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点赞别样“村晚”。
简阳石板凳镇运动闹新春,村民乐在其中。正月初一,在离资阳城区15公里的雁江区迎接镇杨柳场(又称黄添湾),一场别开生面的草根迎春联欢活动在场镇小学的操场上热闹举行。
台上表演者虽是业余爱好者,但他们精湛的舞技、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深深吸引了台下观众的眼球,偌大的操场内座无虚席。
一台“村晚”聚人心
“我们准备了20多个节目,有唱歌、跳舞、小品、脱口秀等,都是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作为“村晚”的总策划人刘琦指着舞台上的演员告诉记者,“他们都是这湾湾的人,正在跳舞的是卖毛线的毛线西施刘四妹,等到上台的那个是风趣幽默的张二爷……他们都是喜欢文艺表演的草根。”记者发现,参加此次“村晚”表演的人中,大多数都为中年人,但也有平均年龄77岁的老年文艺爱好者。
“我们年轻的时候都是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哪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欣赏文艺表演,更别说自己表演了。可如今大家日子好了,兴趣爱好也更宽泛了。”黄添湾舞蹈队的队员李婆婆告诉记者,“坝坝舞不光城里人喜欢,我们也喜欢。”
“见这些叔叔嬢嬢、公公婆婆喜欢跳舞,我就想着组织一场属于我们自己的晚会,免得大家一过年都跑去打麻将了。”刘琦告诉记者,由此,黄添湾的第一届“村晚”应运而生。
这一点,平时在成都上班,偶尔回老家的凌霞感触很深。“我们这个村是一个大村,人不少,但平时大家都不在,特别是年轻人,都在外地。很难看到这么多人聚在一起。”这样一台略微粗糙的晚会让平日里宅在家里的男女老少都欢聚一堂,一起闹新春。
一台“村晚”忆年味
“办这样一场晚会,钱从哪里来?”面对记者的提问,刘琦摊了摊手,“我们是白手起家,东家借音响、西家借场地这样东拼西凑办起来的。”
除了这些,化妆、服装这些就表演者自己负责,“大家都很乐意,让村里人过个热热闹闹的年,自己也自娱自乐一下。”刘琦告诉记者,“第一次办,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办得稍显简陋。但我觉得收效甚好,看着操场上座无虚席,观众喜笑颜开的场景,我决定把‘村晚\’持续办下去,最好是能够影响周围的村庄,让村村都有一场属于自己的‘村晚\’,这样就可以追回那些消失的年味了。”
实习记者 李小凤
同步播报
运动闹新春 耍得真高兴
欢快的腰鼓打起来,好听的歌曲唱起来。2月14日,简阳市石板凳镇菜子村文化娱乐广场人头攒动、彩旗飞扬,由该村举办的“金猴闹春 、幸福菜子”村民闹新春活动在这里举行,闻讯而来的村民里齐聚广场,美美地享受了一顿“文化大餐”。
喜庆的锣鼓、欢快的腰鼓、喜气洋洋的坝坝舞拉开了活动的帷幕,拔河、插秧、背气球、剥玉米、篮球、歌舞等一个个农味十足的比赛项目热热闹闹地进行着。场上的人赛得欢,场下的人看得乐,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比赛现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100余名参赛选手来自该村的7个组,最大的参赛者已80多岁,最小的仅6岁多。他们中有成天忙碌在田间地头的“庄稼汉”,有返乡的农民工,也有放假在家的学生,大家摇身一变,成了赛场上的运动健儿。
该村5组村民杨开心非常高兴,他说:“村里第一次搞这么热闹的活动,咱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还真不赖呢,又热闹又高兴,今天耍安逸了,下一次我还要参加!以后能多搞些这种文化活动就好了。”
胡智 本报记者 张方金 范宇
新闻推荐
大街小巷,有他们履职为民的铮铮誓言;工厂社区,有他们调研走访的匆匆身影。翻开市政协2015年履职日历,加快“三区一都市”建设、奋力打造全省经济强市中心城区建设、助力***、谋划“十三...
简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简阳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