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定西 今日通渭 今日陇西 今日漳县 今日渭源 今日岷县 今日临洮
地方网 > 甘肃 > 定西市 > 今日渭源 > 正文

霸陵,诗人最爱的帝王陵

来源:济南日报 2021-12-27 11:3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李雪萌

这两天热搜上火爆的汉文帝霸陵,是文学界最有名的帝陵。

“灞桥”、“霸陵亭”、“灞桥柳”、“灞上”经常出现在文人笔下,连带着霸陵也为诗中常客,与之有关的诗、词、曲多达数千首。

除霸陵外,人们所熟知的帝王陵园还有茂陵、昭陵、孝陵、长陵等。无论怎样的功业,最终都是一座陵冢,留给后人的,更多只是诗人们的怀古幽情。

诗在灞桥风雪驴背上

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召开线上会议,确认西安东郊白鹿原西端的江村大幕,即是真正的汉文帝刘恒之墓霸陵。

消息顿时就冲上了各个热搜榜,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热议。

这主要是因为汉文帝刘恒本身的存在感,以及“文景之治”的名气。另外,评论区的网友们也非常喜欢“霸陵”这个名字。

“霸”字看上去,与皇家的威仪十分相称,作为帝王陵寝之名再合适不过。所以有不少人提问:是谁起了这个名字?毕竟连秦始皇的墓都不敢叫“霸陵”。

霸陵之霸,跟威风霸气并没有关系,只是因靠近灞河(也作霸河)而得名。换言之,如果它靠近的是渭河、延河,那名字就

会是“渭陵”、“延陵”,并没什么霸

气侧漏。

“霸”与“灞”之变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命名的习惯—很多河流的名字原来都不带三点水,后来为强调这是一条

河的名字,在演变中加上了

三点水的偏旁。

霸陵是文学史上最有名的帝王陵,没有“之一”。有人统计,《全唐诗》中提及霸陵(或灞陵、霸亭、灞池、灞桥、灞岸)的

有两百多首,两宋至清

与之相关的诗、词、曲更是多达千首。

霸陵依灞河而建,距离长安不远,是进出长安、特别是东去洛阳的必经之路,“凡自西东两方面入出峣、潼两关者,路必由之”。可见当年汉文帝虽然坚持薄葬,但是对风水的选择还是非常考究的。

灞河上修建有灞桥,长安城内人送亲友离别,常常以送到灞桥为止,这座桥也就成了中国诗词中最著名的桥之一。

隋文帝时在灞桥的两岸广植柳树。隋朝很短,到了唐朝时这些树已经长大,两岸垂柳依依,“柳”与“留”同音,正适合临别之人折枝相赠。

霸陵和灞桥、霸亭等,似乎天生就是为诗情而存在。

明张岱在《夜航船》里曾载: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

与这个故事相关的还有另一位晚唐诗人郑綮。曾经有人问郑綮:“相国近有新诗否?”他回答说:“诗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中(指官场)安可得之?”

明代画家吴伟有一幅《灞桥风雪图》,山岩积雪,树木萧瑟,行旅之人骑驴正在通过一座狭小的木桥。刚毅中透着凄凉,又暗含一种高洁与孤标傲世,与很多苦吟派诗人的清冷气质很像。

不过对于“灞桥风雪”,也有人有不同的理解:此风雪非彼风雪,而是每当春意盎然、春风扑面之际,柳絮漫天飞扬,有如飞雪。这样解释,原本的肃杀枯寂之意,立即就为妩媚飘逸所替代。两种意境都是自然造化,皆为诗情。

伤别怀古之作的顶流

如果说“床前明月光”是李白最有群众基础的一首诗,那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恐怕就是诗仙最有名的一阕词。

这首《忆秦娥·箫声咽》与《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并称,从宋代开始就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首词被认为“对此茫茫,百端交集”、“音调凄断”、“实冠今古”。虽然对于其是否为李白所作仍有争议,但它是伤别怀古之作的顶流却没有任何质疑。

李白还有另一首写霸陵的诗作——《霸陵行送别》:

送君霸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黄鹂愁绝不忍听!

此一首就是比较鲜明的李白的气质,有点“小蜀道难”的感觉。唐代诗人以霸陵入诗的非常多——

君声日下闻来久,清赡何人敢敌手。

我逃名迹遁西林,不得灞陵倾别酒。(刘商《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

一条归梦朱弦直,一片离心白羽轻。

明日灞陵新霁后,马头烟树绿相迎。(高蟾《灞陵亭》)

执象宗玄祖,贻谋启孝孙。

文高柏梁殿,礼薄霸陵原。(白居易《德宗皇帝挽歌词四首》)

到了宋明清时期,霸陵依然是文人们借古抒情的最爱之一。

许庭的《临江仙》:“不见霸陵原上柳,往来过尽蹄轮。朝离南楚暮西秦。不成名利,赢得鬓毛新。”

周邦彦《西河》:“长安道,潇洒西风时起。尘埃车马晚游行,霸陵烟水。乱鸦栖鸟夕阳中,参差霜树相倚。”

柳永则在《少年游》中写道:“参差烟树霸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还有“襄阳古道霸陵桥,诗兴与秋高。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雄豪”、“秋风清渭水,衰草霸陵桥”、“政在霸陵风雪里,管是襄阳孟浩然”、“秋风霸陵树,落日鼎湖弓”、“客从东方来,衣上霸陵雨”……

在诗人笔下,霸陵的烟树、衰草、垂柳、夕阳,尽是前朝风物,触目所及皆为伤怀离别意。霸陵,可以说是千百年来文学史上感慨兴衰、托古怀今、惆怅叹别的一个热门网红地。

关羽挑袍、李广遭拒……

霸陵故事讲更多

诗词中随处可见的霸陵,并非仅指汉文帝的陵冢,而是泛指这一带区域。因为是在灞水边,霸陵这个地带以前也叫霸上。《史记·项羽本纪》所载“鸿门宴”故事发生地,就在“霸上”附近,离陵墓所在地也不远。

诗人们笔下的霸陵,最主要的典故,除了赠柳伤别,还有一个就是“故将军”。

故将军,指的是李广。《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讲了这个故事:

李广退居林下,某天晚上与人在乡下饮酒,回来走到霸陵驿亭,亭尉喝醉了,呵斥禁止李广通行。李广的随从说:“这是故李将军。”亭尉说:“今将军尚且不能夜行,何况故将军?”李广只好在亭子外面露宿一夜。

这个故事经常被后人拿来借代英雄落魄或者失意失官之人不被待见。庾信、辛弃疾、苏轼都曾写过这一题材,“霸陵醉尉”也成了一个成语。

故事其实还有后半场:此事过后没多久,匈奴进犯,李广重新被起用。他请求武帝批准,派那个霸陵尉与他同行;到了前方军中,就把那个亭尉斩了——司马迁没有避讳,一代飞将军,其实也心胸褊狭。

豫剧、京剧、秦腔、汉剧等多种戏曲中,都有“辞曹挑袍”“关公挑袍”的剧目。

“挑袍”的发生地,在灞陵桥。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得知刘备去向后,挂印封金,保二位皇嫂离许都。曹操知关羽去志不可夺,率众将送行,至灞陵桥,见关羽横刀立于桥上,赠以锦袍。关羽恐其有诈,以刀挑袍,告辞而去。

关公挑袍是在灞陵桥没有争议,但是在哪一个灞陵桥却有不同的说法,河南许昌也有一座同名的灞陵桥。鉴于名人加持的重要性,许昌自然也不愿意放弃这个地名,也在大做关羽挑袍的文章。

实际上,在甘肃渭源县,还有一座灞陵桥,据说由明朝开国大将徐达题写桥名。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充满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也正是历史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就像是文帝的霸陵,在千百年来的时间流逝中逐渐模糊,直到今天才又重新为人所明确知晓。

几乎每一位帝王都留下了高大辉煌的陵园建筑,除霸陵外,还有茂陵、昭陵、孝陵、长陵等,也都是文人笔下吟咏抒怀的对象,诸如“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如春天气忘归客,忽乱乡心到孝陵”……

无论怎样的功业,最终都是一座陵冢,留给后人的,更多只是诗人们的怀古幽情。

咸阳古道早已音尘绝迹,灞桥年年依旧参差新柳色,但西风残照下,汉家宫阙已尽成灰。

新闻推荐

渭源:多措并举保障困难群众温暖过冬

渭源讯(新定西·定西日报通讯员李萍任习榕)渭源县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实际行动,聚焦...

渭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源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霸陵,诗人最爱的帝王陵)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