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赵慧杰 记者 钟振宇四川在线 邓童童)11月5日,本报《民情热线》以“学生乘车 到底该不该优惠”为题,报道了简阳市公交车换成新型空调车后,学生乘车再无半价优惠一事。稿件刊发后,引发了众多网友关注,学生乘车该不该享受优惠?享受优惠后造成的资金缺口由谁来买单?如果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最应该享受优惠的是哪类人?网友们纷纷通过四川在线等平台发表意见。
在四川在线围绕这些问题推出的问卷调查中,截至10日下午,超过90%的网友认为,学生应当享受公共服务(包括乘公交车、火车、景区门票等)的优惠,而支持政府为此买单的网友也占到89%。但如果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35%的网友认为应当首先为老人买单,其次是残疾人(29%)、乡村学生(25%)、城市学生(11%)。
在四川在线天府问计等栏目,网友们也就此踊跃献计。网友xin-ran认为,“对学生乘公交车的优待,其实折射出当地对教育、对下一代的态度,公共财政为教育、为学生买单责无旁贷。”网友晨风认为,“公交是服务行业,因为换新车,就把购车成本分摊在学生身上,这跟优惠政策背道而驰。”网友三巴浪子建议,“学生乘公交以专卡方式给予优惠,具体可由公交公司与教育管理部门、学校联合办理学生专卡、学生专卡发放实行总量控制、集体申领、一人一卡、注册有效的制度。”
不过也有网友认为需要“理性思维”。网友“王坤”认为,抛开道义上的人文关怀不谈,公交费用优惠还涉及到一系列制度改革复杂环节,需要分期、分步实施。制度改革过程中,既要评估地方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又要正确研判,处理好可能出现的矛盾,其间出现的问题,公众更应持宽容、理性态度。
本报报道也引来众多媒体的反响。新浪、搜狐、人民网、大成网、今日头条等都对此进行转载报道。
11月6日,中国之声《新闻纵横》也对此问题进行点评,“引入社会资本解决公共交通资金短缺是很多城市的聪明之举,为学生、老人等弱势群体提供相应的优惠减免,是更多城市的良心之策。公共交通无论如何都应保留其“公共”本色,该政府尽到的监管职责,不可或缺,该财政承担的公共补贴,不应由企业买单。《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也在11月10日刊载了有关简阳市公交车取消学生优惠的新闻。
10日下午,简阳运输公司副总经理陈文在电话中告诉记者,相关优惠方案已于近日经市交通运输局呈送政府,他们也正等待好消息。
新闻推荐
以问题为导向,资阳市不断加大项目推进力度□范秀萍李梅本报记者段玉清12月12日下午,资阳雁江区沱东新区。在成渝高铁资阳北站站房内,工作人员忙着做卫生保洁工作,为通车做最后准备。临近年底,资阳有不...
简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简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