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简阳市江源镇慈堰村如带的水泥路串起座座新村院落,设施齐备的文体活动中心折射出群众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新建的蓄水池点辍山腰,成片的核桃和花椒筑起村民致富梦想……
然而两年前,慈堰还只是一个“后进村”。从“后进”到“先进”的华丽转身,是江源镇党委以村级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促进民生改善为根本的基层党建工作的生动实践。
■ 蔡建中 吴洋海
全面“体检”找“病因”
“慈堰村过去经济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被列入了全市的‘后进村\’,其根本原因在村班子和村级党组织建设上。”江源镇党委负责人说。
为“诊断”制约慈堰村发展的根本问题,镇党委成立领导小组走村入户,到群众中了解情况,对该村进行全面“体检”,查找出了“病因”:村党组织力量薄弱,村干部年龄偏大,党员文化素质偏低;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
针对查找出的问题,镇党委为慈堰村建立了涵盖班子建设、党员队伍管理、党员干部监督、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台账”,确立了“以加强基层党建为突破口,瞄准弱项工作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抓住带班子和打基础两个重点,全力实现班子提升和生产发展两个目标。
开出“方子”治“病根”
在抓慈堰村基层党建过程中,该镇着重把解决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不强作为主要抓手,形成了组织整顿、思想整顿和纪律约束“三位一体”的整改格局。按照“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导向,对该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调整,把政治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任用到支部书记岗位上。
同时,镇党委班子成员通过上党课、谈心谈话、组织集中学习等多种举措,对慈堰村党员干部进行党性观念、宗旨意识和党风党纪教育,強化党性修养,消除思想隔阂,促进班子团結。
该镇纪委还定期检查慈堰村“两委”对各项制度和上级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督促村“两委”对项目建设、农村低保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在依法办理下做到及时公开,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下转二版)(上接一版)
强健“根基”壮“体魄”
抓村班子建设,搞好基层党建工作,最终目的还是要让群众富起来,对此,镇党委和村两委有着明确的定位。改变就从制约农民致富的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入手。
两年来,慈堰村先后硬化村道和组道10余公里,新建蓄水池12口,山坪塘清淤2口;建立老年活动中心并配齐健身器材及文化体育用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引导农户调整产业,多次组织致富能手到外地学习参观,增长见识,邀请农业局专家到田间地头讲课,提高种植技术。利用自有资金,通过补助农户肥料和塑料薄膜的方式鼓励农户发展产业,逐步发展核桃350亩、藤椒100亩。
“基础设施和产业变好了,乡亲们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幸福甜蜜,对未来我们更有信心了!”看到慈堰村的崭新变化,听着村班子对未来发展的设想,村民李阿姨乐呵呵地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继目前,全市打造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走廊、法治文化街、法治文化小区、法治文化农家大院等法治文化阵地共计100余个。发展市、县、乡、村四级普法骨干12000人,普法维权志愿...
简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简阳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