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烟台 今日龙口 今日莱阳 今日莱州 今日蓬莱 今日招远 今日栖霞 今日海阳 今日长岛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今日莱阳 > 正文

戏迷变票友办起京剧社 寻访玩家

来源:烟台晚报 2019-04-20 10:01   https://www.yybnet.net/

主持人:YMG记者曲彩云摄影报道

热线电话:18053576722

小时候逢年过节听到的京戏深植入心,退休后重拾儿时的梦想,由戏迷成为票友,更出钱出力创办起由38位票友、40多位戏迷组成的剧社……今年82岁的王乃亭老人,为弘扬京剧文化一直在不遗余力地付出。

步行往返三四十里地,就为听一段京戏

王乃亭出生在福山区兜余镇楼底村。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农村,文化生活匮乏,逢年过节,村里爱唱的人扮起来到台上唱一段京戏,就已经是农村孩子的“文化盛宴”了。每年这个时候,一场接一场地听戏,王乃亭就像穿新衣、放鞭炮、吃好吃的一样开心,往往听一晚上回到家里,还沉迷在戏里走不出来。哪一次赶上城里剧团下来演出,那更是兴奋得成宿睡不着,沉迷在戏里的时间会更长,有时甚至五六天还流连在戏里,走着站着坐着躺着……脑子里都在回放。《打渔杀家》、《捉放曹》、《空城计》……这些小时候经常听的戏,如今在王乃亭的记忆中依然清晰。

王乃亭小时候也常常跟着父亲到烟台卖苹果,对于王乃亭这个乡下孩子来说,烟台这座城市固然有着很多让乡下孩子目不暇接的新鲜东西,但更牵住他的魂的,还是戏园子。“到烟台来第一重要的事就是买票看戏,那会儿都是到胜利剧院,两毛钱一张票。”王乃亭的父亲也喜欢戏,卖苹果通常要卖到晚上,他们并不着急回去,“白天卖苹果,晚上就去看戏,有时听完戏去住私人小旅店,三毛钱两个人,有时看完戏还得连夜走着回家。”从烟台到楼底村,有三四十里路,王乃亭父亲推着车子,王乃亭给父亲拉着绳子,两个人得走四个多小时,夜里十二点开始走,凌晨四点多才能走到家,回到家天都快亮了,王乃亭基本是一边走一边打瞌睡,即便这么辛苦,王乃亭也觉得值得,因为听到了让他心潮澎湃的京戏。在城里,他听到了更多的京戏,《西游记》、《红娘》、《龙凤呈祥》……幼时的王乃亭最喜欢的是《西游记》,喜欢孙悟空的灵动和神通广大。

虽然王乃亭盼望天天都能跟着父亲到烟台卖苹果,但家里的苹果越来越少了,十几次之后,他就不再有机会到烟台去看戏了。

扫盲运动中他是村里的主力军

1954年,王乃亭小学毕业,赶上全国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当时楼底村指定王乃亭为组长,还给他配备了两个助手,他们三个人被称为“民师”,负责村里36个人的扫盲。“村支书为我们配了黑板、粉笔、四个烧煤油的罩灯和两间民房。我们白天劳动,晚上扫盲,不计任何报酬,这365天当中除了腊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放假外,一天不停。”考虑到大家白天劳动、晚饭都吃得很晚,他们的扫盲班是晚上七点到九点上课。“夏天屋里蚊子成群乱飞,咬得浑身都是疙瘩,冬天也没有炉子取暖,两只手冻得肿肿的,严重时皮肤冻破了还会出血。”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王乃亭一直坚持教村民们识字,经过两年的时间,这36个文盲全都摘了文盲帽子,聪明的能写家信,笨一些的也能读报纸。当时负责扫盲工作的是福山一中的教师贾桂芬,她发现王乃亭这个小组扫盲工作成绩突出,让他总结一下经验并到广播站进行广播推广。在写总结稿子时,小时候听京戏积淀的文化底蕴,让很少写作的王乃亭“下笔如有神”。“当时每家都有一个广播喇叭,我的父母听到后都很兴奋,为我骄傲。”至今回想起儿时的扫盲成绩,王乃亭依然很自豪。扫盲结束了,1957年,王乃亭应征入伍,因为扫盲成绩突出,村支书给予高度的评价,临入伍前,发展王乃亭为中共预备党员,这个身份改变了王乃亭的一生,他带着共产党员称号,告别父母,告别生他养他的土地,踏上了新的征程,迈向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因为小时候听京戏、当民师的积累,王乃亭不止能写,也善于表达,有讲话能力,所以在部队上表现突出,加上他又是为数不多的预备党员,颇受重视,很快就提干并转为正式党员。23年军旅生涯结束,王乃亭转业到莱阳任水产局副局长。

76岁开始学唱京戏,“抑郁症失眠都没了”

在部队上和地方工作的这些年,王乃亭一直都是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和热情,儿时热爱的京戏早已淡出了他的生活。

退休后,忽然陷入没有事情可做的状态,让一直敬业爱岗的王乃亭失去了方向。“没有事干,心情很落寞,患了抑郁症,成宿睡不着,自杀的念头都有。吃十五片安眠药也只能睡半个小时,第二天一点精神也没有。”这样的状态持续到王乃亭70多岁。还好,小时候痴迷的京戏拯救了他。

74岁时,偶然的机会,王乃亭再度听到了儿时痴迷的京戏。这以后,王乃亭隔三差五就去听戏,76岁时,他从戏迷成为票友,开始自己学唱戏,他找到了人生的第二个目标。“学戏要集中注意力,再是音乐能刺激脑细胞,慢慢地,我的抑郁症没有了,记忆力增强了,以前去市场买菜,不是忘了给钱就是多给钱,买五样菜能落下一两样,现在这些症状都没了,说话也有逻辑性了。”王乃亭特别感谢童年时代邂逅的京戏,在老年时期又解救了他。

王乃亭学戏非常刻苦。“京剧和歌曲不一样,很难学。”所以最初王乃亭经过了一段相当艰苦的过程,“12点以前不睡,躺在被窝里学戏,用复读机放磁带,后来有了随身听,录了300多段戏,最容易的也要听50遍,难度大的要听100多遍才能学会。”如今,82岁的王乃亭老人会唱18段京戏,《空城计》《捉放曹》《宿店》《白帝城》《上天台》《苏武牧羊》《三娘教子》等等。

就想着给戏迷办点实事,付出多少都不在乎

学了京戏,一个人唱不过瘾。慢慢地,王乃亭萌生了创办一个剧社的想法。2018年八一建军节这天,曾经当了23年军人的王乃亭和同样热爱京戏的老伙伴们,一起成立了剧社。“就想着给戏迷办点实事,把京剧传承下去,让喜欢听的、喜欢唱的都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天天渔港为王乃亭老人免费提供了场地,每周四下午2:00—4:00,剧社的人就聚到天天渔港,唱唱、练练,彼此切磋,他们唱传统戏,也唱现代戏,2019年元旦还举办了“庆祝元旦戏曲联欢会”。

即便场地是免费的,剧社依然需要开支,音响、聚光灯、服装……这些钱都由痴迷京戏的王乃亭自己掏了腰包,去年八月十五,王乃亭还自己出钱买了75斤月饼,“来唱的来听的都有,大家都很开心,不论多少是个心意,有团团圆圆的温馨氛围。”只要剧社好,付出多少,王乃亭都不在乎。“我想做一流的票房,经常组织彩唱,邀请京剧院老师帮我们化妆,化妆师都很好,义务来帮忙,连化妆品他们都给出了。”王乃亭很感谢来自天天渔港、京剧院老师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

如今,剧社有38人了,“专门唱的18人,乐器10个人,文场、武场10个人,敲锣的师父住锦绣新城,打鼓的吴师父住南里,每周四不管刮风下雨下雪,每个人都准时到达。”在业界,剧社也开始小有名气,一传十,十传百,每周四下午,除了剧社的人,还会有很多戏迷聚拢来给耳朵“过瘾”,“戏迷也有四十五六人了,京戏的戏迷和别的可不一样,戏迷那也得是行家,得懂。”76岁的闫庆乐住在幸福河,每个周四都跑到剧社听戏,“这里组织得特别好,唱得拉得水平都高,对戏迷照顾得也好,大伙儿都看在眼里。他们为弘扬京剧文化做了不少贡献。”出钱出力创办剧社,王乃亭的愿望很朴素,“希望别人也和自己一样,心情好一些,精神好一些。”所以他愿意为大家办点实事,多做点贡献,把自己余生的光和热洒到票房里来。能健健康康地活到八十多岁,王乃亭很知足。“我把青春献给了国防事业,无怨无悔。希望京剧带给我一个健康的身体,少给儿女增加负担,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冯磊制图

新闻推荐

莱阳男子网恋“美女”被骗 万元 警方成功将“美女”抓获,发现竟是一名小伙

本报讯(YMG记者史崇胤通讯员建鹏少磊摄影报道)捡微信“漂流瓶”竟然遇到了单纯善良的“美女”,“美女”不仅每天嘘...

莱阳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莱阳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戏迷变票友办起京剧社 寻访玩家)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