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当福特汽车首次把“橄榄枝”伸向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时,无论是国外同行还是汽车用户,都在用疑惑的眼光观望着。10年后的今天,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已连续拿下福特汽车全球11个工厂20条冲压生产线订单,书写了中国制造抢占国际高端市场的精彩一页。
在创造这一“奇迹”的研发团队中,36岁的高级工程师姜良军功不可没。姜良军现任济南二机床压力机及自动化公司机械设计一室副主任。进厂15年来,凭借拼搏实干,他从一名技术人员成长为担纲国际项目重任的“多面手”。勤奋严谨,首次担重任不辱使命
2011年,福特项目首条生产线签约。项目成败关乎企业品牌形象,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综合研判,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党委把福特首条生产线设计主管的重任交给年仅26岁的姜良军。
福特的标准体系是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样本”。姜良军和设计团队面临的首个挑战,是把福特汽车长达数千页的《全球采购标准》编制成便于执行的标准文件。语言不同、标准不一,理解上的一个细小差别就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姜良军主动啃起这块“硬骨头”。他忘我地投身到工作中,零点以后下班成常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150多页的设计指导手册,为后续工作开展赢得时间。
年轻的姜良军能担此重任,得益于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的师徒传承——师傅带徒弟,严师出高徒。姜良军2006年大学毕业后就担任机械设计工程师,每天与设计图纸打交道。有一次图纸校对出现一个很小的误差,师傅就让他把全部500多个数据重新校对。他不敢马虎,一遍又一遍地校对,直到准确无误。
艺高胆大,逆行出征尽显担当
去年12月,美国福特位于密歇根州的MAP工厂冲压线改造项目进入安装调试阶段,急需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派员到现场指导。此时美国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外国人在美国没有安全保障,大家都避之不及。
关键时刻,姜良军再次站了出来。“项目到了关键阶段,必须有人去。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对国外情况和产品技术都了解,让我去!”回家后,他做通爱人的思想工作,瞒着父母,坚定地逆行而上。
这次改造项目,是对一条30年前日本制造的冲压线进行“大手术”,设备老旧、技术滞后、资料不全,在这个基础上改造比安装新线还要复杂艰巨。
姜良军知难而进。技术资料不全,他就组织开展大量现场测绘工作,积累完善数据;元件功能老旧,他就进行全面检测和适配分析,调整安装调试计划;疫情形势严峻,他就加强沟通督导,全面做好防护……确保每个环节万无一失。
美国福特雇佣的当地安装工人有些自负,自以为安装过各国设备,对姜良军的指导感到很不服气。有一次装配轴承,美国人坚持按他们自己的方法安装,结果怎么也装不进去。姜良军教他们使用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的工艺方法,问题迎刃而解。此后,他们的态度发生转变,对中国专家和技术越来越信服。
勇于挑战,紧盯前沿谋求突破
为应对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姜良军和研发团队研制出大型伺服冲压生产线、多工位压力机等引领市场升级的新产品,使集团具备为全球冲压用户提供“量体裁衣”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
随着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炙手可热。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紧跟市场需求,成功中标新能源电池生产线项目。首次进入该领域,研发任务再次落到姜良军头上。他带队到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调研2个月,了解用户需求和先进生产工艺流程。经过5个月努力,姜良军的团队攻克了新能源电池生产线关键技术。
“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不做低端产品,我们一开始就选择了最高标准。”姜良军说。他们凭借企业技术优势,创新集成化工艺流程,在项目设计理念、整体规划和目标定位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我们将紧盯世界最前沿,在创新实践中实现个人价值。”姜良军说。如今,他又接受了新的研发攻关任务。
(本报记者 李萌萌通讯员吴艳玲)
新闻推荐
线下强身健体 线上知识竞答“见证新黄河·永远跟党走”2021年山东沿黄全民健步走等您来参加
报名请扫码本报9月6日讯(记者王蓓贝)作为泉香之约·第九届济南国际泉水节的系列活动之一,“见证新黄河·永远跟党走...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