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初冬微寒,简阳市东溪镇双河村生态蔬菜基地薄雾缭绕,村支书李显俊和村两委班子又一次把镇领导请到田间地头摆“龙门阵”,商议村里有机生态蔬菜怎么做大做强。
“怕挨骂当不好支书。”“生态米,到生态猪,再到生态蔬菜,双河村要发展生态种养业一体化。”……采访中,记者不时听到类似的话语。基于这样的共识,短短几年,双河村走出了一条兴村富民的生态农业之路,被当地誉为简阳生态农业第一村。
小山村如此巨变,秘诀何在呢?
■ 本报记者 王继
“年底进村水泥路就要修了”
——好支书是“练”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
9个村民小组,1756人,这么一个“大家庭”,村支书怎么当?
“大家都盯着你呢,干不出样子,大家都要戳你脊梁骨。”51岁的李显俊心里很清楚,履职如踏冰,只有实实在在干出点成绩才能服众,才能对得起各方关爱和信任。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穿针引线的成效如何,最终还是看村里如何落实。”东溪镇党委书记王勇也很清楚,一村发展兴旺,村班子带头人很关键。选好村支书,配强村班子,是镇党委抓党建的重要抓手,也是对全村人最大的负责。
2013年双河村村两委班子换届。村支书一职选谁用谁,谁来干,备受各方关注。当时,双河村已小有名气,被认证的有机水稻在周边家喻户晓。已干了一届村支书的李显俊已是奔五十的人了,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继续挑起双河村未来的重担?
“好支书是练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 镇党委经过了深思熟虑,共识形成,李显俊继续走马上任。
在成绩之上继续前行,压力更大。双河村怎么走?李显俊时时思索,处处留心,“必须特色发展才有出路,咱就搞生态农业,建生态产业链。”
大事把关,小事放权;有事商量,无事学习;事必带头,处事注意原则与灵活。两年多来,李显俊苦练内功,取得了大专文凭。村民钱袋鼓了,村里撂荒地不到10%,生态农业逐渐被村民接受,他揪心的事有底了。也被家人埋怨过,他都能理解。人前一身光鲜,身后满肚苦楚,他也能给自己找个借口知足常乐。
两年多来,双河村交出了又一份令人称道的答卷:继有机水稻蜚声在外后,生态猪生态菜走俏市场,直供成都。今年白菜卖出了一斤6元的高价,还供不应求。两口堰塘整治投用,9口蓄水池竣工交付。
“这条进村泥巴路年底就要开修水泥路了。村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拦路虎将彻底跟咱说再见了。”李显俊告诉记者,村道建设项目即将下达。“总揽不包揽、放手不撒手,镇党委对村支书是大胆使用,放管结合,双河村的变化证明了这是可行的,有成效的。”王勇说。
(下转二版)(上接一版)
“有啥子事就摆到桌面来说,不搞一言堂”
——好班子是带出来的,不是管出来的
一次,因为争执关于村民粮钱如何支付的事,村主任汤宴辉跟村支书李显俊红脸了。家人替汤宴辉捏了把汗。
事情起因源于去年村里有机稻收购时,为了提高今年有机稻谈价砝码,带动种植散户增加收入,李显俊与班子商量,先把粮收起来,粮款拿到了再支付。汤宴辉却认为,村民领不到钱,粮不好收,会让村民担忧。必须先支付粮款再收粮。
“大家红脸,说白了也是为了村民大伙的事,都是为了工作,我根本不放在心上。”李显俊说。
“肯定不怕啊。因工作红脸,我们班子成员间时有发生。但大家不是为了私心,是为了推动工作,不介怀的。”汤宴辉说,工作归工作,私事归私事,“我们服他,倒不是因他是支书,而是他处事办事公平,不讲私心。”
双河村村两委班子的团结、互助,不仅得到班子成员的认同,也给镇上领导留下深刻印象。“这个村班子战斗力执行力特别强。”王勇记得,一次大型活动放在双河村,头天接到通知,第二天就要举行,镇上一直担心办不好。双河村村两委班子接到任务,二话不说,分工配合,加班熬夜圆满完成任务。“支书、村主任,跟我们一样背起背篼拿着铲子沿村搞卫生。平日经常挨家挨户做宣传,让村民种地不打农药,喂猪不喂添加剂。”村民李朝杰说。
好班子是带出来的,不是管出来的。这是李显俊这几年当村支书的深刻感受。“被村民选出来,是给村民服务的。”李显俊要求班子人员必须带头示范,接受监督。每当有啥重大的事情,李显俊都要征求两委班子的意见,开会研究,集思广益。而班子人员遇到啥事,也是一起商量,该按原则办的就按原则办,不和稀泥,不选边站,个人间矛盾不带到工作中。“要相信团队,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大家心齐才能把事办好。”
“我们村是全市唯一挂牌中国乡村建设实验基地的村”
——好村子是治理出来的,不是怨出来的
作为镇领导,下乡办事,王勇也听到一些村两委班子抱怨村里工作不好开展,让镇上多关照多搭把手,帮助做好群众工作,把难题给村多解决些。但在双河村,这样的话王勇却很难听到。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我们村不是没困难。困难也多。但我们尽力都自己化解办好。”汤宴辉感触地说。作为村主任,很多具体工作执行都落在他身上。“村民由于收入有限,对一分一厘都看得很重。但村民也不是蛮不讲理,大伙要的是个明白,要的是个理。”
年初,村里按照市、镇等部门要求清理整顿低保户数。吃低保在农村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乡里乡亲,沾亲带故的,谁家没个难事,谁不找人帮个忙。让谁吃低保,让谁不吃低保,都是开罪人的事。咋办?
那就一把准尺量到底,严格把好关,把工作做细,做到位。除了上级的规定动作外,村两委还参考镇上的做法,建立起低保动态评议例会和计生工作例会等例会制度。谁该不该吃低保,让全村村民都来评一评,议一议。按照新政策新标准,全村低保户从以前的50多户缩减到5户。村里工作反而更好开展了。
近年,各地都纷纷探索乡村管理从乡村治理转变,双河村也是这方面的急先锋。村里不仅财务事权全公开,还积极组建协会、合作社。
“以前说村里种的水稻蔬菜不打农药,养的猪鸡鸭只喂粮食,不仅外人不相信,村民自己也说办不到。而这几年我们都做到了。”李显俊说,通过村两委的带动治理和村民协会合作社的自我治理,产业兴盛村民更富,村居环境也大为改观。村里有机米每斤卖到了5元,年产量达到24万斤,一斤白菜卖出了6元高价,生态蔬菜达到30亩,合作社20头粮食猪年初就被人认养。全村逐渐形成了种养业有效循环的生态农业产业链。
“瞧,我村被授予了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实验基地。每年都要考评,达不到就要摘牌的。”李显俊指着墙上的一个招牌乐呵道。记者望去,村会议室里,“先进基层党组织”、“党组织建设‘五好班子\’”等各种荣誉奖牌挂了满满一墙。
新闻推荐
日前,记者在简阳市石桥镇窝窝店村看到,该村的新农村聚居点配套成熟,村民已经入住。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通车后,依托便利交通区位优势,该村正积极引入项目,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热潮。图为环境优美的窝...
简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简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