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冬梅 本报记者 王继 实习生 韩菊芳
春耕农忙时,基层干部群众在忙啥?3月17日,本报走基层记者来到简阳市最偏远村之一的平息乡云林村,看到了一幅干部群众脱贫求富的忙碌场景。
“杨书记,辅正药业有限公司明天要派人下来讲解苍耳种植的技术,你去通知村民都来参加下嘛。如果真的搞得成,对带动村民脱贫很有帮助哦。”“要得要得,我马上去张罗。”3月17日上午10时许,云林村村委会办公室内,村第一书记张杰正在跟村支书杨继明商讨第二天的苍耳推广会的事宜。这个来自简阳市食药监局的第一书记其实是个“90后”女孩,她刚从城里办完扶贫项目争取的事,又马不停蹄坐车一个半小时赶回村上。
云林村地处简阳市与乐至县交界处,地理位置偏僻,水源差,空心村现象突出,基础设施和经济条件差,是丘陵地区典型贫困村。
为了早日摘掉贫困村帽子,在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帮扶下,近年云林村两委铆足了劲,花足了心思。
去年8月到任后,张杰发现当地村民有散种牛蒡子的传统。因牛蒡子有着种植技术简单、村民容易掌握,价格比较平稳、受市场影响较小等特点,他决定发动老百姓规模化种植牛蒡子。该村积极与简阳市食药监局对接,对传统的牛蒡子品种进行了改良升级。新的牛蒡子品种具有苗矮、产量更高等特点,亩产平均增收300余元,提高了村民种植的积极性。目前,该村种植牛蒡子100余亩,预计产值达15万元。
记者在田间看到,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牛蒡子茁壮成长,叶肥根壮。“今年的牛蒡子比往年的长势好得多,是一个丰收年哦。”正在地里管护牛蒡子的村民艾心银看着长势良好的牛蒡子幼苗,脸上笑开了花。
目前正是春耕时节,农业生产正是用水的时候,便利的水利设施正在发挥作用。“以前都是从家里挑水到田里去浇地,累人又费时。”在就近的山坪塘里挑水浇菜的村民龙素华说,“现在好安逸嘛,地边就有水”。
要想脱贫,光靠政府支持是不行的,还要自己努力,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改变脱贫等靠要的现状。为此云林村两委积极走访贫困户,摸清致贫原因,量身打造脱贫计划。
云林村9组村民马厚金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60多岁的马厚金,原本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双儿女也孝顺,但老伴查出子宫癌之后,高昂的手术、化疗费用让他家变得一贫如洗。他和老伴失去了信心,不知道该如何生活下去。村两委在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上到他家走访、了解,并把他家纳入简阳食药监局的重点帮扶对象。在多次走访中,村两委帮助他重拾生活信心,并根据他常年养猪、种地的情况,鼓励他大力发展养殖业。如今,马厚金家养猪20余头、养羊10余只,种地10多亩,通过他自己的努力正在逐步脱贫。
马厚金只是云林村贫困户中的一个缩影,该村其余贫困户也正自力更生,努力发展产业,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除了产业,云林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改善。通村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被清淤的两口山坪塘、新建的拦水田埂深受村民欢迎,农业生产用水再也不愁;村级文化活动阵地地面已全部硬化,娱乐健身设备已安装完毕,围墙护栏正在安装;村卫生室投用了,村民看病不用往城里跑了……生产生活环境逐步改善,提高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积极性,脱贫致富更是信心十足。
尽管发展难题依然颇多,但在团结、有干劲的村两委的带动下,云林村村民们相信今年一定会是硕果累累的收获年。
新闻推荐
自今年2月开工以来,321国道雁江区临江寺味业至简阳市新市镇段改造工程进展顺利,目前东侧半幅的路沿带已完成浇筑3公里,改造工程计划今年7月完工。图为工人正为浇筑路沿带作准备。本报记者王...
简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简阳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