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华语电影 今日外语电影 电影影评 电影经典台词
地方网 > 娱乐 > 电影 > 今日外语电影 > 正文

媒介之变 |《爱尔兰人》的逆龄特效 和拒绝变老的造梦工厂

来源:澎湃新闻 2020-01-09 14:29   https://www.yybnet.net/

马丁·斯科塞斯的大作《爱尔兰人》为2019年的电影写下了强有力的终章。除了剧情之外,其最引人瞩目的是逆龄(de-aging)特效的大量使用。这是一种非常神奇的特效。就像逐帧PS一样可以抹平脸上的皱纹,添加红润的色泽,使演员变年轻。耗资巨大的逆龄特效是《爱尔兰人》最昂贵的部分,高达1.59亿美元,最终成片包含高达1750个视觉特效镜头。逆龄特效如今发展得相当成熟,足以以假乱真,抵抗得住4K镜头的凝视。

但同时,观众也很难不注意到,演技高超的影帝与号称完美的技术搭档拍出来的成果并不尽如人意。片中的人设和演出效果却实在有些违和。技术能够抹去演员额头的皱纹,却无法抹去他们眼中的沧桑和蹒跚的步履。三位影帝都已经进入耄耋之年(德尼罗与佩西76岁,帕西诺79岁),影片中佝偻的身形早已将演员的实际岁数出卖。当扮演杀手的德尼罗颤颤巍巍地在黑暗中枪击时,实在是令人出戏和心酸。也许,用一个替身或者年轻演员的方式未必比亲身上阵来得效果更差,但尽管如此,制作方还是选择让老演员们亲自出演。逆龄特效(de-aging)前后的罗伯特·德尼罗

《爱尔兰人》不是使用这项技术的个例。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出现了不少大量使用逆龄特效技术的影片:《惊奇队长》中的萨缪尔·杰克逊;《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里的小罗伯特·唐尼;《终结者:黑暗命运》里的琳达·汉密尔顿;《双子杀手》中的威尔·史密斯……逆龄特效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风潮。

这是一个有趣的事实——在制片厂、导演和平台的共同推动下,观众们不断看到已经熟知的面孔年轻了二三十岁出现在银幕上,他们的魅力超越了时间,永恒地凝固在电影之中。随着特效技术的逐步成熟,我们或许早已习惯特效服务于华丽的视觉展现,但从没想过有一天我们能够使用特效抗拒岁月。拒绝衰老,这一听起来荒诞,看上去细微却不断发生的产业趋势预示着制作者和投资者们越来越想要切割出电影中有吸引力的元素并榨干它的最后一丝价值。我们日常所熟知的电影正如马丁·斯科塞斯所批评的“你知道那(漫威电影)不叫电影,老实说我想到最准确的称呼是主题乐园,那种制作精良、演员尽量演到最好的主题乐园。”但他自己也无可避免地被裹挟进这场洪流中去。

明星依赖:永葆青春的票房保障

如果说像《本杰明巴顿奇事》、《双子杀手》、《终结者》这样的科幻类电影是因为故事背景和叙事需求而对逆龄技术有非常强烈的诉求的话——年轻/年老就是影片的核心概念,那么《爱尔兰人》这样一部内容平实,贴近生活的影片对逆龄技术的采用则不仅仅由于这是一个故事跨越几十年的电影,更是由于对某些演员的需求。这一点从影片宣传上就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宣传都围绕着“教父重聚”的话题,观众们也纷纷表示能够看到年轻的教父们在电影中同框,已经足以让人沉醉,因此能够原谅他们演不出年轻体态的瑕疵。

《爱尔兰人》揭示了一个秘密:明星才是需求逆龄技术的核心原因。事实上,如果不是斯科塞斯+三大影帝的黄金阵容,Netflix也未必愿意投资这么多钱在特效制作上。毕竟,这笔费用完全足以雇佣数个年轻的新生代演员。斯科塞斯本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部影片通过立项时,连完整剧本都没有,只是一个概念,Netflix显然并不是冲着故事去的,对于他们来说,明星才是票房的最大保障。

横空出世的逆龄技术解决了明星衰老的大问题。一直以来,产业都被该问题所困扰,尤其是涉及儿童/青少年的电影,例如《哈利·波特》系列影片由于拍摄和制作周期长,小演员长大的速度超过了电影中角色长大的速度,其样貌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度引发了粉丝们的争议。又例如《007》系列电影,由于拍摄的年代跨度太长,哪怕有些演员的表现十分优秀,得到大众认可,也不得不一直更换男主角。有时候,某一些影视作品会通过巧妙的故事设定来更换演员,例如《神秘博士》聪明地采用了主角会变换样貌的设定,但显然,这只是极个别的特例。更多的影视从业者们已经不满足于罗伯特·德罗尼、威尔·史密斯或是小罗伯特·唐尼年轻而富有魅力的脸庞单单停留在他们过去的电影里,而是希望周而复始,永不厌倦地让观众观赏他们,直到榨干最后一丝价值,直到他们失去最后一丝吸引力为止。

因此,逆龄技术的开发非常有必要。近几年,许多商业电影不断地进行类似的尝试。一开始是CG与真人融合的形式,例如《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中年轻杰克船长就是结合了演员约翰尼·德普和一位年轻人两者的形象和表情,再经过电脑CG“混合”后的结果。

之后,技术进一步发展,变得越加成熟。目前的逆龄技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双子杀手》采用的动作捕捉,主要方法是在演员身上贴满捕捉点,然后利用这些捕捉点确定演员的表情和动作走向,再把这种走向移植到建模中去。另一种是《爱尔兰人》所采用的红外线追踪技术,演员脸上都涂有特殊的红外线涂料,特殊摄像机通过拍摄红外图像以捕捉演员面部的深度和运动场景的跟踪信息。最终在符合表情运动轨迹的条件下,用数据库里的模型替换掉真实表演中的面容。

于是,观众成功看到了年轻版的明星在高清拍摄下毫无破绽的面容,而这一技术也成为了讨论度极高的话题,令好莱坞各大片场更加蠢蠢欲动。今后,逆龄的风潮还将继续延续下去。前不久,《异形》系列的导演里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就透露,他打算再拍两部《异形》影片,并计划通过数字逆龄技术为粉丝们“带回”年轻版的女主角雷普利。甚至,数字技术不仅仅可以让广受欢迎的演员继续银幕生涯,重塑他们的青春;还能够将要已经离世的幽魂召唤回来。如星球大战《侠盗一号》影片中用电脑CG制作了塔金总督和年轻的莱娅公主,塔金总督的原版扮演者彼得·库欣已于1994年逝世,而莱娅公主的饰演者凯丽·费雪已于2016年12月28日逝世。所以当他们以第一部《星球大战》的经典造型出现在《侠盗一号》时,广大粉丝都感到震撼又惊喜。这对于制作方来说,实在是一个一劳永逸的做法,因为一旦建立了数据库,明星的虚拟形象就成为永远超越时间的个体。例如《双子杀手》中,特效工作室采集了尔·史密斯的各项身体表情数据。《爱尔兰人》中,制作方在2015-2017年之间开发了一款新型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程序Face Finder,收集主演们在30-55岁年龄段内参演电影的数千个图像和数百个序列,建立图像库并对其进行分类(如眼睛、哭泣、特写镜头等),用来查找和制作内容最接近的眼睛形态、皮肤、纹理和毛孔细节。这意味着,只要这项技术在一部电影中使用过一次,制作方就已经完全掌握了演员的形象本身,并可以随意对这个形象进行修改。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明星都不用出演,完全可以由自己的虚拟形象代劳。那将是一个天翻地覆的新时代。

《爱尔兰人》背后的三台机器。 Niko Tavernise / Netflix 图

在这样的未来中,会不会有完全虚拟构建出的人物参与电影拍摄?电影中虚拟和现实的边界会不会进一步模糊?明星对于自己的形象有多大的控制权呢……以上种种问题我们都得不到答案。

但电影公司并不会在乎答案,他们站在了技术的这一边。随着产业发展越发成熟,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目前,大片场/大制片公司彼此斗争,互联网流媒体入局电影市场,虎视眈眈地寻找可乘之机。为了减少投资风险,各大制片公司和平台都希望迅速有效地以自己的方式建立品牌,明星制成为了一条捷径:谁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通过明星、名导和大ip抢夺观众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赢家。他们期盼着能够迎来一个更完美的世界,充斥着永远不惧衰老的卖座巨星们,一遍一遍地用他们的演绎带来票房辉煌。

“系列化”泛滥:永不衰败的景观复制

明星依赖之外,逆龄技术迅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背景显然是近几年的系列电影泛滥。大IP层出不穷,动不动就出现“XX宇宙”。 今天,在全球各地,只要人们走进电影院,都可以看到拥有庞杂“世界观”的系列大片正在上映,这已经成为当代最为重要的电影实践之一。这些系列化的电影叙事结构庞大,往往有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跨度,因此对演员的脸部和身体的年龄要求是必然发生的。这也是目前为止年龄相关的特效技术多用于超级英雄电影的主要原因:从《美国队长:内战》中年轻的小罗伯特·唐尼,到《蚁人》中的迈克尔·道格拉斯,再到《复仇者联盟4》中的克里斯·埃文斯。无论是重回少年风貌,还是进入衰老残年,皆由特效技术一一实现。

之所以“世界观”的构筑在这几年主流的商业片中愈发泛滥,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是因为近年来科幻和魔幻题材的电影大行其道;其二,则是当代电影商业化浪潮催生下的必然结果。

将叫好叫座的电影推出续作的做法,早在古典好莱坞时期便有了先例,例如上世纪30年代的几部《弗兰肯斯坦》系列电影,包括后来60、70年代著名的《镖客》三部曲和《教父》三部曲。这种续集拍摄的模式多是一种后发的行为,是因为首部作品成功之后,才萌生了拍摄续集的打算,片方试图在续集中复制第一集成功的商业模式。

而系列电影真正成熟起来,则是在2000年之后。经过之前的不断的探索,系列电影的商业模式成长为一种有意识的项目开发行为,既可以借助前作的成功,提前聚拢人气,引起群体效应,吸引观众观看影片,同时前作中已经得到观众认可和喜爱的电影模式也可以在续集中得以延续,这其中包括电影类型的延续,角色的延续,戏剧冲突的延续,叙事模式的延续等等。对电影投资人而言,这种对成功前作的延续和复制,再次取得成功的概率往往比投资一个未经市场检验的新电影项目来得大。

当下,已经发展成熟的系列电影项目体系往往选择这样策划:利用正传网罗吸引大批受众,待建立起一定的观众群和培养了受众黏性之后,对剧中人物的身份背景或故事前史以前传的形式进行补充,在故事时间线的空隙处以外传的形式进行拓展,构成了宏观上的倒叙和插叙。而倒叙和插叙的部分既与正传故事有所关联,又具备相对的独立性。如《指环王》系列三部曲终结后又上映了前传《霍比特人》系列三部曲,《X战警》系列之后有《金刚狼》等等。前传、外传与正传彼此交织,相互呼应,构成一个极富诱惑力的世界,身陷其中的观众会不自觉地追求信息的完整性,而达成目的的唯一途径便是收看全部的该系列影视作品。

以漫威为例,其影业根据其超级英雄漫画改编了一系列电影,构成了一个拥有共同元素和角色、统一的世界观的“漫威电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从 2008 年开始,漫威陆续将钢侠、绿巨人浩克、雷神托尔、美国队长等超级英雄搬上银幕,先拍摄每个英雄各自的电影,再通过《复仇者联盟》将他们集结起来。不仅如此,该系列电影项目带来的利润远不仅是电影票房收益,也在其他的媒介上大展风采。

美国知名的文化学者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在《文本盗猎者》(Textual Poachers: Television Fans& Participatory Culture)写道:“叙事日益成为一种构筑世界的艺术。“他表示,艺术家们正试图创造出一种引人入胜的故事环境,其中包括的内容不可能被彻底发掘出来,或者不可能在一部作品甚至一种单一媒介中被研究穷尽。这给商业运作留下了无尽的操作空间。漫威就是利用时间线的断裂将漫威电影宇宙成功地扩展到了银幕之外,通过电视剧集和短片对这些时间空隙进行了填补。如《寻找雷神之锤路上发生的趣事》讲述的是神盾局特工科尔森探员在前往调查雷神之锤的路上在加油站制服了两个劫匪的故事,而《47号物品》的故事则发生在《复仇者联盟》之后,讲述了在纽约之战中遗落到民间的外星武器被神盾局回收的过程。这些故事时间的缝隙的“填充作品”也是电影衍生产品的一部分,使漫威电影宇宙的故事系统更加完整,同时也对观众进行了全方位的包围,让观众完全沉浸在其构建的虚幻世界之中。

同时,拉长时间的“战线”给了版权方更多销售相关产品的机会。现在的好莱坞许多制片公司都是集团化的大型跨国公司,其营运范围不仅包括电影,还包括相关的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主题公园、特许商品、游戏等等。一个系列电影项目的开发,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商业行为,其潜在的商业利润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电影产业如今正努力开发年龄特效。这一特效不仅仅可以让旧日明星重获光彩,还可以让同一演员在同一时间段拥有从年轻到衰老的多副面容从而出演时间线复杂的多部作品,达到系列创作的目的。这为庞大的项目策划和开发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日后,将有更多的“系列化”影视作品顺利产生。

对于商业投资者来说,这当然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场面,但对于观众来说,则不可避免地面临着重复性的问题。目前,统一的“世界观”已经造成了角色性格的扁平化和情节的趋同。虽然有时间线上的前后关系,但这些系列影片几乎都是在重复的图景中,重复着同样一个主题的故事。主角穿着类似的服装,贯彻同样的思维模式,以差不多的方式去解决一个个困难。有不少观众都吐槽超级英雄的电影叙事非常模式化,都可以被归纳为:英雄登场——遭遇困难——英雄胜利。英雄永远在危难之刻孤注一掷地担负起拯救人类的使命,这就是永远的“英雄神话”。在系列电影中,英雄神话变成了一个无尽的轮回,一遍又一遍地上演。对于观众来说,唯一新鲜的大概就是逐步更替的演员面容了。例如去年本·阿弗莱克宣布不再出演蝙蝠侠之后,在新的《蝙蝠侠》系列电影中,谁会出演主角就是一大热门讨论话题。而当特效技术帮助出演者们“超越时间”之后,就连这唯一的新鲜感也将丧失殆尽。观众将会看到相同的面容永恒地上演着雷同的剧情,就像主题乐园中日复一日挥手示意的角色人偶一样,这也许就是最让斯科塞斯和我们忧心忡忡的未来图景。(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电影手册》2019年度十佳 《影像之书》排第一

继上一期公布2010-2019十年十佳影片之后,《电影手册》(CahiersduCinéma)在1月号上也按惯例公布了2019年的年度十佳影片。纵...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媒介之变 |《爱尔兰人》的逆龄特效 和拒绝变老的造梦工厂)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