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甘南 今日合作 今日夏河 今日玛曲 今日舟曲 今日碌曲 今日迭部 今日临潭 今日卓尼
地方网 > 甘肃 > 甘南市 > 今日甘南 > 正文

诗境、情境、意境交融的风俗画

来源:新安晚报 2021-09-10 09:53   https://www.yybnet.net/

□合肥滋芜

资深新闻工作者王正忠先生的散文、随笔,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唯美与朴实,宛如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风俗画。

王正忠爱西湖。读他的《西湖诗粹的遐想》,犹如欣赏一幅描绘江南的水墨画。画中有历史穿梭。日出日落中,千姿百态的西湖泛起涟漪,如一位睡美人满怀山情水韵。往来杭州的风雅之士,把西湖奉为掌上明珠,他们留下的大量诗文字画,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可谓集古今之大成。后人观之,如仰视浩瀚无垠的璀璨星空,不禁沉思遐想,顿生幽雅之意。西湖风平浪静,却似有历史的潮流涌动,源于作者通过文中的诗词意象表达出充沛的人文气息。画中有哲思流动。山高水长,天高地厚,西湖边人来人往,天下行客倒映人间百态的柔波碧水,在古今诗画中攀登遨游,可谓“水驿山程梦相呼,一世人生若是乎”。水深水浅,四季色彩,对游子而言却不啻远山深潭组成的千难万险,他们倾听历史中的文化旅者旅途跋涉时吟唱的不朽诗篇。孤影的苦吟者在黎明破晓时分于山巅眺望天际,感叹世间几多磨难,羡慕古往今来嬉戏西湖的神仙眷侣。就像王正忠在《西湖的美》中说:“西湖美,美在文化。移步其间,仿佛已嗅到西湖遗韵的墨香,仿佛在和文人墨客攀谈,仿佛在品读风花雪月的浪漫。”他之所以能洞悉人性中柔软细腻的美,与他时刻站在历史的角度观照文化传统是分不开的。

《太平湖,我心中的湖》是一篇游记散文,王正忠寄情于太平湖,从初识到心灵寄托,从工作到思想栖息,文中充满复归自然、追求自由的欢欣之情。王正忠写作,表现出诗人思想的跳跃性,放眼世界却又能尽收眼底,可谓收放自如,十分潇洒,包含着寄情于世外桃源的思想情愫。北宋郭熙《林泉高致》有云:“山以水为血脉,故山得水而活……水以山为面,故水得山而媚。”即山水互为表里,才能形神兼备、气韵畅通,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山水远在天边却似近在眼前的微妙感受,源于情景交融的审美体验,也与作者对山水的独特观照密切相关。

《西行漫笔二章》巍然凄美,通篇气畅,行文富有力量,意象十分美妙。《万里长城第一墩》老辣苍劲、雄浑悲壮,如壮士拔剑四顾、怆然而立。《张掖七彩丹霞》轻盈秀美,在作者眼中,张掖的丹霞是彩虹,是霓裳,是上帝打翻调色板后形成的一个明艳绝版的天然画卷,如此生动形象的比喻,让宏大而缥缈的景观仿若就在读者眼前。

王正忠不仅倾心于自然山水,而且乐于亲近民俗人文,这在他的《走近甘南》《老街的眷恋》《初识华山》等一系列游记随笔中都有体现。《走近甘南》是一幅表现西域风貌的风俗画。在他的笔下,甘南的云很低,天很蓝,人很朴素,甘南拉卜楞寺的宝塔雕像、唐卡壁画、转经长廊清晰地跃入读者眼帘。甘南地区的自然文化、宗教信仰、人文环境,仿佛被他编织进藏族特色的堆绣编织品里,这种风俗民情的美淳朴自然,如同酥油茶一样清香扑鼻,夹杂着桑科草原的青草香气,伴随着甘南拉卜楞寺的庄严与神秘,沁人心脾,令人神往。

王正忠深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他热爱阅读,对书籍有独特的情怀。他在《书的情缘》中深情自白:“我始终认为,书的生命在于人的阅读,读的人越多,其生命越长,发挥的价值也就越大……因为爱读书,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充实;因为拥有书,我始终感到自己的精神世界很丰富。”常年阅读积累的学养,使他文思泉涌。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以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摄取华夏文明与时代风华,将中华大地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描绘成一幅幅风俗画,挥洒出自然率直、清俊通脱的魏晋风度。

新闻推荐

2021年甘南藏族自治州卫生学校招生简章

甘南藏族自治州卫生学校是一所建校42年的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1979年建校,学校环境优美、教风学风好、师资力量雄厚,...

甘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我爱我的祖国2021-06-04 00:58
猜你喜欢:
评论:(诗境、情境、意境交融的风俗画)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