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济南 今日章丘 今日平阴 今日济阳 今日商河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今日济南 > 正文

疫情管控之下的邮电新村1号楼

来源:农村大众报 2022-04-14 14:13   https://www.yybnet.net/

小女孩琪琪向社区工作人员送上抗疫画作。4月9日晚上7点半,南风徐徐。

辖区内3个管控区全部“解封”!济南市市中区四里村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韩希宁,再次走过邮电新村1号楼,心境与8天前大不相同。

4月1日下午,邮电新村36号楼3单元“管控”,涉及15户居民;当晚,经十一路48号院“管控”一个单元,涉及10户居民。那时那地,走过高耸的“1号楼”时,他禁不住若有所思。

4月2日下午,济南市召开疫情防控电视电话会。之后,市中区接着开会进行部署。大约晚上6点的时候,韩希宁在会场接到一则紧急通知——邮电新村1号楼“有问题”,须落实疫情管控措施。

当晚7点,街道和社区的工作人员进场,正式对邮电新村1号楼启动管控程序。这是四里村街道在本轮疫情防控中,需要落实管控措施的第3个单元。但这个单元,就是一座高楼!

邮电新村1号楼比较特殊,共26层,为一梯8户布局。此次落实管控措施,共涉及171户、378人。

从30到300,管控区的居民数陡然提升了一个数量级,一场真正的考验到来了……

“我得回自己家去”

晚上快8点的时候,区里的会议一结束,韩希宁就赶往邮电新村1号楼。

单元门外,红色的拦线已经拉起来,外出的居民,陆陆续续回来了。“怎么突然就封了?”个别居民一时不理解,情绪有些激动。

韩希宁提醒在场的工作人员,居民有情绪是人之常情,一定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工作。他说:“不管哪个点位上出现了问题,或者存在问题隐患,我们要做的就是及时果断采取措施,尽最大努力消除病毒传播风险。”

一位50岁左右的男子,当天过来看望老母亲,不想赶上了“封控”。“我得回自己家去,老婆孩子还等着我呢!”他说。

“咱们这个楼道现在整体存在风险,而且在电梯这样的封闭空间,病毒传播风险很高。”韩希宁语速不急不缓,“咱在楼道里走过了、电梯坐过了,不怕回去把风险带给老婆孩子吗?留下来可以照顾一下老母亲,这样不好吗?”

在耐心做居民安抚工作的同时,从应急部门调配来的帐篷迅速搭起来,街道、社区以及派出所的力量也悉数到位。

根据有关要求,“封控”之后的首轮核酸检测应4小时内完成。把居民安抚劝说各回各家后,“大白”出场,连夜展开核酸检测。

三组人员同时上阵,每组四到五人。除了进行核酸检测,他们还要完成“三个一”——

致居民的一封信,把为什么要落实管控措施说清楚;隔离服胸前贴着一个二维码,将楼上所有人员拉进管控服务群;携带一份1号楼居民底册进行核对,3月28日以来在此居住的人员,均要落实居家隔离措施……

“我孩子才几个月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3月30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了部分小区落实管控措施等情况。当晚,四里村街道办事处开会进行研判,对人员作出分工;要求一旦社区有事,相应的管控力量要立即赶赴现场开展工作。

“我们的管控物资都是提前装车,保证了第一时间响应。”办事处副主任宋晓妍说,“比如防护服,当时是按照一个点位20套配备的。”

工作紧锣密鼓,不觉夜静更深。

首轮核酸检测顺利完成,楼内居民的情况也摸排清楚,后续特情处置马上跟进。

1号楼有4位高龄老人,其中一位卧病在床的老人情况极为特殊,其儿子、孙子均在外地,并在当地的疫情防控一线。

午夜到来之前,工作人员联系上老人的家人,说明了这边的情况。很快,双方商定由在济南的其他亲属每天给老人送饭过来,然后由现场值班的“大白”送到老人家中。

不过,最棘手的还另有其事。

市民刘女士在邮电新村1号楼租了间办公室,但家不在市中区,平时有事才过来一趟。4月2日这天,她恰巧就在楼内。她的宝宝才几个月大,自己正处在哺乳期。回不了家,可怎么办?

刘女士心急如焚,一时陷入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煎熬。

这个情况太特殊了,得想办法!这边,社区工作人员一面安抚刘女士的情绪,一面找来被褥供其暂时休息;那边,韩希宁立即向上级“指挥部”作了汇报,请求协调。

“技术上评估可行,程序上落实安全”,操作起来涉及不同层级、多个部门,可不像这十几个字说出来这么简单。

经过各方努力,次日上午,刘女士“点对点”安全返回家中,并按要求进行居家隔离。

“烦躁是人之常情”

4月3日,晴空。头一天的小北风,不知何时变成了南风,把气温吹得逼近了20℃。

管控后的第一个早晨,1号楼的几位老人习惯性地下楼,到一楼走廊处透透气。莫道君行早,更有早来人。孙文娟正是其中之一。

“孙书记,你来啦!”单元门前,一位居民远远看见孙文娟,大声打着招呼。

孙文娟,曾经深耕英雄山社区十年的“老书记”,去年调任小梁庄社区,接替她的是戚曼。1号楼被列入管控名单的时候,戚曼刚被居家隔离。尽管如此,她也没有放下工作,时时线上调度社区工作。

此次3个管控小区均集中在英雄山社区,街道办事处从多处调集人员驰援。安抚居民,自然是脸熟更好讲话。4月2日晚上启动管控的时候,孙文娟接到通知后6点多就赶到了现场。

当晚,孙文娟和大家伙儿一直忙到次日凌晨2点半,回到家已经3点。两个半小时后,她又出现在1号楼前。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对参与疫情防控的人们来说,每天都是新的开始。

安抚想出去转转的老人,孙文娟劝而不说。有时候,倾听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对此,韩希宁也深有感触。“待在楼里出不来,烦躁气不顺,是人之常情。”他说,让大家把话说出来,宣泄一下,问题也就解决一大半了。

是的,居民心里都明白这么做是为了啥,闹情绪的话可能有人会讲两句,但出格的事没人会做。

“叔叔,你们辛苦了”

梁子超也被居民大爷当成聊天的对象。

在1号楼管控点服务的团队包括街道干部、街道城管、社区工作人员、派出所民警以及退役军人公益岗。38岁的梁子超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身着防护服的“大白”。

4月3日晚上他值夜班,大约8点多的时候,单元门里有人喊他。

“大爷,您有啥事?”

“没事,聊两句。”

两人当时说的什么,梁子超事后也记不太清了。不过当时大爷挺高兴,他也挺高兴。

“高兴就行了!”梁子超觉得,他们在外面值守不算什么,楼里的居民不容易,希望他们“吃好喝好别烦躁”。

35岁的王世坤也是退役军人、轮值“大白”。他们白班、夜班两班倒,每班12小时。白班忙碌,夜班相对轻松些,“居民们挺配合的,也没发生意外情况。”

处置突发有预案,但备而不用才是最好的结果。

穿上防护服就不能脱了,吃饭、喝水、上厕所都要受到影响。“尽量少喝水,上厕所的问题就克服一下。”王世坤觉得这些都是小事,“一套防护装备也挺贵的,得省着点用。”

他还提到一件事:小居民“犒军”。

4月6日傍晚6点多,晚班的值班人员刚交接完班,一位名叫王温馨的女孩出现在单元门口。

“叔叔,这几天你们辛苦了!”稚嫩的童声裹着一股暖流,飘动在夜风中。她送上自己画的“大白”战病毒水彩画,以此为叔叔阿姨们点个赞。

“犒军”的慰问品不止于此,还有4月4日的奶茶、4月8日的可乐。一位没有具名的居民在外卖单上留言道:天太热了,你们辛苦了!人最辛苦的时候都想喝口可乐,哈哈!

“还是我们自己来吧”

4月9日,艳阳天,南风呼呼作响。天气预报说,最高气温30℃。

上午9点半,吴鸿生全副武装从单元门里走出来,他们一组二人刚刚结束楼内环境消杀。

从26楼开始作业,一路下行,40分钟下来,人已气喘吁吁,防护服里面的热气模糊了吴鸿生的防护镜和面屏。这位街道办事处城管科的工作人员突然感觉有点虚脱,毕竟已经是57岁的年纪了。

同样是“大白”,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核酸检测团队,也是一路咬牙扛过来的。这一役,她们曾经三天两夜没回过家。

单是1号楼每天378人次的检测取样,就让这支英雄山社区的娘子军感觉那叫一个“酸爽”。

社区专职副书记杨洋,是她们中的一员。也许是胜利在望人抖擞,也许是提着一口气不松劲,社区小姐妹们9日上午进楼做核酸检测,没有感觉到累。

2天前,工作结束得早,杨洋晚上8点多就到了家。难得有时间陪孩子在小区院里玩会儿,不想她坐在那里睡着了……

4天前,入户核酸检测时,房门打开,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向着“大白”鞠躬,说了句:阿姨,谢谢你……

6天前,帮助身处疫情管控之中的超市店主分发居民团购的蔬菜生鲜,两个小姐妹忙活到晚上8点多……

一梦而过,醒来接着干!

9日下午3点多,姑娘们结束了当天面向社区居民的全员核酸检测任务。稍后的4点半转战1号楼,她们将进行“解封”前的最后一次入户访问,请居民们签署《自我健康承诺书》。

在1号楼现场的宋晓妍,跟她们通了电话,提出安排其他社区团队支援一下,让她们多休整会儿。这支娘子军的回答是:平时都是我们服务居民,还是我们自己来吧。

“10,9,8,7,6……”

9日,南风仍在呼呼作响,1号楼前飘动的党旗格外鲜艳。

陈女士带着儿子,远远对着单元门站在那里。她是来迎接“孩他爸”杨先生的。之前,她和孩子在娘家,没想到留给杨先生7天的“闭关”时光。

不时有人送东西过来,快递小哥抑或居民亲朋。“大白”一一代劳转交。陈女士跟儿子轻声交流着,言语中跳动着防疫、辛苦、感谢等词汇。

门开了,杨先生望了望妻儿,招招手,取了东西转身消失在单元门后。

气质够硬!不过,妻子向门里旁人看不见的眼睛挥手示意,一声“快上去吧”瞬间暴露了男人柔情的注视,也将人间烟火气铺陈一地……

“10,9,8,7,6……”在人们的齐声倒数中,时间来到晚7时。韩希宁向1号楼居民大声宣告:我们解封啦!

“谢谢大家的支持!”工作人员向居民代表献上花束;“谢谢叔叔阿姨!”女孩琪琪将齐心抗疫的绘画交到邮电新村第二网格网格长郭玲玉手中。

来自德州的郭学东,62岁,来济南给女儿看孩子赶上了此次“管控”。“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我们都看到了。”他说,“我给全家人说,少产生点垃圾,给他们减减负。”

与郭学东同龄的居民李建设,曾是一名军人。“当你也想为别人做点什么时,才发现别人为你做了那么多。”他说,“感谢,感恩!”4月9日晚上7点半,南风徐徐。

辖区内3个管控区全部“解封”!济南市市中区四里村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韩希宁,再次走过邮电新村1号楼,心境与8天前大不相同。

4月1日下午,邮电新村36号楼3单元“管控”,涉及15户居民;当晚,经十一路48号院“管控”一个单元,涉及10户居民。那时那地,走过高耸的“1号楼”时,他禁不住若有所思。

4月2日下午,济南市召开疫情防控电视电话会。之后,市中区接着开会进行部署。大约晚上6点的时候,韩希宁在会场接到一则紧急通知——邮电新村1号楼“有问题”,须落实疫情管控措施。

当晚7点,街道和社区的工作人员进场,正式对邮电新村1号楼启动管控程序。这是四里村街道在本轮疫情防控中,需要落实管控措施的第3个单元。但这个单元,就是一座高楼!

邮电新村1号楼比较特殊,共26层,为一梯8户布局。此次落实管控措施,共涉及171户、378人。

从30到300,管控区的居民数陡然提升了一个数量级,一场真正的考验到来了……

“我得回自己家去”

晚上快8点的时候,区里的会议一结束,韩希宁就赶往邮电新村1号楼。

单元门外,红色的拦线已经拉起来,外出的居民,陆陆续续回来了。“怎么突然就封了?”个别居民一时不理解,情绪有些激动。

韩希宁提醒在场的工作人员,居民有情绪是人之常情,一定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工作。他说:“不管哪个点位上出现了问题,或者存在问题隐患,我们要做的就是及时果断采取措施,尽最大努力消除病毒传播风险。”

一位50岁左右的男子,当天过来看望老母亲,不想赶上了“封控”。“我得回自己家去,老婆孩子还等着我呢!”他说。

“咱们这个楼道现在整体存在风险,而且在电梯这样的封闭空间,病毒传播风险很高。”韩希宁语速不急不缓,“咱在楼道里走过了、电梯坐过了,不怕回去把风险带给老婆孩子吗?留下来可以照顾一下老母亲,这样不好吗?”

在耐心做居民安抚工作的同时,从应急部门调配来的帐篷迅速搭起来,街道、社区以及派出所的力量也悉数到位。

根据有关要求,“封控”之后的首轮核酸检测应4小时内完成。把居民安抚劝说各回各家后,“大白”出场,连夜展开核酸检测。

三组人员同时上阵,每组四到五人。除了进行核酸检测,他们还要完成“三个一”——

致居民的一封信,把为什么要落实管控措施说清楚;隔离服胸前贴着一个二维码,将楼上所有人员拉进管控服务群;携带一份1号楼居民底册进行核对,3月28日以来在此居住的人员,均要落实居家隔离措施……

“我孩子才几个月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3月30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了部分小区落实管控措施等情况。当晚,四里村街道办事处开会进行研判,对人员作出分工;要求一旦社区有事,相应的管控力量要立即赶赴现场开展工作。

“我们的管控物资都是提前装车,保证了第一时间响应。”办事处副主任宋晓妍说,“比如防护服,当时是按照一个点位20套配备的。”

工作紧锣密鼓,不觉夜静更深。

首轮核酸检测顺利完成,楼内居民的情况也摸排清楚,后续特情处置马上跟进。

1号楼有4位高龄老人,其中一位卧病在床的老人情况极为特殊,其儿子、孙子均在外地,并在当地的疫情防控一线。

午夜到来之前,工作人员联系上老人的家人,说明了这边的情况。很快,双方商定由在济南的其他亲属每天给老人送饭过来,然后由现场值班的“大白”送到老人家中。

不过,最棘手的还另有其事。

市民刘女士在邮电新村1号楼租了间办公室,但家不在市中区,平时有事才过来一趟。4月2日这天,她恰巧就在楼内。她的宝宝才几个月大,自己正处在哺乳期。回不了家,可怎么办?

刘女士心急如焚,一时陷入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煎熬。

这个情况太特殊了,得想办法!这边,社区工作人员一面安抚刘女士的情绪,一面找来被褥供其暂时休息;那边,韩希宁立即向上级“指挥部”作了汇报,请求协调。

“技术上评估可行,程序上落实安全”,操作起来涉及不同层级、多个部门,可不像这十几个字说出来这么简单。

经过各方努力,次日上午,刘女士“点对点”安全返回家中,并按要求进行居家隔离。

“烦躁是人之常情”

4月3日,晴空。头一天的小北风,不知何时变成了南风,把气温吹得逼近了20℃。

管控后的第一个早晨,1号楼的几位老人习惯性地下楼,到一楼走廊处透透气。莫道君行早,更有早来人。孙文娟正是其中之一。

“孙书记,你来啦!”单元门前,一位居民远远看见孙文娟,大声打着招呼。

孙文娟,曾经深耕英雄山社区十年的“老书记”,去年调任小梁庄社区,接替她的是戚曼。1号楼被列入管控名单的时候,戚曼刚被居家隔离。尽管如此,她也没有放下工作,时时线上调度社区工作。

此次3个管控小区均集中在英雄山社区,街道办事处从多处调集人员驰援。安抚居民,自然是脸熟更好讲话。4月2日晚上启动管控的时候,孙文娟接到通知后6点多就赶到了现场。

当晚,孙文娟和大家伙儿一直忙到次日凌晨2点半,回到家已经3点。两个半小时后,她又出现在1号楼前。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对参与疫情防控的人们来说,每天都是新的开始。

安抚想出去转转的老人,孙文娟劝而不说。有时候,倾听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对此,韩希宁也深有感触。“待在楼里出不来,烦躁气不顺,是人之常情。”他说,让大家把话说出来,宣泄一下,问题也就解决一大半了。

是的,居民心里都明白这么做是为了啥,闹情绪的话可能有人会讲两句,但出格的事没人会做。

“叔叔,你们辛苦了”

梁子超也被居民大爷当成聊天的对象。

在1号楼管控点服务的团队包括街道干部、街道城管、社区工作人员、派出所民警以及退役军人公益岗。38岁的梁子超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身着防护服的“大白”。

4月3日晚上他值夜班,大约8点多的时候,单元门里有人喊他。

“大爷,您有啥事?”

“没事,聊两句。”

两人当时说的什么,梁子超事后也记不太清了。不过当时大爷挺高兴,他也挺高兴。

“高兴就行了!”梁子超觉得,他们在外面值守不算什么,楼里的居民不容易,希望他们“吃好喝好别烦躁”。

35岁的王世坤也是退役军人、轮值“大白”。他们白班、夜班两班倒,每班12小时。白班忙碌,夜班相对轻松些,“居民们挺配合的,也没发生意外情况。”

处置突发有预案,但备而不用才是最好的结果。

穿上防护服就不能脱了,吃饭、喝水、上厕所都要受到影响。“尽量少喝水,上厕所的问题就克服一下。”王世坤觉得这些都是小事,“一套防护装备也挺贵的,得省着点用。”

他还提到一件事:小居民“犒军”。

4月6日傍晚6点多,晚班的值班人员刚交接完班,一位名叫王温馨的女孩出现在单元门口。

“叔叔,这几天你们辛苦了!”稚嫩的童声裹着一股暖流,飘动在夜风中。她送上自己画的“大白”战病毒水彩画,以此为叔叔阿姨们点个赞。

“犒军”的慰问品不止于此,还有4月4日的奶茶、4月8日的可乐。一位没有具名的居民在外卖单上留言道:天太热了,你们辛苦了!人最辛苦的时候都想喝口可乐,哈哈!

“还是我们自己来吧”

4月9日,艳阳天,南风呼呼作响。天气预报说,最高气温30℃。

上午9点半,吴鸿生全副武装从单元门里走出来,他们一组二人刚刚结束楼内环境消杀。

从26楼开始作业,一路下行,40分钟下来,人已气喘吁吁,防护服里面的热气模糊了吴鸿生的防护镜和面屏。这位街道办事处城管科的工作人员突然感觉有点虚脱,毕竟已经是57岁的年纪了。

同样是“大白”,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核酸检测团队,也是一路咬牙扛过来的。这一役,她们曾经三天两夜没回过家。

单是1号楼每天378人次的检测取样,就让这支英雄山社区的娘子军感觉那叫一个“酸爽”。

社区专职副书记杨洋,是她们中的一员。也许是胜利在望人抖擞,也许是提着一口气不松劲,社区小姐妹们9日上午进楼做核酸检测,没有感觉到累。

2天前,工作结束得早,杨洋晚上8点多就到了家。难得有时间陪孩子在小区院里玩会儿,不想她坐在那里睡着了……

4天前,入户核酸检测时,房门打开,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向着“大白”鞠躬,说了句:阿姨,谢谢你……

6天前,帮助身处疫情管控之中的超市店主分发居民团购的蔬菜生鲜,两个小姐妹忙活到晚上8点多……

一梦而过,醒来接着干!

9日下午3点多,姑娘们结束了当天面向社区居民的全员核酸检测任务。稍后的4点半转战1号楼,她们将进行“解封”前的最后一次入户访问,请居民们签署《自我健康承诺书》。

在1号楼现场的宋晓妍,跟她们通了电话,提出安排其他社区团队支援一下,让她们多休整会儿。这支娘子军的回答是:平时都是我们服务居民,还是我们自己来吧。

“10,9,8,7,6……”

9日,南风仍在呼呼作响,1号楼前飘动的党旗格外鲜艳。

陈女士带着儿子,远远对着单元门站在那里。她是来迎接“孩他爸”杨先生的。之前,她和孩子在娘家,没想到留给杨先生7天的“闭关”时光。

不时有人送东西过来,快递小哥抑或居民亲朋。“大白”一一代劳转交。陈女士跟儿子轻声交流着,言语中跳动着防疫、辛苦、感谢等词汇。

门开了,杨先生望了望妻儿,招招手,取了东西转身消失在单元门后。

气质够硬!不过,妻子向门里旁人看不见的眼睛挥手示意,一声“快上去吧”瞬间暴露了男人柔情的注视,也将人间烟火气铺陈一地……

“10,9,8,7,6……”在人们的齐声倒数中,时间来到晚7时。韩希宁向1号楼居民大声宣告:我们解封啦!

“谢谢大家的支持!”工作人员向居民代表献上花束;“谢谢叔叔阿姨!”女孩琪琪将齐心抗疫的绘画交到邮电新村第二网格网格长郭玲玉手中。

来自德州的郭学东,62岁,来济南给女儿看孩子赶上了此次“管控”。“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我们都看到了。”他说,“我给全家人说,少产生点垃圾,给他们减减负。”

与郭学东同龄的居民李建设,曾是一名军人。“当你也想为别人做点什么时,才发现别人为你做了那么多。”他说,“感谢,感恩!”

新闻推荐

公交卡未信息登记4月21日起无法使用乘车

本报4月13日讯(记者李萌萌通讯员崔芳芳)记者今天从济南公交获悉,自2022年4月21日起,持济南公交发行的普通IC卡、绿色出行...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疫情管控之下的邮电新村1号楼)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