,大约8月下旬。

郭沫若当时还分别题写了“李清照纪念堂”和“辛弃疾纪念祠”匾额,上面所书时间都是“一九五九年夏”,与对联的“一九五九年九月”“一九五九年秋”迥然不同。1959年8月4日是农历七月初一,8日是立秋。8月3日郭沫若还写了一首七绝《题济南李清照纪念堂》,挥毫书赠地方主人,落款亦署“一九五九年夏”,与两匾额相同,三者无疑应同写于在济之时的“8月初”,或俱在3日这天。

“辛弃疾纪念祠”,估计是1959年动议建祠时所拟的名称,由于受辛弃疾词集名为《稼轩长短句》,后世习将其词称作“稼轩词”的影响,以及考虑到既要合乎祠堂避讳直呼先人之名的传统,又不能再用经革命潮流荡涤,已经废除的诸如“辛公”之类的陈旧称谓,于是人们按口语习惯,不约而同地简称“稼轩祠”。待1961年建成后,正式名称就定为“辛稼轩纪念祠”了,院门上悬挂的匾额正是请陈毅元帅题写的“辛稼轩纪念祠”。

那么陈毅题写匾额于何时?未见1966年之前的权威记述。1984年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山东风物志》写道:“‘辛稼轩纪念祠’是一九六一年建祠时陈毅副总理亲笔所题。”这是近30多年来济南本地出版物常见的说法,然而许多记述看上去似乎有些想当然,或抄来抄去。2014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刘扬忠著《儒风汉韵流海内》一书则说:“1964年陈毅在大明湖亲题‘辛稼轩纪念祠’匾额。”作者是著名的辛弃疾研究学者,但不知何据。199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陈毅年谱》失录为辛祠题匾一事,其中也没有谱主1959年之后来过济南的记载。

郭沫若在稼轩祠联上题有“辛弃疾纪念祠”字样,在李清照纪念堂联则题有“李清照纪念祠”字样,据此亦可知与“李清照纪念堂”匾的题写,当相距不短的时间,故书写两联时,受“辛弃疾纪念祠”的影响,将“纪念堂”也写作“纪念祠”了。

郭沫若在《对联两付》一文中记录的辛祠上联是“铁板铜琶,继东坡同唱大江东去”,待随后亦应在9月间的书写,则将“同唱”改作“高唱”。“继”强调苏前辛后,与“同”稍抵牾,用“高唱”还更显豪放派词家之姿态。

郭沫若《题济南李清照故居》诗曰: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秋是著书。这首诗郭沫若于1959年9月收入他的诗集《潮汐集·潮集》,由作家出版社1959年11月出版,之前未曾在报刊发表,诗后写有日期“1959年8月3日”。尽管郭沫若此行在济南停留的“8月初”,具体是哪几天未见记载,但是说这首诗是郭沫若即兴写于济南,应无疑义,有留下的墨宝为证。

清代康雍乾时代的济南人、《趵突泉志》的作者任弘远曾写过《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宅》诗:

为寻词女舍,却向柳泉行。

秋雨黄花瘦,春流漱玉声。

收藏惊浩劫,漂泊感生平。

往昔风流在,犹传乐府名。

仔细端详,郭沫若的诗与任弘远的诗竟有几分相像,若截取任弘远诗一、六、七、八句并改动首字,以成五绝,“来寻词女舍,漂泊感生平。往昔风流在,犹传乐府名”,则更显两者的才思情味与起承转合之近似。郭沫若作诗时想到或读到任弘远诗了吗?我以为应该不会。出了济南,任弘远没有什么名气,任弘远的诗更没有名气,很难看到和听闻。即使济南人,这100多年来,也就是近三四十年,随着李清照学术研究特别是李清照里籍研究的开展,知道任弘远的才稍多一点儿。这种巧合,只能是诗人所感所思略同而已。拈出一谈,只是觉得有趣,并借以喻示作诗的某种路数。

必须说的是,郭沫若的诗较之任弘远诗高出许多,意境更宏大,气势更充沛,历史感更强烈,词句也更精粹,在清代迄今写济南李清照故居的众多诗作中最为脍炙人口。郭沫若又是当代特色鲜明的大书法家,有此诗墨迹传世,并制屏悬于济南李清照纪念堂内,诗章与书法相得益彰,影响深远,同郭沫若撰书的两副楹联及所书的两块匾额一起,成为昭告世人济南乃“二安”故里的炫丽名片。

最后还要感谢当年向郭沫若索求联语和墨宝的人们。彼时郭沫若并没有到趵突泉公园,他缘李清照旧居及建设李清照纪念堂、辛弃疾纪念祠事而赋诗作联、濡墨挥毫,兴致全由索题人引起。当时济南市博物馆馆长是著名学者、书法家姜守迁先生,副馆长是学者、书画家郑亦桥先生,此事或许与他二位有关?

再是,陈毅元帅题写的“辛稼轩纪念祠”匾额也很珍贵。郑亦桥故乡临沭县1987年印行的《临沭文史资料》第3辑,收有记述郑亦桥生平事迹的《葵倾革命 致力统战》一文,其中写道,郑亦桥曾为陈毅元帅篆刻过印章。此匾请题之事莫非也与他有关?

从某种意义上讲,郭沫若先生、陈毅元帅题写的诗词、楹联、匾额,也是前辈济南人参与创作的、亦将“传诵千秋”的艺术精品。今天的济南人何止是感恩,还要虔心向前人学习,多办有文化有品位的事儿,把当代济南文化建设得更加繁荣和璀璨,把更多更好的文化财富留给后人。

新闻推荐

带着“翻译”去办证

日前,临沭县公安局女民警陈秋颖带着“翻译”到敬老院为聋哑老人办理身份证的事,在当地传为佳话。77岁的聋哑人张文房小时候...

临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沭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郭沫若纪念“济南二安”珍翰考论)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