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缇 娜
趵突泉,南靠千佛山,东邻泉城广场,北望大明湖,泉水澄澈清冽,水盛之时,“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突出雪涛数尺,声如隐雷”,犹如“平地涌出白玉壶”,也似“万斛珠玑尽倒飞”,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中的济南名泉,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近日,随着济南地下水位持续抬升,济南八景之一的“趵突腾空”时隔两年再次出现。明崇祯《历城县志》卷二《封域志·山川》中曾云:“趵突泉,泺水之源也……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隐雷,冬夏如一,固寰中之绝胜、古今之壮观也。景标为‘趵突腾空’。”一时之间,络绎不绝的游客到此一睹天下第一泉的魅力。
在众多的游客中,有一个身影多次流连忘返于趵突泉,他就是济南市文联原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王振范。在他的眼中,池心深处那三股向上的水流,像壶中沸水似地不断涌动翻滚,喷出来的水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璀璨,宛若一颗颗洁白的珍珠。荡起的一层层涟漪,呈现出粼粼波光,与水中游弋着的红锦鱼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而碧绿如洗,清澈见底的泉水与周围的琉璃黄瓦、大红亭柱,构成了一幅人间仙境,游人凭栏俯瞰,尽得水趣。泉畔还有许多名人题刻,为名泉增添了颇浓的文化氛围。此情此景,不禁激起了王振范的创作欲望,他把他的心意融合于笔端,情寄翰墨,以蒲松龄的《趵突泉赋》抒发他对趵突泉的赞美,表达他对济南的悠久历史、璀璨文化的热爱。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济南府淄川(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他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方面,都可谓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高峰和绝响之作。
或是参加科举考试,或是会友,蒲松龄的一生中经常来往于家乡淄川和省府济南之间,并多次长时间客居或暂住,走遍了省城的大街小巷,因而怀着浓浓的济南情结。他多次游览大明湖、趵突泉、白雪楼等名胜古迹,流连其间不禁为之心醉,留有诸多诗赋赞咏济南的明湖秋月、佛山菊黄。
对趵突泉的喜爱,从蒲松龄所著的500余言的《趵突泉赋》中可见一斑。“泺水之源,发自王屋,以济为荣,下至稷门,汇为巨渎;穿城绕郭,汹汹相续……”在《趵突泉赋》中,蒲松龄先写泉水来源,接下来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写趵突泉的来历及建筑:“地下藏机,三峰而直上,散碎锦而成漪”;后以浓墨重彩对趵突泉喷涌的泉水从不同角度作了生动的描绘:“吞高阁之晨霞,吐秋湖之冷焰”“漱玉喷花,回风舞霰”“冬雾蒸而作暖,夏气缈而生凉”;紧接着再写不同状态下趵突泉的各种雄姿:“其出也:则奔腾澎湃,突兀匡襄,噌噌吰吰,炤翠色以盈裳。其散也:则石沈鹘落,鸟堕蝶飏,泯泯棼棼,射清冷以满眶”;最后“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更是不吝表达了对趵突泉的热爱。
不得不说,蒲松龄口中的趵突泉形象生动,可谓描写趵突泉的绝美诗文。而王振范选用“二王”字体写就《趵突泉赋》,布局严谨,章法合理,用笔变化多端,每个飘逸洒脱的字体如同趵突泉肆意喷涌的泉水一般,如行云流水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趵突泉之美、趵突泉之妙尽显其间,令人目不暇接,赏心悦目,足见其书法功底深厚。仔细品读,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他对趵突泉的钟爱,对济南文化的情有独钟,长卷中传递着诗情画意,每一句美妙的诗歌在疾笔奔放、刚柔并济的字体中构成一幅幅美丽画卷,趵突泉的旖旎风情跃然纸上,描画出了钟灵毓秀、底蕴深厚的济南气质。
之所以选择“二王”字体,王振范表示,一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山东人,“二王”字体能充分展现齐鲁文化;二是父子二人都是书法大家,他们的书法也体现了传承精神。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书法,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其子王献之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为东晋后起之秀,他笔下的草书,下笔熟练、润秀、飞舞风流,不亚于父亲王羲之。虞龢《论书表》称二人“父子之间又为今古”,合称“二王”“羲献”。“二王”书法源远流长,《趵突泉赋》乃千古佳作,他们二者穿越古今,在王振范的笔下相遇相融,书写了趵突泉的绝美风光,呈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传统文化盛宴,叹为观止!
(本文照片摄影:刘悦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素芬通讯员隗开拓)为贯彻落实全市城管系统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工作推进会精神,9月3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