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定西 今日通渭 今日陇西 今日漳县 今日渭源 今日岷县 今日临洮
地方网 > 甘肃 > 定西市 > 今日临洮 > 正文

每一株小草都在歌唱 著名诗人阿信和他的诗歌印象

来源:甘南日报 2021-12-22 09:30   https://www.yybnet.net/

□王朝霞

作家简介

阿信(1964年——)原名牟吉信,出生于甘肃临洮,当代诗人。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长期在甘南工作。诗歌大多以青藏高原、甘南草地为背景。出版诗集有《阿信的诗》《草地诗篇》《致友人书》《那些年,在桑多河边》《惊喜记》等。作品被翻译为英、法、韩等多种文字。曾获第四届徐志摩诗歌奖(2015)、第四届西部文学奖(2016)、第二届昌耀诗歌奖(2018)、《诗刊》陈子昂年度诗人奖(2018)、第二届十二背后?梅尔诗歌奖年度诗人奖(2021)等重要奖项。

让一个很少写诗的人去写一个诗人、且是名气和影响力享誉全国的诗人,心里多少会有点忐忑。我一直在想:要怎样才能用最精炼的语言把一个集横溢的才华,脱俗的气质和有趣的灵魂于一身的诗人,360度无死角地呈现给大家?

前些日子去冶力关参加一个笔会,碰巧跟阿信老师同车而行,我于是说出了心里的忐忑。他非常大度地说:放心去写吧,有趣点儿就行……

感谢他的开放和包容。

最早记住阿信这个名字,缘于那首《山坡上》的诗歌。记得当时读完这首诗时,我心里没来由地咯噔了一下:怎么会有如此干净到辽阔的表达?

车子经过

低头吃草的羊们

一起回头——

那仍在吃草的一只,就显得

异常孤独

寥寥数字,瞬间就铺陈出天地之间棱角分明无限清晰的孤独感来,让人不由分说就陷了进去。以至后来,我每每外出途经草原时,总是情不自禁地把目光投向山坡上低头啃草的那些羊群,猜测哪一只羊,会是心无旁骛于自己世界最孤独的那只……

那时候还没有博客没有微信,要读阿信的诗歌,只能等新出刊的《格桑花》。我很期望再能读到像《山坡上》那么干净独特的诗歌。2008年5月,阿信出版了第一本个人诗集《阿信的诗》,草地一样绿的封面,很吻合草原即将到来的春天。做为他的“宽粉”,我有幸求得一本拜读学习。至此发现,他的诗以及诗歌语言都是暖意、质感、小众,有着初雪一样的洁净。对于一个有着严重文字洁癖的人来说,这是一件很值得欣慰的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逢文学的高光时期,一个人若被冠以“诗人”二字,必定会成为无上荣光的发光体。而当时,阿信、桑子、完玛央金被称为甘南诗坛的“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在辽阔的甘南草原上。因此当我认识阿信的时候,他已经是被无数粉丝追随的那个发光体了。记得一位外地诗友得知我生活在甘南后,无不羡慕地在博客里留言:生活在甘南好幸福啊,可以随时见到诗人阿信……他哪里知道,虽然我们同居一城,但诗人阿信也不是想见就能见的。倒是我,算得上是个例外:因为新闻记者这个身份,又加之前些年我正好对口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采访报道工作,所以倒是偶尔能谋他一面。甚至还能偶尔用诗歌给他画像呢!

那次也是去参加师院的一个活动。当时,阿信端坐在主席台上,不苟言笑的样子颇是好玩儿。我一边在纸上乱画一边想:每当这样的时候,诗人阿信去哪了呢?顺着这个思路,我竟给他划拉了一首短诗,写完后还差点笑出声来。时隔多年,我只记得末尾两句:当你正襟危坐时,你和你的诗歌在哪里?你是否听见,窗外的小草一直在歌唱?

当然,当我以记者的身份出现的场合里,阿信也只是以行政领导的身份出现。这样的时候,我们很少打招呼——我一贯缺乏跟领导沟通的能力,阿信似乎也矜持于我的性别——这一点倒是很符合诗人气质:大多数写诗作文的男人,无论多少岁都会依然保持着难得的羞涩和孩子气。在我的眼里,阿信也是。

十年前的秋天,在冶力关的一个笔会上,醉了酒的阿信拉着一众人去他房间聊天。一开始,屋里一派勃勃生机,沙发上床上到处挤满了人。阿信坐在靠窗的位置,就着窗外奔腾不息的冶木河水给大家讲一些遥远的往事。听故事中的人们忽而捧腹大笑忽而集体沉默,只有阿信的眼神一直亮着,有点众人皆醉他独醒的味道。夜深以后,人们开始打着呵欠逐一溜走。至凌晨两点多时,屋里只剩下我和李德全老师还强打着精神在聆听。阿信也不在意大家的离去,仍然专注于自己的回忆当中。让我讶异的是,即使醉酒,阿信的思维依然清晰得惊人,若是一个话题延伸或分叉至另一个话题,绕一大圈儿后他竟能滴水不漏地给接回来,且条理清楚得没有一丁点儿重复。正是他这样认真而专注的倾诉,让睡意朦胧的我们不忍心离开——大凡优秀的诗人,心里都住着一个羞涩的孩子。只有醉了酒,才愿意把关在心里的那个孩子给放出来。而平时,他只能一首接一首地写诗,一次又一次地完成和自己的对话:

在赶往医院的街口,遇见红灯——

车辆缓缓驶过,两边长到望不见头。

我扯住方寸已乱的妻子,说:

不急。初冬的空气中,

几枚黄金般的银杏叶,从枝头

飘坠地面,落在脚边。我拥着妻子

颤抖的肩,看车流无声、缓缓地经过。

我一遍遍对妻子,也对自己

说:不急。不急。

我们不急。

我们身在尘世,像两粒相互依靠的尘埃,

静静等着和忍着。

——《在尘世》

2015年深秋的一个黄昏,我拎着相机在师院校园里独自一人晃荡,幻想着能偶遇一两个陌生而新鲜的镜头,能让我创作出“惊世之作”。就在这样漫无目的地行走中,我在夕阳温柔的光影里看到了一个醒目的红色横幅,上面赫然写着:祝贺我校诗人阿信斩获徐志摩诗歌奖!这个由中国诗歌学会、浙江省作家协会和海宁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奖项,在国内诗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自然不言而喻。当我端起相机,把镜头稳稳地对准那条横幅时,我清晰地感觉到心头掠过一丝暖意——和文学有关的任何一份殊荣,都值得我们去仰视。阿信获此大奖,荣耀又岂止属于他本人?甘南草原上的每一棵小草,都应该对他肃然起敬。

有一段时间,我会经常去阿信的新浪博客串门。每次去,都会有更新。仍然是很安静很节制的诗歌气质,仍然是让人读了又读不忍翻页的暖意。至于那些获奖信息、别人的评论,就更不稀奇了。似乎,那些独具慧眼的大刊编辑时刻都在眼巴巴地等着阿信更新。只要一出现新作品,立马就会被他们收入囊中变成一粒粒铅字……

所以,经常会听到外地诗人表达对阿信的仰慕之情。一位东北诗友在微信上跟我唠:你们甘南有个诗人老厉害了,你认识他不?叫阿信……那口气热烈如一团燃烧的火焰,似乎他分分钟就能跨越千山万水来到甘南,见那个厉害的诗人阿信。

文学的力量到底有多强大?四川阿坝州建了一个以作家阿来命名的书屋,一度成为众多文学爱好者慕名前往的精神宇宙。而阿坝州每年一届以阿来命名的诗歌大赛更是受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人士的广泛关注,为推介和宣传阿坝起到了超于预期的作用。所以,外地诗友羡慕阿信生活的甘南,就一点也不足为奇了。我自己不也是为了见阿来一面,专门给今年的“阿来诗歌节”大赛寄了稿吗?只可惜疫情原因未能去现场面见阿来,成为心头憾事。好在我已学会自我安慰:“没关系,反正咱大美甘南还有阿信,反正可以随时随地读他写给甘南的那些诗……”其实,随着这些年在全国各大赛事上频频亮相,阿信的名字早就走出了甘肃。对于甘南而言,阿信始终是一张不容置疑的诗歌名片。

久居甘南,阿信给脚下的这片土地写了很多诗。在追求天地合一的大美中,他经常以诗歌的形式来完成一种与众不同的人生体验。比如大美——

有一种独白来自遍布大地的忧伤。

只有伟大的心灵才能聆听其灼热的绝唱。

我是在一次漫游中被这生命的语言紧紧攫住。

先是风,然后是让人突感心悸

四顾茫然的歌吟:

“荣也寂寂

枯也寂寂”

——《小草》

比如友情——

说定了,陪你去玛曲对面的唐克

看亚洲最美的草原,看雨后河曲

壮丽的日出……

我闲居已久,懒于出门,心中长满蘑菇。

我们搭伴去唐克,是第一次。也可能

是最后一次。

雨季如此漫长,草原上的小路泥泞不堪,

我去屋后林中

砍两根顺手的木杖,趁着晨雾未散

——《雨季》

比如孤独——

点燃烛光,静听窗外细致的雨水。

今夜的马,今夜的峭石,今夜消隐的星辰

让我独享一份冷峭的幽寂。

让我独坐高原,以及诗歌中

无限寂寥的黑色毡房。

我于这样的静寂中每每反顾自身。

我对自己的怜悯和珍爱使我自己无法忍受。

我把自己弄得又悲又苦又绝望又高傲。

我常常这样:听着高原的雨水,默坐至天明

——《独享高原》

比如日常——

下雪的时候,我多半

是在家中,读小说,写诗,或者

给远方回信:

雪,扑向灯笼,扑向窗户玻璃

扑向墙角堆放的过冬的煤块、牛粪。

意犹未尽,再补上一句:

雪,扑向郊外

一座年久失修的木桥。

在我身后,炉火上的铝壶

噗噗冒着热气

……

——《那些年,在桑多河边》

阿信在曾在一篇创作谈中表示:在高原生活得久了,一个人会变得宁静,虔诚,少几分轻佻。按藏族人的说法,每时每刻,都会有神灵从你头顶经过——你必庄重,你必虔敬。我就是这样对待我写作的文字——因为我所处的高原不仅神秘,而且有灵。我在这里写作,我在这里生活,我在这里爱、在这里歌哭,我在这里慢慢老去。这一切,按我的理解,就是自然,就是诗。

他说,我常常惊奇于高原上那些普通牧人家或僧舍的普通早晨。一个牧人和僧人的早餐一般是由一碗酥油茶、一碗糌粑构成的。这份早餐简单到了极致。但这些最基本的物质不但提供着一个人的全部肌体能量,也支撑着他元气充沛的精神世界,更维系着他内心恒定的信仰维度。更多的时候,我希望自己就是那个牧人,或者僧人。我希望在自己的诗歌里,真正抵达一个那样的早晨……

事实上,诗人阿信早已经抵达了无数个这样的早晨:晨曦清澈,炊烟轻盈,每一株小草都在他的笔底下深情歌唱……

诗人桑子说,80年代初,他和阿信刚刚大学毕业分配到甘南时,两人都穿着时兴的喇叭裤,留着又酷又帅的长头发,满怀抱负地想用文字给甘南草原画像。也许,从他们踏入甘南的那一刻开始,诗歌就在他们的心中稳稳地扎下了根。也许命中注定,阿信要成为甘南的阿信,然后,再把甘南以诗歌的形式带向全世界……

新闻推荐

甘肃临洮:花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11月30日,临洮县一花卉基地的工人在整理蝴蝶兰。近日,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各花卉基地的蝴蝶兰竞相绽放,工人忙着管护...

临洮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洮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洮砚,重生的瑰宝2021-12-12 07:48
评论:(每一株小草都在歌唱 著名诗人阿信和他的诗歌印象)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