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非科班出身的女法官,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不仅工作上一丝不苟,还帮当事人筹集医疗费,以实际行动换来了当事人的尊敬。她就是成都市中级法院民一庭的副庭长刘建敏。
非科班出身 勤奋自学专业知识
刘建敏不是法律专业毕业的,曾当过中学英语老师,后来自学获得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然而在她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当法官。199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刘建敏到简阳市法院工作,当书记员。“和那些科班毕业的同事比起来,自己在专业知识上欠缺很多,只能不断学习了。”刘建敏说,法律法规更新很快,平时工作忙,没有整块的时间学习,她就利用点滴的时间翻阅相关书籍,“有时会一直看到晚上一两点。”
以实际行动赢得当事人信任
在刘建敏办的众多案件中,有一个案件让她印象最为深刻,那是一个历经10年的医疗纠纷案。那时,刘建敏还在成都中院的审判执行监督庭工作。一天,一对父母带着小孩来到成都中院。由于孩子刚出生后就被检查出骨折,父母认为骨折是医院在接生和护理上造成的,于是把医院告上法庭要求赔钱。从2001年孩子出生开始,他们就与医院打官司,经历一审、二审、再审,再审后又上诉,却忽略了对孩子病情的鉴定结果。事实上,鉴定发现孩子的骨折是天生的,且难以愈合,医院在接生和护理上没有过错。
2011年,刘建敏见到这个孩子时,孩子已经10岁了,官司还在继续。 “这个孩子看起来非常聪明可爱,可他的身体状况真是让人痛心。”刘建敏发现在判决结果上无法帮助他们,医院确实没有过错。为了调解,刘建敏专门去当事人家中,发现当事人家里为了给孩子治病已经一贫如洗,“连给我坐的板凳都是临时去邻居家借来的。”她听说孩子将进行手术,手术费需要十几万,就打电话给残联和一些针对残疾人的基金会,东拼西凑地为孩子筹集到了15万元。
“我觉得法官应该尊重当事人,不对当事人冷淡,也不损害任何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刘建敏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当事人的尊敬,甚至有输了官司的被告,都敲锣打鼓地送锦旗来。刘建敏说,她时时提醒自己,不能辜负了当事人的信任。
成都商报记者 柏阳月 摄影记者 刘海韵
新闻推荐
简阳回应“羊肉汤以次充好” 质疑:本地羊不够 内蒙古买羊 简阳商务局回应网帖,当地羊的羊杂满足不了需求,也有从内蒙古及简阳周边地区购进羊子
“这十年,我们到底熬了一锅什么汤?”简阳当地论坛一则炮轰简阳羊肉汤的帖子引起不少网友关注。发帖者称,简阳羊肉汤存在短斤少两、用外地绵羊山羊“以次充好”等情况。对此质疑,简阳市商务局相关负责...
简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简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